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可伸缩腹部襟翼对飞翼布局飞行器的增升作用,可以分析其对飞行器气动力的影响规律。以某飞翼布局飞行器为初始外形,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可伸缩腹部襟翼伸展时的缝隙分布进行选型;在此基础上,分析腹部襟翼不同收起状态的全机气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可伸缩腹部襟翼完全伸展时,山字形舵片之间的缝隙能够有效减轻其后方的气流分离,增强增升效果,并且当缝隙宽度和山字形舵片宽度一致时,增升效果最好;在可伸缩腹部襟翼收起过程中,俯仰力矩系数随腹部襟翼高度改变呈准线性变化趋势,并且可伸缩腹部襟翼的增升效果优于相同高度的无缝隙腹部襟翼。 相似文献
2.
飞翼式布局在气动效率、隐身特性和结构强度等方面具有的突出优势使其成为未来无人攻击机的一种良好的布局形式.以0.7马赫为巡航设计点,设计了一架起飞总重在18吨左右,最大载荷2吨,最大航程在5000km以上的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无人攻击机.以欧拉方程数值解法加粘性修正的方法对其气动性能进行了计算和评估,并在初始外形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升阻比,并改善了力矩特性.结果表明该设计思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某飞翼布局飞行器为初始外形,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起降状态下腹部襟翼的安装位置及偏度进行了选型研究,并得到了腹部襟翼打开对升降舵舵效以及地面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腹部襟翼位于重心后40%平均气动弦长时,在保持大迎角良好增升效果的同时对俯仰力矩的改变量也较小;随着腹部襟翼偏角变大,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呈现出准线性增长,而俯仰力矩变化量较小,升降舵偏转1°左右即可配平;相比于腹部襟翼关闭状态,腹部襟翼打开后,升降舵舵效降低约6%,飞行器地面效应引起增升量变大,但纵向静稳定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5.
6.
7.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飞翼布局无人机涡扇发动机喷流问题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应用Reynolds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对典型飞翼布局无人机数值模拟进行了网格无关性验证;其次,探讨了在工程设计中,由于喷流导致无人机产生的外形变化带来的气动特性差异;最后,针对典型工况下不同落压比喷流条件,研究分析了涡扇发动机喷流效应对无人机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喷流导致飞翼布局无人机外形发生变化,因此带来6%~9%阻力系数的增量,并使俯仰力矩系数下移;而喷流效应主要影响无人机阻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影响规律随落压比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9.
带升力风扇飞翼布局无人机除了具备飞翼机的优点外,还兼具短距/垂直起降功能,研究其过渡飞行阶段的气动特性是建立其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基础。对带升力风扇飞翼布局无人机的过渡飞行阶段进行气动仿真,分析升力、阻力和力矩随速度和迎角变化的特性,并在某定常流下对该布局飞机的流动机理进行研究,针对气流分离提出控制方法。结果表明:来流速度增大时,升力值持续增大,阻力增加,低头力矩增大;在相同来流速度下,迎角增大,升力随之增加且外段翼是其升力的主要来源,阻力先减小后增大,较常规平飞状态下有较大的抬头力矩;控制气流分离的两种改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11.
赵轲;邓俊;黄江涛;陈树生;高正红 《航空学报》2024,(15):195-213
飞翼布局由于在气动、隐身和结构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未来最有潜力的飞行器气动布局形式。关于飞翼布局的气动设计研究,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设计分析,研究发现低速起降性能和操控是飞翼布局性能和安全的主要难点。对于飞翼布局无人机和作战飞机,由于隐身设计的影响,使得其低速起降性能、操控特性更加严苛,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速巡航的设计,关于低速设计研究很少,因此基于高性能离散伴随优化设计平台,开展了某飞翼布局无人机的高低速综合设计研究,分析对比了不同低速设计模型对飞机低速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低综合设计模型,全面提升了飞机的高低速性能,经过对结果的分析,总结了高低速一体化设计的要点和规律,为飞翼布局的气动设计提供了有力的设计模型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翼身融合体飞翼飞行器没有常规飞机的机身,也没有垂尾和平尾/升降舵,飞行器的俯仰控制只是依靠传统的升降副翼,而升降副翼离飞行器的重心较近,使用于俯仰操纵的力臂相对较短,因此使飞行器的抬头/低头的旋转性能和复飞性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新的无人飞行器气动外形布局,应用基于二次曲线的模线设计方法完成了飞行器气动外形建模,并对所建模型进行气动特性计算分析。将飞行器几何外形节点数据导入Gambit软件,生成气动特性计算所需的网格文件。应用Fluent软件,根据不同的飞行条件,选择合适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方法,对无人飞行器外形布局进行气动特性计算。主... 相似文献
14.
飞翼无人机平面外形气动隐身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双后掠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UAV)平面外形,基于参数化模型和网格自动划分技术,采用气动无黏/黏性数值求解模型和隐身工程评估方法结合单/多目标优化算法,在给定的变量设计空间中完成了气动隐身综合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多目标优化给出了布局气动升阻性能相对隐身性能的最优设计边界,指出了外形气动与隐身设计之间存在的冲突关系,即一方性能提升必会使另一方性能降低,不存在双方同时最优的解,飞翼外形设计时需要在气动与隐身间进行权衡折中。计算表明,在飞翼布局外形优化中应采用精度高的黏性气动计算模型。所建立的气动隐身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为飞翼布局无人机外形精细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采用RSS功能的飞翼布局飞机控制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论述了RSS的原理,以及它给现代飞机带来的巨大好处,同时清晰地分析了飞翼布局的优点以及设计上的困难。阐述了采用RSS功能的飞翼布局飞机所出现的难于控制和安定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飞行控制的解决办法,为新型飞机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大型飞机气动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飞机的各种气动布局形式,包括常规布局和非常规布局分析;比较各种气动布局形式的优缺点和特殊性,指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气动技术问题;最后论述飞机气动布局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大型飞机全新概念布局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