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给出了扩展多阶多项式拟合公式及等效阶次和评定误差的算法,并利用Matlab编制了相应的拟合函数和计算函数.以此为工具,针对同一典型真实标定曲线,研究了5组28种拟合公式的拟合情况.研究表明,选用合适的正负阶次多项式拟合,可在减少计算复杂度的同时,降低拟合误差,增强拟合效果.在叶尖间隙标定精度小于0.01 mm、电压采集误差小于2.5 mV的情况下,±3阶多项式拟合为该系统标定曲线的最佳拟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时间尺度及其转换方法进行了综述、归纳和分类。从建立的基础出发,将时间尺度划分为原子时尺度和世界时尺度2个大类,其中,原子时尺度的彼此转换基于广义相对论框架,世界时尺度的彼此转换基于地球自转和岁差章动模型,而协调世界时是连接这2类时间尺度的桥梁。根据各类时间尺度间的转换公式,计算了原子时彼此间的差值序列,以及世界时在IER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国际地球自转与参考系服务)1996、2003、2010这3个规范间的差值序列,并分析了这些差值序列的特征。结果表明:地心坐标时与质心坐标时、质心坐标时与质心力学时、地球时与地心坐标时之间的差值序列均随时间呈线性变化关系,且后者差值的增幅远小于前2个差值的增幅;协调世界时与国际原子时之间的差值是不连续的,且增幅逐渐减小;地球时与质心力学时之间的差值序列是以年为周期进行变化的,差值大小在±1.7 ms以内;格林尼治(平)恒星时、赤经章动及其补充项在IERS 2003、2010规范间的差异较小,而在IERS 1996与另外2个规范间的差异较大。这些结论可为相关研究及工程计算中的时间尺度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有ΔLOD(Delta Length-Of-Day,日长变化)预报模式在进行周期项与残差项拟合分离时,通常没有考虑LS(Least Squares,最小二乘)拟合序列的端部效应,预报精度难以取得较大提高。针对端部效应现象,首先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在ΔLOD序列两端进行数据延拓,构成一个新序列,然后用新序列求得LS外推模型系数,再结合LS外推模型和NN(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对原始ΔLOD序列进行预测。算例表明,在ΔLOD序列两端增加延拓数据,能有效改善LS拟合序列的端部效应;端部效应改善的LS+NN模型的预报精度明显优于常规LS+NN模型,精度最大提高了17.86%。该方法不仅适用于LS+NN模型,也适用于LS外推模型与其他模型的组合。  相似文献   

4.
X频段是深空测控的主用频段,其多普勒测速精度远高于S频段,这一结论在"嫦娥二号"任务X频段深空测控技术试验中得到了验证,测速精度约为1mm/s。针对X频段高精度测速,本文分析了目前采用的径向速度近似计算公式,理论分析其产生的误差在地月转移和环月轨道段可达1cm/s。通过"嫦娥二号"任务X频段测控技术试验,以事后精密轨道为基准进行残差分析,结果表明,相比精确公式,近似公式计算测速数据的残差会增加1mm/s,已与X频段测速精度本身相当,因此,多普勒测速近似计算在X频段测量中已不再适用,应使用本文中列出的精确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IERS)的EOP 05C04数据序列,对EOPs序列做数据预处理后,分析基础预报序列的长度和精度与EOPs不同跨度预报精度的联系,同时综合应用线性的自回归(Autoregressive,简写为AR)模型和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简写为ANN)模型结合最小二乘外推法,对EOPs序列作预报计算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预报中选取合适的基础预报序列和预报方法,可以实现EOPs的高精度预报。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索能见度测量的一种修正方法,通过能见度测量装置与参考仪器的能见度测量实验,引入多项式拟合进行修正,极大地减小了测量误差。运用经验公式的测量装置,与参考仪器进行比对实验,验证了修正方法及其公式应用于能见度修正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杨晨 《飞行力学》1999,17(3):49-54
简要介绍中空空导弹发射边界的拟合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工程设计经验的“定参数查表拟合法”,该方法选取对导弹发射边界影响较大的参数作为拟合公式的自变量,通过两次回归算法的构造出拟事公式,并对拟合公式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空战中对空空导弹发射包线计算的实时性要求,并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8.
以数据分析和绘图软件Origin为例,对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实验中计算散热盘在稳态温度的降温速率进行了计算机辅助处理过程介绍。对软件辅助处理过程中的散热盘降温曲线拟合依据进行了原理推导。基于牛顿冷却定律,推导得知冷却降温时物体的温度T与时间t之间遵循幂级数多项式形式,因此计算机软件辅助处理进行降温曲线拟合时,采用多项式拟合。一般情况下,拟合时多项式的阶数选择2阶便可满足结果精确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赵建华  谢承荣 《航空学报》1993,14(10):460-466
归纳和总结厂弹道式地地导弹的精度变化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和谐波分析理论建立了导弹精度计算公式。文中根据函数逼近理沦,提出了确定谐波函数阶次的方法和具体的拟合步骤。应用这种方法导出了实际导弹的精度计算拟合公式.采用这些公式和采用弹道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任意相同条件下的导弹精度值.其相对误差小于1%。本文提出的精度计算拟合公式是简便实用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离散数据插值与逼近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B-样条拟合算法;并针对超精密非球曲面的测量数据,分析了B-样条拟合算法的拟合误差与阶次的关系,同时与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做了比较.对比结果表明,B-样条拟合能达到更高的精度,并建议在非球曲面拟合中采用4阶次B-样条、51个控制节点,能达到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11.
某型继电器延迟时间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短路绕组延时继电器延时的工作原理 ,详细讨论了影响延迟时间的因素 ,并就如何延长释放时间和缩短闭合时间提出了有效方法 ,从而使带短路绕组的延时继电器满足不同的延迟时间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高度综合化、模块化的要求,在高安全实时操作系统中引入了分区(Partition)的概念。分区是运行于一个处理机模块上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或子系统),这些应用程序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隔离,互不影响。分区操作系统根据预先定义的主时间框架内的时间窗口调度相应的分区,在分区的时间窗口内,每个分区按照分区内自己的调度策略调度分区内的进程。分区内的进程有周期进程和非周期进程两种类型,每个进程具有截止期属性,周期进程除了截止期还存在周期属性,当进程发生截止期超时或周期超时,操作系统需进行相应的超时处理。本文着重讨论符合ARINC653要求的时间分区的一种设计及实现方法,包括分区时间调度,进程截止期管理,周期进程调度,以及时间事件管理。  相似文献   

