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翁培奋  郭荣伟 《航空动力学报》1993,8(4):409-411,422
本文研究了 S弯进气道在大攻角条件下的畸变流场特性。结果表明 ,S弯进气道出口的总压低能量区位置和攻角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可以用管道出口的低能量气流位置角度作为 S弯进气道旋流的一个监测参数  相似文献   

2.
气动格栅改善进气道流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思  张传民  张龙 《推进技术》1992,13(1):8-13,74
对一种能有效改善管流出口流场的新型整流装置——气动格栅(下称格栅)作了介绍。在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进气道下游进行了格栅与网格的对比实验研究,得到了大超临界工况下,格栅比网格具有更好的整流效果:在马赫数1.8、攻角为零度时,格栅出口气流总压畸变指数D比网格低约50%。  相似文献   

3.
一种腹下S弯进气道低速大攻角下气动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一种腹下S弯进气道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低速大攻角下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随出口马赫数的增加,腹下S弯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不断下降,稳态周向畸变指数、紊流度和综合畸变指数均上升;出口马赫数为0.45时,进气道出口总压信号的功率谱在220Hz处存在峰值,内通道发生了局部流动分离;与地面抽吸状态相比,该进气道在低速大攻角状态下具有较高的总压恢复系数,虽综合畸变指数也偏大,但能够满足发动机正常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翁培奋  郭荣伟 《航空动力学报》1994,9(3):310-312,337
本文提出的旋流缩涡法采用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缩涡器, 是一个金属薄片弯成的框架。这个缩涡器框架被安置在进气道喉道前, 通过4个薄片固定在模型上。实验研究表明:该法可缩小由S弯进气道进口分离所造成的单涡旋流作用范围, 并提高出口截面平均总压系数。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大板结构”模拟板的概念,并用它成功地模拟了某飞行器进气道出口大畸变流场,其畸变值最大达DC_(90)=-1.118,表明采用“大板结构”模拟板可有效地模拟大畸变流场。同时给出了板前来流M数对板后流场总压损失、流场畸变及紊流度等参数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进气道/发动机匹配研究,发动机抗畸变能力实验研究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6.
进口导流叶片对S弯进气道出口旋流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在S弯管道进口段安装水平导流叶片,引主流气流吹除进口分离,有效地 出口旋流和流场压力畸变,使总压恢复提高。其抑制效果与叶片的安装角、安装位置及叶片宽度等参数有关。文中还探讨了安装多块导流叶片时的旋流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安装三块导流叶片片可进一步降低旋汉,减流场压力畸变,并可以彻底消除单涡旋流,且有总压恢复提高。  相似文献   

7.
大攻角下S弯进气道内气流的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矩形S弯扩压器内旋流的发展及其气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矩形S弯扩压器内流动的详细观察和测量,给出了出口单涡游流形成的条件及其发展过程、旋流与总压畸变图谱的关系等结果,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前人所得出的关于旋流的形成和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黄熙君  彭旭 《推进技术》1991,12(6):10-16
对S型进气道扩压器在临界及超临界工况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了解超临界工况下动态畸变的形成和变化特征.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进气道内激波与附面层的相互干扰是引起动态畸变的主要原因之上,因而本文中采用壁面处理被动控制技术进行激波与附面层干扰的控制,用以抑制动态畸变.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大的超临界工况下,该控制技术可明显地抑制激波的失稳和振荡,从而使动态畸变的气流脉动峰值下降约60%.  相似文献   

10.
非均匀流等溢流角设计高超侧压进气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萧旭东  徐辉 《推进技术》1998,19(1):21-25
工作在前体附面层内的高超侧壁压缩进气道,来流的非均匀性应该是进气道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按经典的附面层理论和等溢流角设计准则设计了侧壁压缩角为6°,前缘型线为圆弧的变后掠角高超侧压式进气道模型,在Ma5.3/Ma4风洞中利用风洞壁面自然发展的附面层进行非均匀来流下进气道性能试验。试验发现,在相同的来流附面层条件下,圆弧前缘进气道相对于直前缘进气道喉道处的压力畸变小、进气道总压恢复高。  相似文献   

