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NASA网站2017年5月17日报道,利用NASA范艾伦探测器(VAP)的观测数据,发现甚低频(VLF)无线电通信可能影响地球周围的辐射环境,相关论文发表于Space Science Reviews。甚低频信号多用于地面站与潜艇的通信。根据VAP的探测结果,地球周围甚低频电磁波覆盖范围的边界几乎与范艾伦辐射带(Van Allen radiation belt)的内边界重合。美国Dan Baker据此推测,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2012,(12):2+66
<正>11月9日,美国航宇局宣布,为纪念已故科学家詹姆斯·范艾伦,将用于研究地球上空辐射带——范艾伦带的两颗探测器重新命名为范艾伦探测器。两颗探测器原名为"辐射带风暴探测器",每颗质量约680千克,今年8月30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用于研究范艾伦带内的粒子如何产生、这些粒子在太空  相似文献   

3.
正发表在最新一期《空间科学评论》上的研究报告称,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范艾伦"探测器发现一个人造的"太空屏障"正在向外推动范艾伦辐射带。这一惊人事实意味着,人类不仅在改造地表,也在改造近太空环境。这个"太空屏障"是甚低频无线电通信(VLF)造成的。甚低频无线电通信一般适用于深海潜艇的长程和海底通信,它能将编码的信息传送到遥远的地方。但这些通信信号会泄  相似文献   

4.
1990年12月6日,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社举行了一次空间专家座谈会,题目是“美国空间计划的未来”。与会者有著名科学家范·艾伦(发现地球辐射带)、科学院空间委员会主席M.多纳梯等人。他们就1990年12月份以马丁公司总经理为首的12人美国空间计划未来咨询委员会小组委员会撰写的一份报告进行了座谈,该报告是受国家空间研究委员会主席奎尔副总统委托写的,内容是评定美国今后的空间计划。现将座谈内容简介如下: 范·艾伦:我们国家宏伟的空间计划已大大超越了我们的国力。应该降低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5.
<正>NASA网站3月15日报道,利用范艾伦探测器(VAP)数据,科学家发现内辐射带的相对论电子数量低于预期,可能有助于设计更廉价的航天器。相关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上。以往的空间任务无法区分内辐射带中的高能质子和电子。利用VAP搭载的磁电子和离子光谱仪(MagEIS),科学家首次排除了高能质子的影响,并发现内辐射带大多数时候不包含相对论电子,这与  相似文献   

6.
□□据7月14日消息,美航宇局近日发布的新闻公报宣布,小探索者计划(SMEX)又增加了新任务:一项是探测宇宙热气分布情况,另一项是观察地球大气最高云层。 美航宇局官员说:“自从探险者-1探测器升空,发现范·艾伦辐射带以来,探险者系列探测器已经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7.
欧空局决定,预定在1993年发射的红外空间观测卫星(ISO)将采用24小时轨道取代原计划的12小时轨道。新轨道的数据是:远地点7000公里,近地点1000公里,倾角5度。采用较高轨道的原因是,在新轨道中,ISO的75%的工作时间将飞行在范·艾伦辐射带之外,这将大大减小因吸收质子和电子而对灵敏的红外探测器造成的影响。辐射背景的减小将极大地改进这台仪器的灵敏度。采用较高轨道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缩短ISO接近地球飞行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英国国防部将于1994年6月发射两颗小卫星,用于检验有关太阳能收集、耐辐射和星上计算方面的试验技术。这两颗卫星,每颗重约50公斤,设计寿命为一年,它们将和Inte1sat-702通信卫星一起由阿里安-4火箭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Inte1sat-702通信卫星是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的空间系统/Loral公司制造的,该卫星最后进入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的定点位置。这两颗英国卫星将运行在穿过地球的范艾伦辐射带的大椭圆转移轨道上。阿里安空间公司的商业发射合伙人期望这次发射安排在199…  相似文献   

