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四、五月间 ,陈芳允先生和张翰英同志相继逝世 ,我国自 5 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测控队伍失去了两位良师和益友。陈先生是测控界熟知的带头人 ,他在航天测控技术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对我国陆基测控网的建设 ,他花过不少心血。他编写的《卫星测控手册》一书 ,已成为我国测控工作者必备的万宝全书。他主持的 45 0工程 ,规划出 45 0 - 1、45 0 - 2、45 0 - 3、45 0 - 4四个测控设备序列 ,为我国的航天陆、海、空基测控设备 ,在赶超世界水平上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他又是向国家提出 86 3高技术建议的四专家之一 ,这是大家都共知的功绩。我认识…  相似文献   

2.
詹辛农研究员于1999年9月7日不幸与世长辞,航天遥测界的同仁们失去了一位战友,一位磁记录技术专家。詹辛农同志享年65岁。詹辛农同志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同年分配到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八室(704研究所的前身);他一直从事航天数据存贮技术的研究和磁记录器的研制工作,为我国航天磁记录器专业的创业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詹辛农同志曾历任多届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军用标准委员会委员、《遥测遥控》杂志编委。詹辛农同志学识渊博,学风严谨,毕生与文献书稿为伴,写下了大量的论文。他为…  相似文献   

3.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在我们心中引起无限哀思。我们为失去一位卓越的领导人而悲痛欲绝,也为失去空间事业的一位掌舵人而遗憾万分。此时此刻,我们不禁回忆起小平同志关怀我国空间事业的历历往事。 早在1958年当我国掀起搞人造卫星第一波热潮时,是小平同志及时地纠正了在基本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发射人造卫星的偏向。他指出,现在放(发射)卫星与国力不相称,要调整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虽然不是区域经济学家,但是他的许多经济思想具有相当的超前性,在很多方面与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出现竞合。我国各个区域都应该深入领会邓小平经济理论并以其为指导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虽然不是区域经济学家,但是他的许多经济思想具有相当的超前性,在很多方面与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出现竞合.我国各个区域都应该深入领会邓小平经济理论并以其为指导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中央决策发展固体推进技术我国现代固体推进技术是在1956年党中央做出建立我国独立的航天事业的决策后,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经过艰苦创业发展起来的。从技术方面说,钱学森先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站在世界航天技术前沿,洞察技术发展动向,深知固体推进技术对国家防务的重要。他提出研制“精  相似文献   

7.
戚发轫,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于1957年从北航毕业后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亲历了我国卫星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诞生、发展继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全过程。他不仅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的研制工作,而且是东方红1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着眼世情、国情、党情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七○四所研究员张力余同志于 2 0 0 4年 8月 2 9日走完他 68个春秋的人生旅程 ,与世长辞了。航天测控界失去了一位专家和斗士 ,人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张力余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 1 93 7年 8月生于湖南湘乡市 ,1 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年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七所 (七○四所的前身 )。他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七○四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等职。在数十年的科研工作和科研组织领导工作中 ,先后完成了包括远望号测量船双频自跟踪遥测系统等大型工程…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没有紧密配合,工艺技术和制造技术不被重祝,是深刻的历史教训。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迫使各国调整发展战略,改变投资方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要依靠现有企业走出一条发展我国经济的新路子,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把着重研究制造技术、提高工艺水平,提高到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高度。在“七五”计划到“八五”计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时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为我国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局面的形成,立体式的提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开辟了一条更为光明的发展道路。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下,如果说经济实力是"两条腿",那么军事实力就是"脊梁骨"。走军民融合发展路子,既可使一个国  相似文献   

12.
1992年8月14日及12月21日,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极不平常的两个日子。按照合同要求用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简称长二捆)先后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两颗澳大利亚新一代大容量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一成就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扬了国威,鼓了民心。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赞誉:“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令  相似文献   

13.
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并转参加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全体同志:欣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向参加研制、建设和试验的全体科技人员、干部、职工、部队官兵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此次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是你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和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发扬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科学求实、顽强拼搏、发奋图强、锐意创新的结果。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推进我国高科技事业的发展,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从今年3月份开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深刻认识到.  相似文献   

15.
1986年5月20日至22日,《宇航学报》编辑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二届一次会议。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兼第一届《宇航学报》编辑委员会主编任新民同志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他说:按章程规定,编委会任期同学会理事会。经中国宇航学会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请庄逢甘同志主持第二届《宇航学报》编辑委员会工作,并聘请三十三位同志组成新的编委会。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于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七日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确定了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了具体实施的步骤和措施。这是进一步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一个重要决策,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一件大事。为此,航天部也于一九八四年五月行文通知,要求部属各单位从一九八六年一月一日起认真贯彻执行。 计量单位涉及各行各业,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为了广泛宣传,普及有关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知识,做到家喻户晓,现约请郭振邦、吴文珂等同志编写此《法定计量单位基本知识》讲座,供同志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贺电     
正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在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取得成功,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18.
龙乐豪同志是我国优秀的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曾参加和主持过多个型号的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长期担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 进入新世纪,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引下,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已经启动。最近,《航天制造技术》编辑部以我国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的成就与展望、我国航天制造技术的发展等为题,走访了龙乐豪院士。  相似文献   

19.
50年前的5月28日,即1960年5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同志进行了他生平对我国航天系统负责研制的产品所作的独一无二的视察活动。毛泽东主席这次视察的产品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的前身)负责研制的T-7M火箭。  相似文献   

20.
《遥测遥控》2020,41(4):1-1
正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航天遥测技术专家、我国航天遥测事业的开拓者和创业者李秉常同志,于2020年7月16日不幸逝世,享年84岁。李秉常同志,1936年8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电子专业。1959年9月,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八室(后组建为七〇四所),从事"东风一号"遥测系统研制工作,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首批开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