11.
带尖脊进气口的大S弯扩压器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钟易成  余少志  陈晓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4):385-388,438
应用骑波机理论设计了一个设计Ma数为2的“Caret”进气口,并试验研究带有该进气口的矩形大S弯扩压器在地面起飞状态下的流动特性。通过壁面流谱观察,有关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分布图和速度矢量图等分析了进气口和S弯扩压器流动特性。并与带有常规进气口的该大S弯扩压器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地面起飞状态下及相同扩压器出口平均Ma数下,带有“Caret”进气口的大S弯扩压器出口总压恢复系数略高于带有常规进气口的大S弯扩压器的值,但前者的周向总压畸变指数△σo和DC60均大于后者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12.
翁培奋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3):245-248,328-329
对S弯扩压管道内安置自动定位叶片后的气流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位于模型进气口处的可转动叶片在气流作用下能有两个自动稳定的位置。如果忽略可转动叶片转动轴的摩擦力矩,当叶片处在这两个自动稳定位置时,气流对叶片的合作用力矩为零。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表明,自动定位叶片对S弯进气道出口压力场与速度场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以后如何采取叶片技术抑制S弯进气道出口的旋流流动,以及模拟旋流流动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 S弯进气道出口截面上的静压场测量结果。研究表明 ,在不同的进气攻角下 ,S弯进气道出口截面上的静压是不均匀的。攻角愈大 ,静压场畸变愈严重。在进行旋流场研究中 ,如果攻角较大 ,需认真考虑以往壁面 4点线性加权平均压力场处理所带来的误差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施网兴  马家驹 《推进技术》1990,11(3):6-11,79
扩压器处于超临界工作状态时,由于喉道后面的激波与附面层的相互作用,使出口流场发生畸变.本文探讨了扩压器内发生的冷凝对畸交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由于冷凝使畸变流场的平均紊流度增加12~25%,稳态畸变指数DC_(60)可能增加、不变或减小.可见在研究发动机与进气道的相容性时,冷凝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朱青 《推进技术》1988,9(2):82-87,43,99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唯一能做涡轮喷气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的试验设备的特点,着重对该高空台的进气流场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果,可供涡喷发动机设计者和试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雾化槽喷嘴的流场结构与流动损失进行了研究,发现雾化槽喷嘴的几何结构对流场结构与流动损失有较大的影响,并相应地总结了流阻系数与雾化槽喷嘴的几何结构和来流M数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在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中的燃油总管前放置雾化槽挡板,其冷态总压恢复系数下降很小的结论.本研究仅是雾化槽喷嘴工程应用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壁压法应用于高速风洞大迎角实验洞壁干扰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洞壁附近控制面上实测的静压分布作为边界条件进行高速风洞大迎角实验洞壁干扰修正的方法。文中介绍了壁压测量、洞壁、模型及尾流的模拟等关键技术。一个实际算例表明本方法较为准确可靠,可应用于模型堵塞度不太大、迎角α≤25°、洞壁附近流动为亚临界的矩形透气壁试验段洞壁干扰的修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壁压信息法用于实壁低速八角形风洞,获得了一个三维模型大攻角实验洞壁干扰修正结果;给出了处理八角形风洞切边效应的方法;研究了等效奇点配置诸因素(数目、展宽、后掠角和攻角)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等效奇点布置对修正结果的唯一性问题;研究了壁压条形状及测压点布置对修正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温气流中直流式喷嘴后方燃油浓度场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维标 《航空学报》1980,1(1):54-52
本文对大量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在高温气流中直流式喷嘴后方燃油浓度(总浓度,即汽相加液相浓度)分布为正态分布.从这一思想出发给出了适合工程设计用,并有一定准确度的直流式喷嘴后方燃油浓度分布的计算公式。这样。用较简单的方法初步解决了高温条件下的直流式喷嘴后方燃油浓度场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