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将相位-距离方程与多普勒频移相融合,并利用在到达角和前置角之间的互余关系,得到了相移与相位差变化率、多普勒频移及变化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出了径向加速度和切向速度的相移检测公式,由此即给出了仅基于相移检测的机载直接测距公式。新的测距方法不仅检测方法简单,而且具有可实现实时探测,不需要限定机载站作匀速直线运动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已有的分析表明,通过对多普勒频移变化率方程的近似处理即能实现仅基于多普勒频移测量的机载单站测距。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在机载单站探测平台上,利用一个短基线二单元阵列实现实时测算载机与目标间径向距离的方法,其中所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对时差值的测算。研究表明,只需将路程差看成是基线长度的投影,并等效成是在径向方向上载机以径向速度移动所产生的,即能获得可使测距结果和理论值相吻合的时差值。 相似文献
3.
在机载探测站匀速等距移动的条件下,通过综合利用速度矢量方程、多普勒频移及变化率关系,给出了一个利用测频技术解算辐射信号中心频率的公式。所提出的方法将有助于执行远距侦察任务但装备简陋的载机提高无源定位系统的测量精确度,并为仅基于测频技术的无源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角度变化率的机载多普勒直接测距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角度变化率与多普勒频差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机载单基线多普勒测距方法,该方法将前置角的正弦变化率引入多普勒频移方程,借助于微分变形所产生的角速度参量就能获得被测目标的距离。模拟分析验证了所导出公式的正确性,同时还分析证明了基于角度变化率的直接测距方法和基于多普勒频移变化率的直接测距方法等效,并基于频率分辨率,给出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多普勒测向原理,分析了某型多普勒--GPS组合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多普勒定位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清除由测向线交叉产生的虚假目标点是无源交叉定位的关键问题,目前已经有多种解决办法,如最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和频谱相关法,但它们或是有效性低,或是计算量大,或是需要较难获得的先验知识。利用多普勒频移比清除双站测向交叉定位产生的虚假目标是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只利用传感器接收到的目标频率,而无需获得目标的发射频率,也不需其它的先验知识,且计算较为简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无源定位系统中,机载单站相对于运动辐射源目标作为状态模型,在测方位角及其变化率基础上,引入多普勒频率变化率参数构建观测模型。常用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存在不稳定和精度低的问题,采用修正增益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MGEKF),找出修正函数矩阵,实现定位状态滤波估计。仿真结果表明,MGEKF算法较之EKF算法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较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8.
仅用相位差变化率的机载单站无源定位方法及其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以往单站无源定位系统中长短基线干涉仪系统复杂、角度测量易受干涉仪通道幅度/相位不一致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仅仅利用长基线干涉仪(LBI)的相位差变化率实现单站无源定位的新方法,并对该定位方法误差的克拉美-罗下限(CRLB)进行了推导和分析,计算并分析了不同的干涉仪基线安装方向、不同的观测器运动方式下的定位误差几何分布(GDOP)。结果表明,仅用相位差变化率定位时,为了达到侧翼最好精度,干涉仪最好平行机身安装;为了达到侧前方较好精度,干涉仪需垂直安装;观测器的运动姿态最好发生某种机动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小波分析理论,针对无源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初始校频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信号特征提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比较简单而切实可行,能够有效地对信号进行趋势估计,从而精确算得频标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最大似然估计(ML)方法求解测相位差变化率单站无源定位问题计算量大、定位慢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蒙特卡洛重要性抽样技术(MCIS)高精度、低复杂度的估计方法。根据Pincus定理推导出ML问题的近似全局解,利用重要性抽样(IS)技术构建符合高斯分布概率密度(PDF)的重要性函数,作为样本选取的依据,通过逆变换采样获得样本集,统计样本均值直接得到辐射源位置估计结果。