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测量接触电阻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民 《宇航计测技术》2005,25(3):22-25,31
总结接触电阻的测试方法,讨论了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对四线法测量原理和消除热电势的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接触电阻的间接测量法,给出了间接测量法的计算公式,该方法可以用于测试电气回路中的接触电阻,并可以应用在环路电阻标准器的计量校准中。  相似文献   

2.
通过与 K 型热电偶合金的热电势稳定性数据的对比,证明 N 型热电偶合金在1000℃以上的长期热电势稳定性、在250~650℃的短期热电势稳定性及在25~225℃的抗微扰性均明显优于 K 型热电偶合金。在700℃附近,N 型热电偶合金发生一定的热电滞后,其热电偶的塞贝克系数的净变化值约为1.5%。通过与铠装 K型热电偶及其外管合金铠装的 N 型热电偶的对比,证明 Nicrosil 铠装 N 型热电偶系统具有良好的热电势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热电阻测温系统广泛采用单向电流恒定激励,通过测量热电阻两端电势差获得热电阻阻值的方法进行温度测量。而此类测温系统受到测量引线热电势的影响,所测得热电阻的阻值往往与实际阻值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测温结果。对电路中热电势对热电阻测温结果产生影响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分析结果,提出了减小或消除热电势差对测温结果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理论模式GCITEM,在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下,模拟了地磁平静条件下的电离层发电机主导的中低纬电离层电势分布,研究了太阳活动、季节、世界时和低层大气潮汐对电离层电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各种条件下中低纬电势全局分布基本一致,都具有两个正电势峰值(源)和一个负电荷峰值(汇);电势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和世界时差异;中低纬电离层电势峰值差随着太阳活动的增强明显增加,并在一定太阳活动高值后趋于饱和;周日迁移潮主要影响赤道地区,导致电势峰值差增加,而半周日迁移潮主要影响中纬度地区,导致电势峰值差减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实现交直流电压有效值测量的多种方式,分析了多元热电变换器产生交直流转换差的多种原因,说明了能够输出100mV热电势的多元热电变换器的研制方法,解决了其中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其中采用热偶过渡结构降低了端部效应的影响;采用回线加热结构及适当增加热偶对数和输入电流,使输出电压得到大幅提高,降低了灵敏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将计算机作为测试过程的控制和运算的中心,进一步提高了多元热电变换器的测量准确度。比对实验的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多元热电变换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在10^-6量级(k=2)。  相似文献   

6.
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整百度点热电势的计算郑晓文,郑红实施“1990国际温标”后,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的热电势E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已不能按IPTS—68定义的二次函数[E(t_(68))=a+bt_(68)+ct ̄2_(68)]来描述,必须用高次函...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AVS高清视频实时解码要求,提高环路滤波处理速度,提出了一种高效的AVS去块效应环路滤波的实用结构.将8×8块进一步分割为4×4块进行滤波运算.通过优化滤波顺序,将需要滤波的4×4块边界尽量集中,在读写数据的同时进行滤波操作,提高流水处理的效率和数据的利用率,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滤波处理总的时钟数.实验结果显示,处理一个宏块只需要196个周期,相对于目前AVS环路滤波设计,速度提高50%.在100MHz工作频率下,能够支持AVS高清视频的实时解码滤波处理.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的高动态微弱信号的载波跟踪算法中,针对锁频环(FLL)辅助锁相环(PLL)载波跟踪算法,环路调整不连续,易出现跟踪失锁的问题,给出了FLL与PLL的更优组合算法,并确定了组合环路状态转换的过程以及环路状态转换的门限值,从而优化环路性能;针对带宽调整不准确影响环路跟踪性能的问题,分析得出最优带宽值,确定了试探法带宽调整策略,对环路带宽进行实时调整,最终在信噪比为3dB,且存在加加速度分量时,环路的跟踪误差达到3Hz左右.   相似文献   

9.
在弹载无线制导系统中,由于导弹的高动态特性,导致接收机所接收信号具有显著的多普勒频移。围绕载波频率跟踪环路的研究多在低动态环境下开展。针对高动态、低信噪比环境下接收信号的载波捕获与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频率修正环节的载波频率跟踪环路,并重点分析了环路中叉积自动频率跟踪算法和高阶环路滤波器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环路能够完成高动态环境下的频率跟踪。  相似文献   

10.
在弹载无线制导系统中,由于导弹的高动态特性,导致接收机所接收信号具有显著的多普勒频移。通常围绕载波频率跟踪环路的研究多在低动态环境下开展。针对高动态、低信噪比环境下接收信号的载波捕获与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频率修正环节的载波频率跟踪环路,并重点分析了环路中叉积自动频率跟踪算法和高阶环路滤波器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环路能够完成高动态环境下的频率跟踪。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基于Boost原理的大功率LED驱动电路,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选择平均电流控制法控制电路,一个电流环和一个电压环组成双闭环控制系统,使输入电流跟踪输入电压,以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及降低输入端总谐波畸变的目的。基于PSIM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得到了理想的效果,验证了该LED驱动电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 基于微小型两轴转台及太阳模拟器,设计了一种太阳敏感器光学信号动态激励系统,适用于卫星控制分系统闭路验证过程.通过对光源、光路、积分器、准直镜的合理选型、设计,使得模拟光的辐照度、准直度、辐照不均匀度、辐照不稳定度达到了控制分系统闭路验证的性能要求.通过结构设计、滑环设计、伺服控制设计,实现了0.02°的转台角度控制精度,以及360°全范围的角度空间可达.综合试验结果表明,该激励系统能够实现卫星在全天球范围内运行过程中对太阳敏感器的有效信号激励,能够应用于控制分系统的闭路验证系统.  相似文献   

