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空间碎片危害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航天》2003,(3):30-30
空间碎片就是造成哥伦比亚号失事的可能原因之一。所谓空间碎片,是指人类在空间活动过程中遗留在空间的废弃物。40余年来,人类进行的航天发射已超过4000次,送入空间并曾被跟踪观测的物体超过26000个,大约还有1/3仍遗留在空间。目前可被地面观测设备观测并测定其轨道的空间物体将近9000个,其中只有6%是仍在工作的航天器,  相似文献   

2.
空间碎片观测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空间碎片又称轨道碎片,是指宇宙空间中除正常工作的飞行器外的所有人造物体,包括飞行着的各种残骸和碎片,大到废弃的卫星、运载火箭末级,小到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后的氧化铝小颗粒或从航天器上剥落下来的漆片。这些人造物体长期运行在空间轨道上,并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扩展日益增多。据估计,目前地球空间轨道上空间碎片的数量在数十万至数百万之间,而地面能够观测到的在轨运行的人造物体却不到1万个。以2003年6月24日美国公布的资料为例,登录在案的在轨物体数目有9106个,其中真正有效的航天器为1003个,即89郾0%的在轨物体为空间碎片。空间碎片的存在严重地威胁着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它们和航天器的碰撞能直接改变航天器的表面性能,造成表面器件损伤,导致航天器系统故障,对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空间碎片的不断产生对有限的轨道资源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当某一轨道高度的空间碎片密度达到一个临界值时,碎片之间的链式碰撞过程将会造成轨道资源的永久破坏。因此,为了安全、持续地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就必须不断提高对空间碎片的跟踪监视技术,增强对空间碎片环境的分析预测能力,同时寻求控制空间碎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类进入太空时代40年以来,已先后用运载火箭把20000吨物体送入轨道。目前能用军用雷达和望远镜跟踪到的仍在轨“居留”的物体有近万个,总计4500吨,而其中只有5%为仍在工作的卫星。另一方面,在距地面几百到40000公里以上的近地空间,还有成百上千万个因太小而无法跟踪的碎片。这些来去无踪的小碎片正引起卫星经营者越来越大的关注。人造空间碎片的运行看起来  相似文献   

4.
美日空间碎片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毅麟 《中国航天》1994,(10):12-16
美日空间碎片研究新进展朱毅麟随着航天活动的日益频繁,人类每年射入外层空间的人造天体数以百计,这种人造天体到一定时间以后就变成了空间垃圾,也即空间碎片(美国习惯用“轨道碎片”一词)。它们的存在,严重地威胁到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特别是,在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1,(6):41-41
40多年来,人类遗留在太空 轨道上的空间碎片日益增多,已 对航天器和地面的安全构成严重 威胁。为提高我国观测、规避空 间碎片的能力,控制空间碎片的 增加,我同开始启动车间碎片研 究行动计划。目前,该计划方案 在北京通过国防科工委组织的专 家评审。这个行动计划,是首次 由政府组织的、有计划的、全面 研究空间碎片并在控制空间碎片 的增加上尽到国际责任的国家计 划。 空间碎片,是天然陨星体和 人类航天活动留下的火箭、卫星 残骸等在空间形成的垃圾的统 称。目前,环绕在地球轨道上的 大小空间碎片已超过3500万个, 在如此…  相似文献   

6.
空间碎片现状与清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分析了空间碎片的严峻现状和空间碎片的10个来源,指出轨道碰撞是产生碎片最多的因素;介绍了空间碎片的观测方法、原理和观测系统的概况,包括正在兴建的观测系统——“空间篱笆”。最后,根据不同轨道高度和空间碎片的数量与大小,提出空间碎片清理原则、要求和9种清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1957年首次发射人造卫星成功以来,人类已把19000多个物体送入不同高度的地球轨道,其中有许多已再入大气层并陨落,但仍有2.4×10~6千克物体留在了低地轨道上。可用常规雷达探测到的物体和碎片就有7150个(1988年3月31日统计数字),而直径在10厘米以下雷达无法探测的空间碎片,其数量在30000块以上;此外,在空间还有几十亿块很小的漆片和几万亿更小的氧化铝颗粒。  相似文献   

8.
《航天》2009,(2):48-51
废弃的卫星、剥落的隔热瓦、燃料舱的残片……这些空间碎片就像地球上的垃圾一样,已经开始威胁到地面上的安全了。多达9000多块太空垃圾正飘浮在地球轨道上,它们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总质量已超过5500吨。  相似文献   

9.
天基照相跟踪空间碎片批处理轨道确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外天基观测空间碎片研究的展开,文章提出了利用跟踪卫星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相机对空间碎片进行轨道探测的方法,首先建立了CCD照相观测模型和基于 照相观测 的空间碎片批处理轨道确定模型。通过对CCD相机底片归算方法的分析可知,利用
CCD相机所获得的观测数据与跟踪卫星的姿态无关,且其精度只与测量和坐标转换计算的精 度有关,在测量和计算中可获得较高的精度。分别对分布密度较高的低轨道和地球同步 轨道区域的空间碎片进行了定轨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定轨时采用两个跟踪弧段的照相数据 定轨精度大大高于一个弧段照相数据的定轨精度;跟踪卫星距离空间碎片越近,定轨精度越 高;低轨道空间碎片的定轨精度高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空间碎片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10.
应用距离搜索的低轨空间碎片初始轨道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7,(2):22-28
使用低轨天基光学望远镜扫描式观测低轨空间碎片,由于两者的相对运动较快,只能获得很短时间内的角度观测值(甚短观测弧段),使用传统的Gauss方法和Gooding方法很难得到精确的空间碎片初始轨道。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在给定的一组角度观测值中,通过搜索其中2个时刻的距离信息,将纯角度的初始轨道确定问题转换为基于2个位置矢量的初始轨道确定问题;再利用其他时刻的角度观测值进行检核和约束,筛选出最优的初始轨道结果。利用文章方法对空间碎片在10~60s内的503个观测弧段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其定轨误差与角度观测值变化率有关。将文章方法所得结果与Gauss方法和Gooding方法进行比较,证明文章方法在解的成功率和精度上都显著优于其他2种方法,能很好地确定空间碎片的初始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