13.
时间同步技术对分布式网络是不可缺少的。根据AFDX网络的完整性、冗余性等特点,提出一种AFDX网络时间同步模型和实现方法。分析了时间同步过程中产生的时间延迟,并提出两种延迟补偿方法,分别为一次性补偿法和分段补偿法。对两种时间延迟补偿方法进行对比后,采用较为理想的分段补偿法给出AFDX网络的时间同步实现。提出一种时间同步精度的测量方法,并对AFDX网络的时间同步进行了实验和测量。结果表明,方法具有较高的同步精度,能够满足AFDX网络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时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IMA)为有效协调各子系统以及子系统内各任务的协作关系,对系统的时间同步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分析网络常用的时间同步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IMA系统时间同步的时间管理技术。该技术实现相对简单且比较经济,基本上能满足新一代IMA系统的时间同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的目的是使管制员通过飞行管理计算机计算的结果来较精确地预测飞机到达各航路点的时间范围,在同时有多架飞机进场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进近顺序。利用向量分解法,分析了飞机在有风情况下,特别是风向风速改变时地速的变化。给出了实时地速的计算方式,指出了通过调节两个航路点间加速度变化的位置来控制飞机到达下一航路点的时间,并给出了到达各航路点时间范围的计算方式。通过计算,管制员不仅可以推测出到达各航路点的高度及时间范围,避免飞行冲突,还能够安全有序的引导飞机按预计时间着陆,减少航班延误量。  相似文献   

16.
飞机过站时间是飞机级设计要求,它对航空公司运营成功与乘客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飞机概念设计阶段,有必要对其设计要求进行确认。提出了一种基于准模拟的飞机过站时间预测方法,其中占过站时间较大比例的乘客登离机时间利用基于离散时间仿真方法计算得来,其余过站服务时间由工程经验方法进行估算。利用此方法对各大飞机公司所提供的型号进行登离机时间模拟,并验证了仿真模型的精确度。以某单通道飞机为例,计算登离机时间并估算飞机过站时间,算例表明此方法能为设计人员评价不同登离机人数、登离机策略、舱门个数对过站时间的影响。在飞机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员能够利用此方法快速获得较可信的登离机时间和过站时间。  相似文献   

17.
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的设备时延包含在伪码测距的测量值之中,精确标定设备时延是提升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精度的关键。针对卫星双向时间比对中的设备时延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源零基线测量的设备时延标定方法,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1套3.7m天线地面站和2套5m天线地面站并址安装,3套地面站同时进行卫星双向时间比对模式的观测,以此来标定3套地面站之间的设备时延相对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设备时延标定的精度达到亚ns量级,能有效减小设备时延对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精度的影响,对于多个地面站站间时间比对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复杂的嵌入式通信系统中,往往采用原子钟来实现各个节点间的时间同步.然而原子钟价格昂贵,且维护不便.本文讨论采用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恒温晶振,使用电子技术,实现通信系统时间同步的一种方法.我们基于此技术所设计生产的时统设备经过验证达到了用户的技术指标,完全满足该通信系统对时间同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民用飞机设备失效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各航空公司各自不同的情况等因素,从混沌原理的角度综合分析了运营期间民机设备失效时间发生情况.通过时间序列混沌性质鉴别方法证明了民机设备失效时间理论上具有典型的混沌性质,并利用实际失效时间数据样本证明了混沌现象的存在以及利用最大Lyapunov指数法进行了失效时间的预测,证明了该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