9.
运用计算机实验方法即三维电磁粒子模拟方法初步研究了暴时扰动情况下外辐射带粒子环境的动态演化特性。模拟计算了暴时辐射带粒子环境的演化情况。模拟计算结果显示,高能质子、电子注入午辐射滞后,两者一方面沿磁力线做弹跳运动,向高纬扩展,部分注入质子和电子沉降于南北两极区域;另一方面,注入质子和电子还经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漂移运动,粒子能量越大,漂移速度越快。暴时多次注入引起整个辐射带粒子能量的大幅增强;粒子注入颗次和强度越大,辐射带粒子通量增幅越大。本项研究为开发研制完整的辐射带动态模式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漂移壳追踪方法与内辐射带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发迹辐射带结构,如何在当前年代下恰当地使用AE-8/AP-8模型,目前国内外对此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在物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当前年代下使用辐射带模型AP-8的漂移壳追踪方法DSTM(Drift Shell Tracing Method)。计算结果表明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对内辐射带的通量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30-40年来,南大西洋通量异常区中心向丁和向北发生偏移,高粒子辐射区域的范  相似文献   

11.
荷兰天文学家说,有一个星系正在炫耀着两个巨大氢气团,该星系在攫取了环绕它进行轨道运行的两个较小星系时,“超级气团”可能就已经形成.长普特纳天文研究所的理查德·兰德和西斯·范·德·赫尔斯特发现猎犬星座的一个巨大螺旋星系NGC4631的超级气团.并在靠近的一边观察了气团的表面.这个星系距地球约2500万光年.比银河系稍小.  相似文献   

12.
□□研究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天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0世纪中叶,一些著名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137±2)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整个宇宙不断地膨胀,星系整体退行。各个方向上的星系都在飞快地离地球远去。 由于多普勒效应,地球上接收到离其远去的星系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会降低,也就是发射光谱向长波(红光)方向移动,天文学上称之为“红移”。离地球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大,产生的红移越大。遥远的、退行中的恒星、星系和类星体等天体发射的光本是可见光和紫外辐射,由于红移,地球上探测接收到的大多是红外辐射。所以,利用红外探测,…  相似文献   

13.
美国、西德和英国制造的三颗有源磁层粒子示踪探测(AMPTE)卫星于7月底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上组装完毕,预定于8月9日用一枚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造的德尔它运载火箭发射,以便获取有关范艾伦辐射带的新数据。这项多国计划研究了12年左右,耗资8千万美元。整个计划正由美国航  相似文献   

