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超高速因特网卫星”也叫WINDS(Wideband Inter Networking engineering test and Demonstration Satellite),是日本正在研制的速率可高达155Mbit/s和1.2Gbit/s的吉比特级通信卫星,计划2005年发射,2010年达到实用。卫星计划搭载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轨卫星呈现海量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重点探讨了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产生背景、概念、内容与挑战。通过历史回顾,归纳卫星系统研制的3个阶段,指出目前卫星系统正在从平台、载荷优先向算法优先演进,这一趋势推动了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阐述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概念与边界,指出研究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目的不是研制一类新型卫星,而是利用软件定义技术实现硬件资源虚拟化、系统软件平台化、应用软件多样化,提升卫星系统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分析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主要内容与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传统卫星设计以功能实现为主,可测试性较低,卫星综合测试基本依赖遥测遥控,测试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卫星批量化研制需求。参考民用汽车快速电检技术,从卫星可测试性与自测试设计出发,设计了基于总线调度的卫星快检系统,提高了卫星快速检修与快速发射能力,满足未来卫星低成本高效率研制需求。  相似文献   

4.
2004年11月18日18:45,试验卫星-2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在小卫星研制领域又取得新的进展。试验卫星-2主要用于技术试验,具有高精度控制、快速侧摆和偏航机动能力,卫星重300多千克,设计寿命2年。  相似文献   

5.
欧空局将于1999年发射首颗小卫星。现对该卫星的技术状况作一简单介绍。该小卫星取名为“eroba”,这是英文“PRojectbrOnBoadAutonomy”(星上自主计划)的缩写。顾名思义,可知Proba是一颗试验星上自主技术的小卫星。众所周知,卫星的全寿命成本包括研制费、生产费、运载火箭与发射费和在轨运行管理费四部分。其中,在轨运行管理费占相当比例,且随卫星工作寿命的延长而增加。因此,提高卫星的自主能力,减少对地面测控站的依赖,从而降低运行管理费,乃是低成本小卫星研究题中应有之义。nrota是欧空局“技术验证计划”中规定要研制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卫星无论是在国民经济领域还是在军事方面,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巨大的帮助作用,但其技术更为复杂,且价格昂贵。世界第三中国最早研制的应用卫星是返回式卫星。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是从1966年开始的。在攻克了卫星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技术、卫星再入防热技术和卫星  相似文献   

7.
空间扫描     
曲新 《国际太空》2003,(2):29-31
马来西亚将于2004年发射军用卫星 据2002年11月23日消息,马来西亚将与韩国合作研制1颗微型卫星,以进行多种应用,其中包括军事应用和情报收集。这颗耗资1 300万美元的“中等孔径相机”(MAC)卫星将在2004年发射,它由马来西亚国有航空航天技术公司(ATSB)和韩国SaTReC公司联合研制。ATSB公司负责人表示,卫星照片将会非常清晰,可用于多种用途,其中包括城市规划、土地使用、国家安全等。 美陆军研制新型Ka频段地面卫星终端 美国陆军通信电子司令部已授予Titan公司一项价值2 200万美元的合同,要求该公司为其研制新型Ka频段地面…  相似文献   

8.
空间扫描     
空间扫描日本将研制高分辨率观测卫星《日本经济新闻》1994年6月6日报道,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最近提出了1995年度两项新的开发课题,其主要内容是:将研制高分辨率的陆域观测技术卫星和数据中继卫星。日宇宙开发事业团计划1999.年前后将陆域观测卫星“AL...  相似文献   

9.
日将发射ETS-6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是人造卫星中的一大类,专门用于卫星新技术、新材料、新部件等的试验。这些新的项目经过空间飞行考验后,再用于应用卫星。这不仅能提高卫星性能,而且对于保证应用卫星的质量和可靠性,缩短卫星研制周期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日...  相似文献   

10.
小卫星重量轻、体积小,具有“周期短、性能高、成本低”即“快、好、省”的特点,不但在通信、遥感、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在军事上还能适应快速研制、根据战场需要而应急发射的特殊要求。同时,小卫星也可为尚无卫星研制能力,又希望在空间技术领域占领一席之地的国家提供一种发展契机。小卫星成本低、周期短,又很适于卫星新技术的试验与验证,是促进卫星技术快速发展的理想途径。小卫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小卫星具有容易采用分布式轨道配置、小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和周期短、风险低等优势;小卫星对大卫星发展能起促进作…  相似文献   

11.
法国的两颗第一代“太阳神”军事照相侦察卫星将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发射升空,新一代“太阳神”卫星和导弹预警卫星、电子侦察卫星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之中。法国是拥有中等核威慑力量的国家。为了与之完全独立的战略袭击兵器和核威慑力量相配合,提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军队的机动作战能力,以及作为摆脱美国控制、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努力的一部分,法国国防部一个时期以来,一直在积极推进军事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展。海湾战争之后,更进一步加大了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和加快了卫星的研制速度。仅1992年,用于军事航天…  相似文献   

