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柯佳 《中国航天》2005,(11):23-34
2005年10月12日9时,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升空,把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船在太空飞行5天后,于10月17日4时33分安全返回地面。神舟六号飞船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为目标,搭载了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的试验设备和科学试验设备,全面验证和考核了飞船的生命保障功能以及结构与机构系统和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等。它首次实现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揭幕之战。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06,(2)
公众对“神舟”飞船的了解程度到底有多少?他们眼中的飞船是怎样的?本刊通过网络和随机采访,听普通百姓说说他们认识的“神舟”飞船。七问“神舟”一、从一号到六号,“神舟”飞船有哪些技术状况上的变化?——网友:雪文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飞船的总体设计方案一直没变,大的结构、系统组成和各系统分工都没有本质变化。只是要求更严,可靠性更高,有一些细节上的技术状况变化。“神舟”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型飞船,主要目的在于验证返回技术。“神舟”二号是我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神舟”三号飞船增加了部分载人所需设备和保证航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12月 30日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火箭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我国于 1999年 11月 2 0日首次成功发射“神舟”号飞船。按照研制计划 ,要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 ,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是整个研制计划中一次重要的飞行试验。飞船将在太空完成预定试验任务后返回地面。飞船在太空自主飞行和留轨飞行期间将进行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对地探测、综合精密定轨试验、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纯化实验、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3,(1):3-10
本刊综合报道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对我国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的“神舟”4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2号F火箭托举升空。火箭起飞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神舟”4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4次飞行试验,也是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这次试验将全面实现和验证各项载人飞行的功能和性能。按照研制计划,我国要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中国“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1992年~1995年总体设计技术的发展,该发展包括了四个阶段,即:载人飞船系统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阶段,载人飞船系统技术、经济可行性方案复审阶段,载人飞船系统方案论证阶段和载人飞船系统方案设计阶段。文章论述了“神舟号”载人飞船总体主要方案和技术状态的确定,包括载人飞船舱段组成的论证与设计、载人飞船轨道舱留轨利用方案的论证、载人飞船应急救生方案的论证和设计、载人飞船降落伞方案的论证和设计、返回舱构型和总体布局设计。最后,文章给出了“神舟号”飞船总体方案设计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神舟七号飞船技术状态控制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神舟七号飞船的工程实践经验,综合分析了神舟七号飞船技术状态控制管理的目标、方法和特点,探讨了信息化技术在神舟七号飞船技术状态控制管理的应用方案,以期提高航天产品状态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安全性技术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的应用情况,并较详细地介绍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采取的各项安全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可靠性技术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的应用情况,并较详细地介绍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采取的各项可靠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3月11日表示,神舟七号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06,(2)
随着“神舟”飞船的再度载人飞天,关于“神舟”飞船是否模仿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言论也再次兴起。说“神舟”飞船模仿“联盟”号飞船无非有三大“论据”:俄罗斯载人航天以卫星式飞船起步,中国也以发展卫星式载人飞船打开通天之路;“神舟”与“联盟”同样有着三舱模式;“神舟”飞船与“联盟”号飞船外型相似。仅凭这三条就能判定“神舟”飞船是“联盟”飞船的“翻版”吗?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中国“神舟号”飞船的总体技术方案与返回技术方案的演变、优化和实施的历程;重点介绍了1992年的飞船总体构形方案(三舱方案及两舱方案)的选择以及1993至2008年间对飞船总体方案与返回方案几个方面的优化和实施结果。最后,给出了“神舟号”飞船和“联盟TM”飞船的技术水平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林海 《中国航天》2005,(11):40-42,45
北京时间10月12日9时整,万众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搭乘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5天的飞行,北京时间17日凌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两名航天员平安返回。神舟六号的成功飞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媒体纷纷抢发消息,许多国家政界人士和专家发表评论,一些国家政府发来贺电。世界各地华人华侨无不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我国“九五”计划结束, “十五”计划启动之年。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关负责人。据了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九五”期间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令世界瞩目。 “九五”期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完成了12颗星船的研制任务,其中东方红三号、中星22号、中国资源二号、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神舟号飞船等型号完成了发射任务。载人航天取得巨大进展 神舟号试验飞船飞行和返回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加入世界载人航天领域的第一步。1999年 11月 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  相似文献   

14.
1月 5日 ,神舟四号飞船成功返回。有关专家介绍 ,中国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部分科学实验获得重要成果 :首次大规模空间环境监测获得成功 ;首创微波遥感“三合一” ,结束了中国航天没有微波遥感的历史 ;液滴流体实验能力居国际先进水平。这次随神舟四号上天的多种高性能探测仪器 ,成功地对空间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探测 ,基本摸清了飞船轨道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分布情况。目前 ,留轨运行的神舟四号轨道舱里的探测仪器 ,还在继续对太空环境进行监测。据有关人员介绍 ,从目前数据结果的分析看 ,神舟四号飞船的力学环境非常令人满意 ,与最初的设计完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9,(8):13-15
2.成果丰硕的留轨实验 与神舟1号试验飞船相比.2001年1月10日发射的神舟2号飞船是中国第—艘无人正样飞船。其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致。  相似文献   

16.
孙丁玲 《中国航天》2011,(11):23-23
神舟八号飞船到底怎么设计的,与神舟七号飞船有什么区别呢?在神舟八号飞船飞天前夕,记者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主任设计师石泳。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3):239-239
6月11日17点38分,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搭载着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的“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570余秒,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大幕正式拉开。作为我国实施的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次飞行既是由“长征二号F”火箭和“神舟”载人飞船组成的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我国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技术、打牢空间站研制建设基础的意义深远而。  相似文献   

18.
航天短讯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1):116-117
我国将首次发射环境卫星;我国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发射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嫦娥”备份星拟2009年发射;NASA计划2011年发射新的月球探测器;欧盟首艘自动运输飞船将于2008年2月发射。  相似文献   

19.
五轩 《中国航天》2012,(7):29-32
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承担神舟九号飞船研制的工程科技人员在打造智能化载人飞船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神舟九号是一艘智能化程度很高的载人飞船。14个分系统参数全面汇集转换神舟九号飞船和航天员相关的信息都能通过飞船的仪表来显示。与神舟八号一样,神舟九号也是由14个分系统组成。显示飞船动态的有53幅页面图,对飞船上14个分系统各种参数全面汇总,舱内53幅页面图全盘掌控以及两类应急救生模式的启用等等,这一切,都依靠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来完成,这就是神舟九号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智能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陈小春 《航天员》2009,(3):58-59
2009年5月7日,俄罗斯“进步M-02M”号新型货运飞船发射升空,随后与国际空间站“码头”号对接舱成功自动对接。这是继俄第一艘新型货运飞船“进步M-01M”号与国际空间站手动对接之后,第一次实现全自动成功对接。至此,“脱胎”于苏联第3代飞船“联盟”号的“进步”号货运飞船,在技术上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