14.
FY-3A卫星与NOOA系列卫星高能带电粒子实测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Y-3A卫星是运行于830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其搭载的空间环境监测器可观测3~300 MeV的高能质子和0.15~5.70 MeV的高能电子.FY-3A卫星在轨工作期间,太阳活动处于由谷年向峰年过渡期,空间环境非常平静,探测结果显示3~300 MeV的高能质子分布主要集中在南大西洋辐射带异常区,0.15~5.70 MeV的高能电子分布区域除南大西洋异常区外,还分布在南北两极高纬区域.FY-3A与NOAA卫星测量结果反映出带电粒子强度及分布区域随投掷角变化的空间各向异性特征.本文在充分考虑了带电粒子时间、空间分布差异以及比对探测器之间自身设计差异的前提下,经过归一化处理后,首次对两颗卫星同期探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了两颗卫星相同时空条件下高能带电粒子通量分布的一致性;说明FY-3A空间环境监测器不仅具备空间带电粒子辐射监测能力,且探测结果有效可靠,可用作辐射带环境数据源的组成部分,为发展新的模型,深入研究辐射带高能粒子的分布、起源和传输等提供新的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15.
FY-3A卫星与NOAA系列卫星高能带电粒子实测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Y-3A卫星是运行于830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其搭载的空间环境监测器可观测3~300 MeV的高能质子和0.15~5.70 MeV的高能电子. FY-3A卫星在轨工作期间, 太阳活动处于由谷年向峰年过渡期, 空间环境非常平静, 探测结果显示3~300 MeV的高能质子分布主要集中在南大西洋辐射带异常区, 0.15~5.70 MeV的高能电子分布区域除南大西洋异常区外, 还分布在南北两极高纬区域. FY-3A与NOAA卫星测量结果反映出带电粒子强度及分布区域随投掷角变化的空间各向异性特征. 本文在充分考虑了带电粒子时间、空间分布差异以及比对探测器之间自身设计差异的前提下, 经过归一化处理后, 首次对两颗卫星同期探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验证了两颗卫星相同时空条件下高能带电粒子通量分布的一致性; 说明FY-3A空间环境监测器不仅具备空间带电粒子辐射监测能力, 且探测结果有效可靠, 可用作辐射带环境数据源的组成部分, 为发展新的模型, 深入研究辐射带高能粒子的分布、起源和传输等提供新的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质子辐射带辐射中心区域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AP-8和CRRESPRO质子辐射带模式数据库, 比较了二者在磁赤道面上计算结果 的差异并给出其差异原因. 利用AP-8模式数据库数据, 建立起质子辐射带函数形式的辐射中心区域模式, 包括各能道全向微分通量峰值所对应的L值(Lc) 随能量E的变化模式以及各能道全向微分通量峰值Jmax随能量E的变化模式. 利用RBSP A卫星REPT望远镜在磁赤道面上的高能质子观测数据, 分别与 AP-8模式、CRRESPRO模式及本文所得辐射中心区域模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在78.9, 102.6和208MeV三个能道上, RBSP A卫星观测所得各能道全向微分 通量明显偏大, 而Lc与AP-8或本文辐射中心模式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RBSP A卫星也观测到CRRESPRO Quiet模式所得的隐性第二质子辐射带结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据网格化方法的低轨辐射带建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辐射带中的高能带电粒子是引起航天器材料和器件性能退化甚至失效的主要空间环境因素.因此,航天器设计中所采用的辐射带模型的准确程度对于航天器的生存能力和航天任务的完成质量至关重要.在利用我国自主辐射带高能粒子探测数据进行的辐射带建模中,探测数据的空间网格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介绍了我国辐射带探测数据的情况,以及辐射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重点研究了不同插值方法在低地球轨道(LEO)空间辐射带建模数据网格化中的应用,并开展了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常用的插值方法中,反距离加权法、自然邻点法和最近邻点法适合工程化应用.其中,反距离加权法生成的数据网格对粒子通量的反演结果精度最高,该方法采用低阶距离时得到的反演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利用NOAA-12卫星数据对空间环境平静时期太阳同步轨道处辐射带质子投掷角分布进行了研究. 根据投掷角分布的经验公式,计算出90°投掷角的质子方向强度和各向异性指数n. 质子投掷角分布按n的取值范围可分为三类,即90°峰值分布、平顶分布和蝴蝶形分布. 观测证实,对于辐射带质子,三种分布类型均存在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特征. 在内辐射带边缘地区90°峰值分布占主要优势;在外辐射带高L值区域,90°峰值分布明显减少,平顶分布和蝴蝶形分布逐渐增多. 针对90°峰值分布,研究了质子强度各向异性的区域分布特征,对于内辐射带区域,n值随L值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外辐射带,n值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 为了研究质子投掷角分布对磁地方时的依赖关系,分析了能量为250~800keV的质子在两个不同磁地方时范围的投掷角分布规律. 结果显示,在内辐射带,质子强度的投掷角分布相对稳定,随磁地方时的变化并不显著;而在外辐射带的高L值区域,质子强度的投掷角分布随磁地方时变化明显,与磁地方时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9.
越界寻觅     
飞碟不时访问地球的今天,人类寻找地外文明的努力,仍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往往持这种看法:恒星一定像太阳,行星一定像地球,除了这种星系构造,就不会有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由于它的“太阳”是一颗发出高能辐射的脉冲星,它被看成是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星系.事情也许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20.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09,(12):56-57
色彩斑斓的“斯蒂芬五重星系”,是130年前由天文学家Stephan发现的一个致密星系团,距离地球2.8亿光年。其中有一个星系(紧挨蓝色“桥”右侧的星系)正在高速穿过其它几个星系组成的星系团核心区,并因此而产生激波,加热气体,产生X射线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