12.
小光 《国际太空》2009,(5):35-35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2009年4月5日报道,朝鲜于当地时间5日11:20在位于咸镜北道花台郡的东海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光明星-2试验通信卫星。报道称,该卫星由朝鲜自行研制的银河-2三级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9min2s后进入高490km/1426km、倾角40.6°的椭圆轨道,轨道运行周期为104min12s。不过,俄罗斯和美国均表示,未发现在轨运行的朝鲜卫星。  相似文献   

13.
“刘易斯”(Lewis)和“克拉克”(Clark)是NASA制订的名为“小卫星技术发展计划”(简称小卫星计划)首批卫星中的两颗小卫星的名称,这两颗小卫星属于新型低成本用先进卫星,NASA研制这两颗小卫星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发展美国商用卫星新技术。1994年9月8日,NASA与TRW公司和CTA公司签订了这两颗小卫星的研制合同。TRW公司承包的Lewis小卫星合同价值5900万美元,CTA公司承包的Clark卫星合同价值4900万美元,两颗小卫星均将用于验证商用小卫星的新技术和遥感科学。Lewis和C…  相似文献   

14.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40-41
1990年开始研制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用于发射新型返回式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在长征二号火箭的基础上,利用长征四号火箭的研制成果,以增加推进剂加注量和增大起飞推力的方法,使长征二号丁火箭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太空》1997,(5):14-17
1994年美国航宇局(NASA)提出了“小卫星技术创议”(SSTI),旨在探索以“更快、更好、更省”的方针发展小型卫星的道路。该创议的第一二颗小卫星命名为“刘易斯”几ewis)和“无担更”(Oark),分别承@绪TRW和CTA两家公司研制,研制费分别为5gOO万美元和4gOO万美元(均为1994$值),要来在两年左右完成研制。到1996年年底,这两颗p星的研制工作均已近尾声。本文介绍田CTA宝阁公司承制的“克扮男”p星的商况。1卫星的任务“三姐克”】星的任务是:(1)研制分辨率为3m的全色相机和分辨率为15m的多光遭成像仪,并用于进行对地…  相似文献   

16.
南非似乎在发展商业卫星,因为至少有3项与空间活动有关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在政府机构、私营企业以及大学中进行研制。南非国营部门声称:它们已拥有制造运载火箭的技术。据英国航宇公司女发言人说:“南非时常与欧洲卫星制造商有所接触。”几家大的南非私营财团在研究是否向南非政府开始申请研制电视广播卫星的许可证。同时,从南非国营武器制造业分出的集团也提出了研制卫星的计划。集团称:它们已有生产运载火箭的能力。南非大学在研制第3颗小卫星(第一颗小卫星50公斤,装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2月17日,美国休斯公司下属的休斯通信公司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美国的第一颗大功率直播电视卫星。该卫星采用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使每台转发器由原先只能直播一套电视节目变成可同时直播4至8套节目;每颗卫星可直接向家庭直播109~150套节目,其中付费电影50套,体育节目50套,其他特殊服务节目50套。每个家庭只要花700美元在窗外安装一架0.45米直径的接收天线,加上一套可放在电视机顶上的接收/解码器盒子,就可不出家门,欣赏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娱乐、电影、戏曲和MTV音乐节目;还可随时收看…  相似文献   

18.
通信卫星的出现使现代通信产生了质的飞跃,把人类集中到越来越小的地球村中。不过这种卫星一般需运行在大约36000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所以对火箭和卫星的要求很高.目前只有极少几个国家掌握了这种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技术。  相似文献   

19.
林来兴 《国际太空》2002,(11):11-13
5 纳卫星技术发展对策 □□根据我国国情和纳卫星所含技术优势,结合这几年来国际上对纳卫星开发研制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现将笔者关于我国纳卫星技术发展对策(包括发展纳卫星的关键技术)概述如下。 5.1 以微米/纳米技术推动纳卫星的发展 在各种空间和时间尺度内,近10~20年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趋势是朝微型和超微型化迈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对传统尺度(人类自身所能感知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物理现象及其规律已得到充分认识和应用。人类为了追求继续快速发展,把智慧和注意力逐渐转向那些发生在小尺寸和…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太空》1999,(9):1-2
8月8日,实践-5卫星圆满完成任务庆祝会在京举行。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介绍,我国实践-5卫星,自5月10日在太原发射升空后,已成功在轨运行90天,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科学研究和试验任务。这颗卫星的有效载荷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力学研究所承担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用户要求。此举表明,我国小卫星研制已建立公用平台、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的能力,研制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徐福祥说,卫星公用平台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