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双口RAM的智能429总线接口卡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89C52单片机和双口RAM IDT7132设计了智能ARINC429总线接口卡。采用单片机使接口卡具有了自动数据处理能力,实现了智能化;采取双口RAM作为单片机和ISA总线数据交互媒介,提高了传输速率。讨论了双口RAM的地址空间分配和数据共享冲突仲裁问题,对接口卡的软件设计做了介绍。应用表明,所设计的接口卡具有传输速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惯性/GNSS组合导航系统单处理器无法同时快速实现复杂的数据采集、人机接口、导航解算等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双口RAM的导航计算机设计方案,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提出双DSP对数据采集和导航任务的分工,并通过双口RAM实现了主从控制器之间的实时数据共享.经过多次试验验证,主从系统数据共享时间小于20ns,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原子磁强计磁共振激励信号相位提取过程中,数据量大、实时性强、同步要求高等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同步双口SRAM的磁共振相位信息提取系统。首先利用FPGA控制高速同步采样AD进行数据转换;然后经同步双口SRAM实现数据的高速缓存和同步读写;最后由DSP经外部中断触发定时读取缓存的数据,并进行数字锁相处理,提取相位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频率为35~350kHz之间的正弦信号相位提取稳定度达到0.006°,满足原子磁强计静态噪声小于20pT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设计和实现载波相位DGPS标校系统时,各个子系统之间及内部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的时间延迟问题是整个标校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针对各子系统数据传输的时间延迟问题,详细介绍了时间同步的不同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GPS OEM板提供外部时间基准与基于TCP网络的时间同步算法处理网络延迟相结合的分布式混合时间同步方案,并对其原理和实现过程进行了阐述;仿真实验证明了分布式混合时间同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飞机D级模拟器研制中,针对模拟器仿真设备和真实设备之间数据传输问题,分析了传统以太网广播和组播的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中断的反射内存网通信方法实施方案。该方案通过在反射内存网上模拟以太网的广播与组播,实现了环形网络中各节点间的高速通信。该方案的实现,不仅解决了环网各节点通信过程中读写串行化的问题,还解决了模拟器研制过程中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错帧、丢帧以及数据同步问题。目前,该通信方法已应用至飞机D级模拟器中。  相似文献   

6.
虚拟无线电测控模式是航天器测控发展的必然趋势,虚拟无线电测控与软件无线电测控在多路数据并行传输和时间同步方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在分析数据并行同步传输基础上,提出利用动态分时复用的传输模式,解决在较大传输时延情况下,传统软件无线电帧结构造成并行传输的高速数据被低速数据阻塞的现象;并针对虚拟无线电测控系统采用的异步工作模式造成数据传输和处理时延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基于数据帧结构的时间同步方法,以较为通用化的方法实现测量同步。  相似文献   

7.
基于FC光传总线的分布式容错系统组通信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容错系统常用于构造高可靠的关键应用,其核心构件组通信协议(GCP)实现了带有可靠性语义的多对多的通信原语。本文主要讨论基于光纤通道(FC)总线用于分布式容错的组通信协议,探讨了使用冗余消息技术实现实时、可靠数据传输的方法,提出了将数据和控制消息分开处理来实现数据输入实时性和控制消息按因果顺序提交的算法,力求获得最大程度的并行性。提出并设计了基于领导者-跟随者的故障处理机制,利用两阶段事务处理协议实现故障处理中的视图同步和状态切换,给出了协议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框架。最后给出了该协议在基于PowerPC单板计算机的三余度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运行结果,并对该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航空发动机双余度智能位置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勇  黄金泉 《推进技术》2005,26(6):535-539
针对航空发动机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与其高可靠性要求,利用软件和硬件冗余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由DSP和双口RAM构成的基于CAN总线的双余度智能位置控制器。该位置控制器适用于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由两条通道互为监控备份,可靠性大为提高。实验证明,该控制器能够较好的实现对电液伺服阀-作动简组合的位置控制,故障时能正确切换与报警。  相似文献   