13.
闭环光纤陀螺数字检测电路的集成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集成化、数字化是光纤陀螺的发展趋势,也是光纤陀螺进入实用化、批生产化的关键.鉴于国内光纤陀螺的发展状况及半导体工艺水平的限制,以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及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基础,对闭环光纤陀螺的数字检测电路的集成和优化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集成化设计的光纤陀螺检测电路在性能及可靠性上比分立元件构成的检测电路均有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4.
数字科氏质量流量计闭环系统及信号解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氏质量流量计测量系统设计中,提出一种数字式信号处理、解算的全新设计思路.采用高速并行模拟数字转换电路(A/D)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完整采样,借助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强大运算能力对信号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处理;利用信号处理方法对信号进行实时滤波处理并精确计算两路信号的相位差,进而解算出流体的质量流量和密度,辅以单片机和现场可编程器件(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系统的控制、显示与通讯;提出谐振电路的数字式闭环设计新思想,利用数字电路及其信号处理方法实现传统的闭环增益控制(AGC, Auto Gain Control).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提高了测量系统的零点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频谱法的航空起动发电机故障检测与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航空直流起动发电机的电枢电流波形进行频谱分析可有效地对电机的故障进行检测和诊断.由于电机在运行时其转速是变化的,而电枢电流的纹波信号与电机转速成正比,若对电流进行定时采样,则其频谱会散布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使频谱特征模糊化,难于利用频谱特征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采用与转速同步的电流采样方法,得到的频谱称为"阶比谱",在阶比谱上,频谱成分是单一的,因此容易用它来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文中对起动发电机进行了实验,对线圈短路、绕组元件与换向片开焊、相邻导体短路和转子偏心等四种故障成功地进行了检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通过改进电路结构来消除CMOS管内部的噪声,最终达到降低总输出噪声的技术。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技术的原理,然后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具体的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中,通过PSPICE软件模拟仿真,比较和分析了采用这种技术前后LNA电路的总输出噪声、输出信噪比和电压增益。  相似文献   

17.
Lightning discharges by thunderstorms cause gener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pulses and of quasi-electrostatic fields (QESF) in the atmosphere above, which occur in different time-scales. QESF penetrate into the mesosphere and the lower ionosphere where they are big enough to generate considerable electric charge transfer there and, in some cases, to cause red sprites. These processes may hav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atmospheric electric circuit. Significant transient variations of the ionospheric potential above the thunderstorm take place as well. QESF depend on the atmospheric conductivity and in the ionosphere they are affected also by its anisotropy determined by geomagnetic field orientation. QESF after a lightning discharge are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in this work in the case of equatorial latitudes (by horizontal geomagnetic field), where thunderstorms ar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the global circuit. Results for DC electric fields in the lower equatorial ionosphere above a thundercloud obtained by earlier models demonstrate some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fields, which appear due to geomagnetic field orientation. Thus, the electric fields can be shifted by tens or more kilometers to east of the cloud charge region; also their horizontal scale is much bigger than in the case of middle latitudes. Here, a presence of similar specific features of quasi-electrostatic field distributions and ionospheric potential variations caused by a lightning stroke is studied. A situation when no secondary ionization is generated is considered. A model based on the Maxwell equations for potential electric fields is proposed. Computations of QESF in the middle atmosphere and of the ionospheric potential variations are provided as dependent on conductivity and its anisotropy in D-region. The obtained results for the ionosphere show that the electric fields in the equatorial lower ionosphere are comparable to these formed in the case of middle latitudes. However, their horizontal scales are much bigger and depend on conductivity profiles. Similar features are valid also for the ionospheric potential variations and for their horizontal scale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偶极子场和六极子场适当叠加,改进猜解磁场,使猜解磁场在太阳南北极符号相反,然后采用理想磁流体力学方程组(MHD),由猜解磁场与太阳风流动相互作用计算出稳态自洽解,得到定性上与观测比较接近的具有两个冕流的背景结构.在两个冕流间采用具有同心圆磁场位形的触发模型触发CME事件,研究CME的日冕传播特征.模拟结果表明,CME被约束在两冕流间传播,CME闭磁场位形和磁云横截面磁场位形相似,可以解释1AU处观测磁云的部分特征;在CME附近,存在压力和Lorentz力起主要作用的区域,这可以为分析1AU处CME事件的观测数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潜通路分析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与其他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关系,认为潜通路分析是可靠性分析的有效补充。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潜在路径、潜在时序、潜在标志和潜在指示的问题产生和解决。最后展望了潜通路分析技术在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潜通路分析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与其他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关系,认为潜通路分析是可靠性分析的有效补充。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潜在路径、潜在时序、潜在标志和潜在指示的问题产生和解决。最后展望了潜通路分析技术在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