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许勃 《中国航天》1993,(12):22-24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运载火箭的尺寸和有效载荷能力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有两个机构目前正在研制大型火箭。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即将发射的H—2火箭将主要用于发射新型应用卫星,而日本宇宙航空科学研究所正在研制的M—5火箭将用于发射新型科学卫星。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机构都认为,利用现有的固体火箭技术研究小型运载器不仅很容易实现,而且也将是有益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宇宙航空科学研究所的协助下开始了J—1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飞航导弹事业进入了不惑之年。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飞航导弹型号的研制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引进仿制,70年代自行设计,80年代创新,到90年代全面发展,经历了创业、发展和创新三个历史阶段。几代航天三院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把一个主要从事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研究试验的型号保障院发展成为一个集研  相似文献   

3.
法国的导弹研制工作最早可追溯到五十年代初期,但当时仅限于小型探空火箭和战术导弹。只是到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研制战略弹道导弹的工作才正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1963年5月,由于预研工作成绩显著。法国政府决定在同一计划下研制地地(SSBS)和潜地(MSBS)两种系列的战略弹道导弹。这两种系列导弹的研制是同时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1,(9):12-12
本报讯 中国的飞航导弹事业进入了不惑之年。 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飞航导弹型号的研制工作,从 20世纪 60年代引进仿制, 70年代自行设计, 80年代创新,到 90年代全面发展,经历了创业、发展和创新三个历史阶段。几代航天三院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把一个主要从事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研究试验的型号保障院发展成为一个集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批生产为一体的飞航导弹研究院,完全靠我国自己的力量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飞航导弹事业发展的道路,结出了丰硕成果,创造了令世人…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进行先期试验,同时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国在刚开始研制卫星时,就开始发展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充分利用其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中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这3…  相似文献   

6.
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于2010年批准启动实施,被誉为"创新工程""天眼工程"和"应用工程"。2017年1月23日,我国首颗1米分辨率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高分三号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三号卫星在研制过程采用了50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卫星研制初期的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历经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的基础上,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分别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通信卫星领域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局面,为了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在竞争中采取主动,应对我国通信卫星市场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本文将从我国通信卫星的制造及经营企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一、优势1,我国具有自行研制、设计和生产大容量通信卫星的能力7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通信卫星的研制和生产,此后先后研制并发射成功了东方红二号和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为我国的通信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97年发射的东方红三号卫星装有6个中功率(沁w)、18个低功率(8W)…  相似文献   

9.
二次大战前,德国航空与火箭研制工作已有较好的基础。但战后,西德宇航研究与航空工业直到一九五五年才全面恢复。在原航空工业的基础上,一九六一年空间、宇航技术就列入了政府计划。次年,政府第一次为研究技术拨款,并建立其空间工业。1976年后,与法、美合作分别发射了两颗“交响乐”通信卫星和两颗“太阳探测器”。目前正研制空间实验室,预计1982年用美航天飞机送入太空,从而达到了宇航活动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我国航天遥测技术伴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仿制、自行设计到创新研制几个重要阶段。历史的经验证明,要想使我国航天遥测技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十分注意国际遥测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和我国航天型号的发展要求。现在正值我国航天遥测的换代时机,为此回顾一下国际遥测技术发展中几个历史阶段的重要特点,总结一下三十年来我国航天遥测的重要经验和当前国际遥测技术在几个主要领域中的动向,对确定我国新一代航天遥测的主要目标和展开必要的预先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7日北京夏令时间5点3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运用我局独立设计、研制、生产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这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它标志着我国航天和气象卫星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的航天事业开创至今已有32年的历史,上海航天局从事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也进人了第19个年头.在我国发射的24颗卫星中,上海航天基地参加研制并发射的有11颗.这  相似文献   

12.
《卫星应用》2003,11(4):2-3
我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喜讯传来,举国欢腾,举世瞩目。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安全着陆,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又一非凡壮举,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在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中华儿女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们向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向所有参加航天工程研制、  相似文献   

13.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宇宙空间第一次响起了《东方红》的乐曲。卫星的发射成功表明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国,已经具有了制造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卫星的研制、总装和测试任务,确实是个奇迹,在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第一页。1967年,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需要,北京科学仪器厂(七机部五院卫星总装厂)由生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稳态等离子发动机(Stationary Plasma Thruster—SPT)的发展历史、系统组件及所使用的推进剂情况,并给出了两种俄罗斯热过程研究所研制的 STP 的一些主要性能参数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一、简要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初,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谋划祖国未来的发展蓝图。1956年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家“1956年至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刚要(草案)”。这个规划包括57项重要新型科技内容,火箭与喷气推进技术是其中7个重点项目之一。根据这个规划,我国开始了包括组建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设计机构在内的一系列筹备工作。我们的研制工作从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简要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初,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谋划祖国未来的发展蓝图。1956年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家“1956年至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刚要(草案)”。这个规划包括57项重要新型科技内容,火箭与喷气推进技术是其中7个重点项目之一。根据这个规划,我国开始了包括组建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设计机构在内的一系列筹备工作。我们的研制工作从仿制苏联援助的P-2火箭开始。但到了1960年8月,中苏两党两国因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决裂,使这种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援助彻底终止。中国导弹与火箭技术的发展转而…  相似文献   

17.
近日,我国第一个遥测地面站系统的测试方法标准由战略导弹军标委和航天工业总公司708所主持召开的审查会通过审查,专家认为:704所编制的“PCM—FM遥测地面站测试方法”等9项国家军用标准,总结了我国30多年遥测系统和分系统的研制和测试工作经验,达到国际80年代末的技术水平,比美国“IRIG118—89遥测系统及分系统测试方法”标准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研制历程20个世纪60、7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英明决策,开启了"长征"火箭发展的历史征程。5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各行业的密切协同和积极帮助下,几代航天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长征"火箭在国际包围与封锁的环境中发展壮大,撑起了中华民  相似文献   

19.
在第一届中苏宇航科学与技术讨论会期间,苏联宇航官员向本刊介绍说,苏联先后共研制出7种运载火箭。目前这7种火箭都在使用。到2000年,前5种将被淘汰,只留下新近研制的天顶号和能源号两种。苏联7种运载火箭启用时间如下:上升号 60年代中期旋风号 70年代末期  相似文献   

20.
我国航天运输系统60年发展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天运输系统包括一次性运载火箭、重复使用运载器、轨道转移运载器3个领域,目前一次性运载火箭仍是我国满足进入空间需求的主体。我国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共研制了17种运载火箭、9种上面级,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和不同有效载荷的能力。对我国航天运输系统60年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与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