MCIS方法简单易实现且运算量低,能够克服传统ML估计多维网格搜索耗时较长的缺陷,而且对目标位置初始估计误差有较低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MCIS算法在相同测量噪声水平下,定位精度优于EKF、NLS算法,有效减小了初始化估计误差对算法定位精度的影响,也进一步讨论分析了算法参数和不同观测条件对定位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机载单站无源定位系统中相位差变化率提取方法(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位差变化率含有目标辐射源的距离信息,是机载单站无源定位系统中的重要参数。本文以正弦单载波脉冲信号为例,分析了基于相位差变化率的单站无源定位原理,以及测量误差的组成。基于对Cramer-Rao下限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次观测的相位差变化率的高精度测量方法——时间片处理法。在相位差变化率的测量中,当信噪比较低时,频域鉴相方法优于时域鉴相方法,多时间片处理能够显著地降低测量方差,仿真验证了此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典型的无源定位场景的仿真验证了算法对动态测量的适应性。此测量算法简单、计算量小,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只能测量目标的方位、俯仰角度信息,而无法直接获取目标的距离信息。因此需通过载机平台的机动运动,提高系统可观测性,从而对目标距离进行解算,为火控系统提供完整的目标运动参数,实现对目标的被动攻击。通过建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单机运动测距的数学模型,针对伪测距的非线性滤波的有偏特点进行了去偏处理,获得无偏的单机运动测距模型,并通过数字仿真进行算法模型的仿真验证,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简述短基线相差测距和测角的基础上,利用正弦定理可给出两种大跨距双站交会角的单站测算方法,一种直接利用单站测距,另一种利用虚拟站点处对目标的虚拟测距。误差分析表明,采用虚拟测距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单站虚拟测角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15.
相比于传统的差分多普勒(DD)两步定位方法,以Amar和Weiss提出的基于多普勒频率的单步直接定位方法在低信噪比和小样本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在该类新型定位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普勒频率的恒模信号直接定位方法。首先,依据最大似然(ML)准则以及恒模信号的恒包络特征,建立相应的直接定位优化模型。然后,根据目标函数的代数特征将全部未知参量分成两组,并提出一种有效的多参量交替迭代算法,用以获得该优化问题的最优数值解。新算法包含了针对这两组未知参量的Newton型迭代公式,用以避免网格搜索,并能实现多维参数的"解耦合"估计。最后,推导出针对恒模信号的目标位置直接估计方差的克拉美罗界(CRB)。数值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由弹体自旋产生的弹载天线的旋转是引起地面测控站多普勒测速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线极化信号接收原理,对弹载天线旋转条件下接收的左旋和右旋信号多普勒偏差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左/右旋接收信号将产生幅度相等、极性相反的多普勒偏差,多普勒偏差的均值与弹载天线旋转速率在数值上相等,多普勒偏差的方差随着目标视线与天线转轴之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为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开展了天线转台模拟实验,实验测量得到的多普勒偏差的均值和方差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结果,提出在实际任务中,可采用左旋和右旋多普勒偏差均值差的一半分别对左/右旋信号的多普勒进行补偿,以减小弹载天线旋转对测速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Bootstrap滤波的单站无源定位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非线性测量下的被动定位问题,建立了只测角定位模型。讨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 Bootstrap 滤波算法,并将该算法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Bootstrap 滤波算法定位精度更高,抗噪声性能更强。 相似文献
18.
变化姿态角下的相位变化率无源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源定位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现有单站无源定位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了相位变化率定位法。该方法利用观测平台上两个相互正交的相位干涉仪接收目标辐射电磁波的相位获取目标的方向信息 ,利用对应的相位变化率获取目标的径向距离信息 ,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实时高精度定位。提出了在空中观测平台发生飞行姿态变化情况下的定位求解思路 ,即利用姿态变化条件下的测量数据直接求出目标在姿态变化前的原始载机坐标系中的位置。文中给出了这一思路下相应的定位表达式并引入修正增益扩展卡尔曼 (MGEKF)算法对原始定位结果进行滤波处理。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一种发展前途较好的单站无源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