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惯性平台系统为导航系统的弹道式导弹在发射之前需要根据目标位置信 息进行发射准备,惯性平台系统的准备时间直接影响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通过对四轴 平台系统台体、框架及基座间的坐标变换进行分析,推导出了在不同状态下各坐标系间 的角速度转换矩阵,并通过该矩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惯性平台三轴同时转位控制方法。 仿真和实验表明,通过该转位方法可以实现惯性平台三轴同时转位,因此可以大幅缩短 惯性平台在发射前的准备时间,从而提高导弹的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机智能制造远程运维的需求,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电机智能制造远程运维系统。从远程运维系统的整体架构、信息架构及试验验证平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远程运维系统可以对电机制造过程和现场应用过程中的电机参数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实现电机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平台的应用有助于企业提高电机生产质量,减少了电机运维成本,加快了电机运维服务响应速度,提升了售后服务水平,提高了电机的智能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3.
由于增加了随动回路控制,三框架四轴平台系统要完成高精度射向装定必须综合考虑基座倾斜等情况.首先对目前工程上应用的按照框架角进行射向装定的方法应用于三框架四轴惯性平台系统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姿态解算的三框架四轴平台系统精确全方位射向装定新方法,并开展了工程验证与精度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各种载体条件下射向装定的精度及稳定性,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四轴平台为解决三轴平台的框架自锁而增加随动框架系统。本文分别从动力学和运动学进行分析,介绍了四轴平台随动框架系统的工作机理,同时分析了随动框架系统存在的影响稳定性设计的不确定性因素,采用了H∞ 理论进行了随动框架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对设计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可有效抑制系统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样件快速试制法的应用立体印刷工艺和激光局部烧结技术的最新发展,对采用样件快速试制法生产的零件的综合质量产生了明显影响。随着三维系统快铸(QuickCastTM)树脂和熔模制造软件的开发成功,提供了制造优质表面高精度模型的主要手段。QuickCastT...  相似文献   

6.
三框架四轴平台虽然满足了导弹武器系统全姿态机动的需求,但由于增加了一个框架角,弹体姿态的解算却比三轴平台复杂得多.根据随动回路的工作特点,推导出了三框架四轴惯性平台系统各种工况下由四个框架角输出解算弹体的三个姿态角的公式.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在飞机研制中采用全三维快速响应试制技术,以全三维数字化设计数模为核心,三维设计、三维制造、三维检验的技术体系。这种技术体系设计/工艺高度并行,单一数据源时时共享,并作为唯一依据贯穿飞机研制全生命周期,"边设计、边制造",制造技术前移。在新型研发平台上建立了以设计与制造一体化为核心的快速试制技术体系,在新技术应用上上了一个台阶,重量控制精准、试制流程简捷、技术体系先进、技术手段实用,实现了"好、快、廉"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载体大机动飞行的背景下,要求惯性平台具备全姿态的功能。传统的认知中,三轴平台因为内框架角不能工作在接近于±90°的大角度而不具备全姿态功能,为此在内框架增加了限位装置以限制内框架角的工作范围。在三轴平台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四轴平台以使内部三个轴始终处于正交状态,从而实现全姿态功能,但外框架角却在工作于±90°时不能保证内框架角处于零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奇异值的惯性平台全姿态控制方法,验证了三轴平台在框架锁定时通过主动控制可具备自解锁功能,从而具备全姿态能力,颠覆了传统参考资料中对三轴平台的认知。相对于四轴平台,三轴平台少了一个框架,体积和质量都可减小。因此,在高精度惯性导航的工程应用中,将会从四轴平台又回归到三个框架角都具备±180°回转能力的三轴平台。  相似文献   

9.
