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07,113(6):42-51
“我的摄影一直带有实验性质。每拍一个东西,我首先要寻找一种叙述的方式,并训练和检验自己能否找到准确的表达语言。”“一件摄影作品到底要说什么?要怎么说?我说的和社会有什么关系?这是我经常考虑的问题。”“我把自己放在一种游历的状态——摄影对我是观看世界的一种方式,我拍的东西都是自己内心喜欢的东西,虽然不在主流,但我受过的教育告诉我,摄影还是要有责任。”——李杰  相似文献   

2.
初识陈锦先生,源于他的摄影集《茶馆》.在这里.我看到了传统主流摄影以外的摄影作品,有丰富的化信息.而不是一张在构图和光线上很完美的图片。这样的片子对于研究社会学.研究民俗学的人都有很大的作用.这样的作品可以引起世界的关注.也能够扬帆在时间之河。那若干的影像作品着实在说明.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当代摄影家,他的镜头有一种穿透力,穿越历史与地域.直逼人的内心与明的内核。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上,日本人像摄影大师藤井秀树(HidekiFujii)曾拿着一幅个人作品的印刷品送给笔者。时隔一年之后.藤井秀树在北京举办了他在中国的首场个人摄影展。近几年来,70岁高龄的藤井秀树不断有新作问世,也不断出现在中国的些人像摄影活动中.他的新老作品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4.
《西南航空》2010,(7):22-22
6月10日,由中国旅游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旅游摄影作品大赛在柳江启动.100多位摄影家齐聚四川洪雅县柳江镇进行为期两天的全方位拍摄。  相似文献   

5.
余茂智  苏绍祥 《西南航空》2010,149(7):66-71
就在不久之前.应邀参加一次小规模摄影作品展.摄影家苏绍祥先生一副题名为《村头》的摄影作品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视线:午后绿荫蔽日的竹林下.七八名村妇正围坐一起.一边摆着龙门阵.一边巧手飞舞地编织草辫:而带顶光的侧逆光,打在夏风中徐徐飘飞、层层叠叠的竹叶上.那漂亮光斑渲染出来的浸透了阳光的绿意,  相似文献   

6.
丁丁 《西南航空》2012,(6):86-89
“我们希望回到摄影最原始的功能中去,因为它是如此宝贵的一种描绘现实的方式。甚至是上天带来的礼物。”希拉·贝歇这样表达她对于摄影的看法。被问及摄影的艺术·陛问题时,她答道:“一张图片就是一张图片,无论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或是在什么上面制作的。决定这一作品是不是一件‘艺术品’的,是观看者,尽可能多的观看者,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7.
舒弦 《西南航空》2012,(3):34-36,38,40
"南川西,北坝上",我国这南北两大草原因为优美的风光被人们传颂着。它们因地域的不同,无论是在景致上还是在人文上都有所不同。而在清晨与黄昏之时,那蒸腾的雾气,那变幻的天光,无不为"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增添几抹迷人的风采。所以总是可以看见游人、摄影爱好者,为了美丽的景色起早贪黑奔波于辽阔的草原。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和联合国教科组织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中,四川摄影家唐跃武获二等奖,专题组照《大凉山深处的彝族人》获得人物服饰类一等奖及体游艺类三等奖。这是本届年赛惟获得两项高等级奖项的中国人。参加本次大赛的有70多个国家.近2000位摄影师的3万幅作品。  相似文献   

9.
影像集结瞬间,保存真实,可是影像背后,镜头之外,我们总有更精彩的故事。那些坚持的梦想和才华,最终会由影像变为永恒。——钟维兴2012年元旦,中国美术馆,《花椒欲望——管窥四川摄影30年摄影展》在这里隆重举行。30位摄影师的作品,基本涵盖了四川摄影的各种风格,清晰梳理了四川摄影三十年来的发展脉络。在这些摄影作品中,有一位非职业摄影师的作品引来诸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张弩  庄学本 《西南航空》2007,110(3):72-76
因为抗战爆发,班禅圆寂在玉树,入藏的计划不但不能实现,反而因为战事的演变,使我在边地游历了十年,增加了许多摄影资料,这是出发时所梦想不到的。——庄学本康巴.一片让人联想起奇绝风光.纯朴民风.豪迈歌舞.以及粗犷男人多情女子的地域.在旅游和摄影成为时尚的今天,这里“理所当然”成为了时尚青年们制造浪漫经历的首选。然而,对70多年前流连徘徊于此地的庄学本来说.手中的相机只是“九一八”事变后他表达爱国激情的工具:“并不是空喊口号.要开发整个西北.必先明了这个关系重大的腹地。”  相似文献   

11.
《西南航空》2010,151(9):116-121
由胡赳赳策划,批评家汪民安、王春辰先生担任学术主持的“走过场——傅文俊历史观念摄影”于2010年7月6日至12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展出的作品是傅文俊2009年至2010年创作的最新历史观念摄影.  相似文献   

