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员》2009,(6):54-54
2009年11月3日至4日,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和NSBRI所长杰弗里·萨顿博士等一行5人对中国航天员中心进行了正式交流访问。中心主任陈善广和航天英雄杨利伟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并陪同参观了中心的训练设施。中国航天员费俊龙、翟志刚参加了与代表团的技术交流。NSBRI成立于1997年,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应欧洲航天员中心(EAC)邀请.中国航天员中心(ACC)一行6人到德国科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其中包括中国的两名航天员。EAC为代表团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课程和训练体验项目,使我方对欧洲航天员的训练有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了解,对于中欧载人航天领域的未来合作,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特意采访了ACC代表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费俊龙。在采访中,他给我们讲述了欧洲航天员中心之行的见闻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1,(1):6-13
中国CHINA航天员作业能力项目启动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近日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该项目旨在针对未来航天员长期空间驻留关键技术,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突破天地往返和出舱活  相似文献   

4.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1,(1)
中国CHINA航天员作业能力项目启动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近日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该项目旨在针对未来航天员长期空间驻留关键技术,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突破天地往返和出舱活  相似文献   

5.
航讯 《航天》2011,(3):5-5
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近日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该项目旨在针对未来航天员长期空间驻留关键技术,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     
《航天员》2011,(1):6-6
航天员作业能力项目启动 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近日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该项目旨在针对未来航天员长期空间驻留关键技术,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11,(11):49-49
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邀请,欧空局载人航天飞行与运营部主任托马斯·莱特、德国宇航中心航天部主任盖德.库珀分别率欧空局、德宇航代表团于10月31日到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并于11月1日凌晨在现场观看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实况。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11,(5):47-48
2011年9月5日,第24届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在俄罗斯拉开帷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应邀参加会议,一同前往的还有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费俊龙等人。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11,(4):50-51
6月23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出访法国参加巴黎航展,神舟七号航天员、航天英雄翟志刚接收了国际宇航联合会移交的300面会旗,这些会旗将搭载在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并由明年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中国航天员带回地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     
《航天员》2012,(3):8-8
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验收 4月10日上午,我国首个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航天城通过科技部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航天医学研究体系。为航天员在太空健康飞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丁柏 《航天员》2013,(6):30-30
2013年9月25日,以“航天医学与大众健康”为主题的全球网络论坛(GNF)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加拿大、罗马尼亚、巴西、日本和中国的7名航天员、5名航天生物医学研究机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2.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06,(5)
中国美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做客中国航天员中心9月8日,美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先生做客中国航天员中心,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博士对焦立中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盛赞他是所有华人的骄傲。焦立中先生则表示,能来到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员中心访问,他感到十分高兴;作为华人的后裔,看到祖国载人航天取得巨大进步,他感到由衷的欣喜与自豪。访问期间,焦立中先生还与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神六”乘组航天员费俊龙交流了在太空中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孙梦婕 《航天员》2013,(2):21-22
1990年5月,欧空局和德国签订协议,欧洲航天员中心(EuropeailAstronautCentre,EAC)正式成立,并迅速成为所有欧洲航天员的基地,机构设在德国科隆,隶属于欧空局。当时。EAC由来自欧空局、意大利航天局、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德航局的9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具体负责航天员大队管理、欧洲航天员的培训、制定国际空间站训练任务计划、协调所有欧洲航天员活动和航天医监医保.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2010,(6):9-9
11月17日,据澳大利亚每日航天网站报道,德国空间机械臂第一阶段试验即将完成。11月15日晚上,俄罗斯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把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开发的罗克韦斯机械臂从俄罗斯服务舱的实验平台上转移到了国际空间站内部。  相似文献   

15.
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事隔7个多月,海外又掀起了一股中国航天热浪。5月19日,由总装备部副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为团长,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等组成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将我国神舟5号飞船搭载的联合国旗帜移交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作者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行程中激动人心的一幕幕。  相似文献   

16.
《航天员》2011,(5):78-79
英雄以家乡为荣,家乡以英雄为傲。2011年8月19日上午。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杂志社举办的大型载人航天科普活动“2011中国航天员体验营·英雄家乡营”在北京航天城正式开营。  相似文献   

17.
肖志军 《航天员》2013,(2):26-29
2013年1月15日到22日,欧洲航天员中心(EAC)一行6人(含2名欧洲航天员)应邀回访了中国航天员中心。中欧在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方面有什么差异?对于未来中欧的载人航天合作,还面临着哪些挑战,而欧方又有着怎样的期望?为此。我们专访了EAC主任弗兰克·德文(FrankDeWinne)。  相似文献   

18.
11月1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展在香港科学馆开幕,神舟5号飞船返回舱、降落伞、飞船和火箭的模型、杨利伟的航天服、航天食品等悉数到港,与香港同胞见面,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也与航展同期亮相。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访港代表团团长胡世祥,副团长张庆伟、谢名苞、王永志,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等为航展剪彩。神舟5号飞船和航天员杨利伟的到来,在香港刮起了太空狂飙。杨利伟跃升为人人仰慕的超级巨星,所到之处,国旗、区旗汇成红色海洋,人群摩肩接踵欢声雷动,“做个中国人好骄傲”成为香港各种媒体难得…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14,(3):42-42
3月23日到30日,我国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和载人航天代表团其他四人,受智利空军热情邀请,出席了智利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智利航展)开幕式,并赴香港参加了国际华人妇女高峰论坛(International Women’s Summit)。历经36小时的辛苦辗转,代表团3月26日抵达圣地亚哥,顾不上舟车劳累,航天员王亚平马上为中国驻智利大使馆工作人员、当地华侨以及驻智利中资企业代表作了“太空之旅”的报告,事后,一位当地老华侨十分激动,久久不愿离去,深情地对她说:“中国神舟飞天成功,华侨奔走相告,中国人的头抬起来了,希望祖国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20.
《航天员》2012,(1):43-43
2012年1月17日上午,由中国航天员中心和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航天员》杂志社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协办的科普励志图书《火星500:“王”者归来》新书发布会在北京航天城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科协原副主席齐让,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火星500:“王”者归来》主编陈善广,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苏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