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美为核心范畴的美学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出发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来实现人的生态审美生存。从生态美学的视野来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美为核心范畴的美学理论,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出发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最终实现人的生态审美生存。研究从当今的现实生活出发,重新审视生态美学的兴起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确立环境伦理意识和环境伦理道德原则在政府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中的地位,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必要措施,也是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生态破坏的一个基本环节。环境伦理应当为决策提供环境伦理方面的要求,从道德的角度规范决策行为,为政府实现科学决策提供生态文化支撑。为此,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必须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尊重生态环境的内在价值,遵循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价值原则,实现科学决策,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贵州面临的生态危机,以及生态区主要分布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特点,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民族文化和习惯,只有取得各族群众的支持,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贵州省急需进行战略性调整,从硬性政策推进向积极吸收各民族生态经验转化.将纯朴的民族生态观引入生态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5.
自从十八世纪中页鲍姆嘉通为美学奠定基础以来,众多哲学家、美学家写了无数论著来探讨美的含义.那么,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美的问题会如此难以明晰?直到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后,这一美学命题才得到突破性地进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实践为基础,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从而提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以美学为视角,从性格成因、审美价值取向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了80后大学生自信与自卑、谦虚与自负、大胆与怯懦、私利心与同情心、豁达大方与敏感多疑、诚实与虚伪等矛盾性格特征,探讨了审美价值取向对80后大学生自我态度性格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使很多学者开始从文化角度对其进行反思,根本的一点就是如何重新审视和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对反思当代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保育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而区域协调发展是生态保育工作有序推进的前置条件,实现生态保育协调共进,对我国生态可持续性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秦岭作为南北地区天然的分界线,是我国生态保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地区,而秦岭北麓西安段则是其中的关键地段。通过核密度、缓冲区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探索秦岭北麓西安段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格局,明晰了秦岭北麓西安段自然保护地生态保育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秦岭北麓西安段特点的生态保育与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9.
适度消费既是经济伦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以追求商品符号象征价值的消费主义悄然登陆中国,并有越演越烈之势.消费主义为了满足高消费,毫不节制地牺牲物质资源和自然资源,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不符,也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背道而驰,并且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日趋分离,致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规范、指导和调节公众的消费行为,倡导和谐消费伦理理念,以获得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白朴是元代前期重要作家,有词、曲、杂剧传世,其中以杂剧影响最著。从具体作品与前人评述来看,白朴杂剧的语言风格中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倾向,即通过精巧意象与绚丽色彩实现的诗词化的艳丽与藉由大量俗语与口语叠词运用而产生的通俗化的俊朗。此二种审美倾向的产生与融合与其生平经历、文学创作和戏剧文体的要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个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推进、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当前,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荔波喀斯特世居民族的自然崇拜入手,系统地介绍了苗、水、瑶、布依、汉5个主体民族自然崇拜信仰的由来、背景及其主要构成与维系,以及自然崇拜信仰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存、延续、繁衍所起到的作用.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人与自然及其社会和谐的境界、绿色文化理念的内涵等生态人类学视角对荔波喀斯特世居民族自然崇拜信仰的效应与历史地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在人类思想演变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古代各个学派对"天人合一"思想的争论。"天"在最初的概念是统治人类的一个潜在的意志力,所以,作为其出生的人类,并不能真正地与自然之天合而为一,所能做的只是顺应。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县际经济差异及其调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河南省的127个县为研究的区域单元,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定性、定量描述了自1992年到2002年的县际经济差异,分析了县际经济差异格局特点,探讨了县际经济差异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预测了未来发展阶段的县际经济发展趋势,讨论了人均GDP增长率与县际经济差异的关系。认为未来河南省县际经济绝对差异有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有缩小趋势。不平衡的扩大势必引起许多政治、经济及社会方面的问题。因此,对河南省未来一段时期的人均收入不平衡进行调控很有意义。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经济发展效率,优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加强政府调控,建立合作发展、利益共享的联动机制,引导产业转移等调控河南省县际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南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密切的联系.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人力资本存量的相应增加,这与多年来执行的经济政策是一致的.无论是在省际层面还是省内层面,河南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人力资本的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从人力资本的结构上看,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特征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旅游业经过高速成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目前具有资源开发的宽泛性与不均衡性、产品供给的基本适应性与多样性、市场的巨大性与消费的普遍性、要素配套的失衡性、新业态萌动的蓬勃性、目的地产业的聚集性与发展的区域性、政府旅游管理决策认识的科学性等发展特征,发展趋势是产业地位和作用强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组织集团化、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生态化和可持续化、支撑科技化、盈利模式复合化.在国内外相关条件不断提高和改善的环境下,中国的旅游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