9.
基于谐波消除理论实现逆变电源的调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通过改变开关角而达到调节逆变电源输出电压的方案,并对其理论基理及谐波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仿真波形,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经双口RAM协调的双CPU硬件控制方案,实验证明,这种调压方案能达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基于瓦楞横切机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并进行理论分析。为解决瓦楞机上位机操作系统实时性能差的缺点并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系统采用“Windows+RTX”作为瓦楞机的上位机软件运行平台。DSP作为目标嵌入式,利用双口RAM实现数据交互,控制系统采用神经元PID的控制算法,使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自学习能力、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案,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切割精度高、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1.
基于延迟发送的高速信号遥测采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导弹与目标相遇时刻引信产生的高速信号的数据分析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延迟发送的遥测采编技术。数据采集采用了缓存后延迟发送的方式,在所需信号的特征未满足发送要求前,对数据通道持续检测,并将采集到的数据缓存入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中,此时发送其余信号的遥测数据;当所需信号满足发送要求后,立即中断其余信号的发送,将RAM中存储的数据读出并发送:这样不仅降低了系统码速率,还可以避免高码速率实时发送带来的不利影响。数据编码采用了分层量化的方式,提高了数据分析时较为关注的小幅度信号的分辨率。该遥测采编技术方案具有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研制成本、降低技术风险的优点,并在飞行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速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反电动势估计的PMSM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策略。实施离散反电动势估计的设计有三点:首先,设计了离散dq电流观测器以消除反电动势估计中的电感交叉耦合效应;然后,设计了延迟补偿模型以补偿数模转换引起的电压误差,同时设计了较为精确的离散模型,以克服由数字实现导致的估计反电动势和实际反电动势之间的偏差;最后,开展了高速PMSM驱动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高速PMSM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案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型飞机起落架转弯控制系统,本文设计了一种以DSP和双口RAM为核心的双余度数字式控制器.控制器采用硬件冗余的方法搭建双通道热备份系统,制定了余度管理策略.借助自检测和比较监控技术实现一次故障工作、两次故障安全的目标.运用马尔可夫过程建立了系统的可靠度模型,利用MATLAB求解可靠度模型的微分方程组,并对系统的可靠度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惯导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1553B总线的惯导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方案.文章描述了1553B总线终端接口芯片BU-61580的内部寄存器和RAM资源,提出了BU-61580与TMS320F206 DSP芯片的硬件接口设计和软件接口设计方案.实现了1553B终端RT与总线控制器BC之间的...  相似文献   

15.
IEEEl394是一种具有支持等时传输和异步传输的特点的高速串行数据总线,目前已在航天器载荷试验数据传输中得到良好应用,但在未来大型空间飞行器载荷试验信息传输的应用中仍存在重量功耗开销大、传输距离和速率有限等问题.光纤通道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兼容性、可靠性高、低时延、传输距离远和传输速率高等优点的先进总线技术,可为上层协议提供通用的高速率数据传输通道.基于IEEEl394和光纤通道的基本特性,给出了一种适用于空间载荷试验信息系统的FC-1394桥接方案,并为基于IEEE1394和光纤通道协议映射的空间信息系统数据网络互连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轴对称矢量喷管执行机构协同控制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航空发动机轴对称矢量喷管控制中出现的3个执行机构非等时同步运动问题,根据同步控制原理对轴对称矢量喷管执行机构控制回路设计了2种协同控制方案,并通过全数字仿真及半物理试验对基于偏差比例的变电流协同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在给定任意偏转角和方位角时,实现了轴对称矢量喷管3个执行机构等时同步运动,矢量偏转控制稳定、安全,且精度高、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刘荣科  胡伟  高杨  周游 《航空学报》2011,32(3):507-514
针对无人机(UVA)航拍对高清视频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平台的MPEG-4高清视频编码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和可靠性高的特点.根据DSP片内资源设计了存储器分配方案,优化了编码过程中的数据流传输,降低了数据访问对编码速度的影响.针对视频编码算法中复杂度较高的部分,采用了基于预测的运动估计,减少...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数据传输设备业务板卡功能特点,采用2个端口绑定的方式解决了双向不对称同步数据业务接入问题,针对链路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数据传输不稳定现象,通过测试接口信号波形质量和时序关系,发现发送定时信号占空比及其与发送数据间的时序关系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分析对此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通过对不同方式实施效果的分析评估,确定了设备连接状态,实际测试验证与理论分析结果完全相符,提高了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在重要数据传输工程中得到应用,可为解决同步数据传输不稳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