制造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多种制造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内在结构的抽象,建立了通用化制造资源对象结构模型,实现了多种制造资源混合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静基座平台系统调平进行了研究, 详细分析了四轴平台系统台体坐标 系、框架坐标系及基座坐标系间的空间关系,推导出了台体不同位置调平时框架角间的 关系,设计了补偿平台基座不水平的转位方法。当基座不水平角度较大时,通过该方法 可将平台直接转位至调平角度附近,不需经过粗调平便可直接进入精调平,从而可以使 平台系统的工作过程得到简化,对于提高平台的任意位置转位及自标定、自瞄准效率有 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机载对地观测用三轴稳定平台陀螺安装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顺  朱如意 《航空学报》2010,31(3):614-619
陀螺安装方式及相应的算法编排是稳定平台设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针对机载对地观测用三轴稳定平台特点,提出了将方位陀螺安装在方位环上,俯仰陀螺和横滚陀螺安装在俯仰环上的陀螺安装方式。利用空间矢量分解理论分析了陀螺输出角速度信号的投影关系及电机控制信号的分配;基于稳定平台系统模型,对理想正交情况和考虑陀螺安装误差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此种安装方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分析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所提出的安装方式减小了稳定平台的机械尺寸,降低了稳定平台的重量和功耗,实现了三维角速度的正交测量,简化了三轴解耦控制算法。研究结论可为其他三轴稳定平台结构设计和陀螺安装方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试制新品种时,原制造中型电机的设备不能满足小型电机的试制和生产要求,在转子冲片试制中,5吨单槽机的中心距离限制了转子直径小于φ80的型槽冲制。如果制造复式冲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大型两轴稳定平台的惯性稳定和地理系姿态跟踪原理,建立了稳定平台俯仰框架和横滚框架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稳定平台横滚通道的角速度回路和角位置回路设计,仿真分析了姿态角测量误差作用下的稳定平台姿态跟踪性能,与利用加速度计反馈实现调平的两轴阻尼稳定平台进行对比,比对结果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在水平姿态跟踪速度和抗干扰能力上的优势.平台样机进行了姿态跟踪测试,结果验证了结合定位定向系统(POS)的稳定平台惯性稳定和姿态跟踪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三框架四轴平台系统的随动回路依靠控制随动框架转动使内环框架角始终保持在零位附近,用以保证载体在内环轴方向上具备全方位机动的能力.然而当外环框架角工作在±90°附近时,随动回路会失去正常功能,进入不稳定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随动框架控制方案,保证外环框架角在±90°时随动框架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内环轴所指方向仍然可以进行大范围机动,从而使得三框架四轴平台实现真正的全方位机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惯性仪表(平台)的关键零件采用的数控加工中心技术已构成柔性系统,有五轴CNC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机、磨刀机、对刀仪、刀具、编程机、计算机DNC网络和柔性现代化加工厂主心。论文重点阐述了柔性加工在航天惯性平台加工中的技术思想、系统构成和建设、技术选型、精度标准、计算机补偿、在线检测、DNC四机联网等硬航环境保障等。加工系统实际的加工及测试精度达到4-6μm,开创了惯性仪表柔性加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沈云  徐洪利 《红旗技术》2004,(1):28-30,39
阐述了采用ЧС88Y-ВД合金铸造某燃气发生器Ⅰ、Ⅱ级涡轮工作叶片等轴晶铸造工艺:分析了首次试制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工艺上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雷达导引系统简称雷达导引头,是导弹自动寻的制导系统中的关键部件,而雷达导引头的核心就是一个双轴陀螺稳定平台,它是角度跟踪回路的执行机构,具有实现目标角度跟踪、空间稳定、角位置预定和空域搜索的功能。本文基于对双轴陀螺稳定平台动力学方程、传递函数、非线性系统的分析研究,就双轴陀螺稳定平台在实现目标角度跟踪过程中出现的抖动现象,阐述了机理;同时,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提出了完善和改进产品的工艺措施,从而消除了平台在目标角度跟踪过程中出现的抖动现象,满足了系统的使用要求。本文的分析研究结论,在工程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三轴气浮陀螺稳定平台地面测试用电子模拟器的设计方法。针对气浮平台地面测试的应用特点进行数学建模,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进行模拟器综合设计,解决了气浮平台地面测试过程中各种输出信号的实时模拟问题。实际应用表明:这种电子模拟器具有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寿命长的特点,能够代替气浮平台参与系统综合测试,不仅减少了平台使用寿命的消耗,而且显著降低了系统测试过程中故障复现与排除试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阎阅  尤德  马四松 《航空动力学报》2017,44(12):119-125
通过对电机制造工艺的分析,以及实地调研电机生产企业运行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电机制造工艺复杂、人工依赖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电机智能制造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就整体信息系统提出了基于电机行业的工厂模型建立以及系统集成的建议,为电机行业建设智能制造工厂、优化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测试系统的软件平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测试软件平台为测试系统的组建提供了可视化的测试程序开发环境、测试资源的管理、测试数据的管理和仪器驱动库的管理等工具。文章介绍了软件平台的总体结构。并对软件平台的实现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