12.
罗一平 《西南航空》2012,(12):104-106,108
初次近距离欣赏傅文俊先生的作品已是去年的事情,作为广州三年展项目展的参展艺术家,其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在翻阅傅文俊先生摄影图集时,更是不免感动于他对观念摄影的执著投入。从最早为大众所知晓的《退场》系列开始,艺术家孜孜不倦的创作了《他心通》、《十二生肖》、《万国园记》、《幻化》等大型系列作品。其作多以纪实摄影的手法结合后期制作来表达有关历史、宗教的文化观念,并用高水准的大画幅视觉表达予以呈现。纵观每一系列作品其并未囿于符号化的形式语言,在创作方法、技术运用与媒介选择上皆有改变,尤其在媒介与科技的结合上更是做了多方面的艺术实验。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其中最富实验性的创作当属《图腾》。  相似文献   

13.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07,114(7):82-87
尤其在这炎热夏日,苏碧群先生那幅题为《雪梦》的摄影作品,在我心中愈加地鲜活起来:或许是昨夜的一场风雪才刚刚铺就了那湖畔的一地银装,或许是今晨雪霁初升的阳光才刚刚融化了那一湖的积冰;然而积雪依然,雪痕勾勒的那座残破码头和远处的房舍,却使我们得以想见这里曾经有过的故事。此时,宁静的湖泊倒映着这个晴好清晨深邃的幽蓝天光,而远处,阳光照射下的大地正升腾起曼妙的雾霭,于是不无猜想,那个清晨的阳光,明媚的该是哪方远山远水的生动呢?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我们领略到了摄影家寄情山水、以摄影之美盛赞生活之美的满腔热忱。  相似文献   

14.
袁亮 《西南航空》2009,(11):66-71
在冉玉杰的书桌上看到一份2009年9月的《人民摄影》,上面有一组他最新发表的的专题摄影《巴山背二哥》。影像的主角是一群生活在大巴山区、以背篼为运输工具的体力劳动者.一群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人。冉玉杰用平实的镜头从对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细节关注入手.向读者展开了百姓生活的日常画卷。  相似文献   

15.
《西南航空》2008,120(1):102-109
两年一届的四川省摄影艺术展12月8日上午在四川省美术馆大厅拉开帷幕,来自省内各市州摄影家的百余幅获奖摄影作品在这里展出,四川省副省长刘晓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丹枫,四川省文联副主席黄启国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6.
袁亮  陈燮 《西南航空》2010,147(6):78-81
“伟大的摄影作品,不是因为摄影师伟大,而是因为被拍摄者在瞬间展现出的伟大感动着我们”——陈燮  相似文献   

17.
鸟瞰天河     
陈吉中 《西南航空》2004,(4):42-46,48
带着充分的心理和摄影器材的准备,飞上天去带着自认为满意的照片回到地面,这是我每次航拍的信条。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用高速摄影技术准确测量三维位移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一只测量基准,使两台高速摄影机的拍摄方向相互垂直或成一定角度,并使所有的测点都在拍摄范围内。从摄影胶片上点的运动求出测点的三维坐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精度较高,适用于测量大梦位移的时间历程。  相似文献   

19.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05,94(11):66-71
古老的水磨房和榨油房,古法的造纸术和酿酒术,古老寺院里延续千年的雕版印刷术,以及依然存于乡间的传统炼糖工艺和砂陶制作工艺等等,那些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看似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场景,却在今秋一个飘拂着细雨的下午,在金平先生设于城南的摄影工作室内生动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尤其是那些依托于古老民间工艺展现的影像是为质朴,让我一时以为自己就走进了儿时生活的乡间场景,让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先辈生产劳作的浓烈生活气息——那份纯粹创造的至美,那份至美传递的亲切无疑是让人惊讶而感动的。  相似文献   

20.
许允 《西南航空》2007,(8):70-74
对爱好体育摄影的人来说,王瑞林这个名字可谓响亮。两次"全国体育摄影十佳",对于西部摄影师来说,要击败京沪等地近水楼台的同行们,难度相当大,但王瑞林做到了,而且两度金榜题名。王瑞林是北京人,一米八七的身高和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暴露"了他的出身;但他又是成都人,蓉城对他来说远远超越了第二故乡的概念,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份孜孜以求的事业,北方出生的他把根深深地扎在了西部。在成都安家的北京人王瑞林两度赴京领奖,梦里不知身是客还是主,醒来已被鲜花和掌声所淹没。京城的同行都是他的老乡,个个热情洋溢地打招呼"回来啦?"王瑞林笑着,心里清楚地知道:"我还会回去的,我的家在成都。"他的家,就在离京城千里之外的锦江边上,他熟悉那里的大街小巷,甚至一草一木。正因为这份执着的爱,才让他以北京人和成都人的双重身份,默默用镜头记录着蓉城的变迁。有道是"隔行如隔山",哪怕是在摄影圈内部,也有好多比"隔山"还远的小门类,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