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9月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了实践五号卫星空间探测与实验成果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参加指挥、设计和研制卫星应用系统和有效载荷的科技工作者及领导,到会55人,收到论文34篇.实践五号科学探测卫星的主要任务是:(1)进行空间单粒子事件及对策研究试验并进行空间高能带电粒子和剂量测量.(2)进行未来复杂航天器有效载荷系统与波段高速数传发射机、大容量固态存储器及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的先期在轨技术实验.(3)进行空间流体科学实验.实践五号科学探测卫星在轨运行期间获得了大量科学数据,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2.
长征 《国际太空》2011,(11):53-53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承办,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协办的第24届中国空间探测技术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10—12日在古城西安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各院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单位的110余位参会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正>第30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将于2017年8月下旬在西昌市举办.本届研讨会旨在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中国空间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议将以特邀报告与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十八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9月10日-11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本届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我国空间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议以特邀报告与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该会议的特邀报告有: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肖国青的"重离子加速器在空间科学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的"空间超长波射电天文望远镜计划",探月三期工程探测器系统副总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20年8月下旬至9月初在新疆库尔勒市召开第三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本届研讨会旨在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我国空间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议将以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壁报张贴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6.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矢量磁场探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中国第一颗近地轨道电磁场科学探测试验卫星, 探测空间背景磁场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空间背景磁场探测需要在卫星平台上对空间矢量磁场进行长期稳定准确探测,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采用磁通门磁强计和基于CPT效应的绝对磁场校准装置(Coupled Dark State Magnetometer, CDSM)分别探测空间相对矢量磁场以及绝对标量磁场, 通过数据处理, 使最终的矢量磁场探测数据具有准确性. 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在理想模型下拥有解析解, 实施过程中载荷的噪声、 准确度及稳定性影响模型的准确性, 会产生数据校准误差. 通过对在轨磁场探测的模拟确定了这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性能, 验证了在载荷设计性能的基础上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的磁场探测可以实现1 nT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空间探测领域40年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成立的40年,是中国空间探测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40年,空间探测极大推动了空间科学和相邻学科的发展,也影响到经济、军事和日常生活诸多方面.本文简要回顾了从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成立的1980年至今,中国空间探测领域的主要发展历程,包括探空火箭、高空气球、科学卫星、月球与行星探测、载人航天空间探测、遥感卫星地面...  相似文献   

8.
为了先期试验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 ,以及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 ,中国在研制卫星初期就开始发展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 2 0世纪 70年代至今 ,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 -1、 2 ( SJ-1、 2 )卫星群、 SJ-4及 SJ-5卫星 ,初步形成了 SJ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 -1卫星技术的基础上 ,在距东方红 -1卫星发射成功不到 1年的时间里 ,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第 1颗卫星 ,即 SJ-1。2 0世纪 80年代初 ,中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 ,即利用 1枚运载火箭将 3颗卫星送上天 ,这 3颗卫星分别是 S…  相似文献   

9.
苏联科学院明确的90年代的科学卫星计划,包括太阳探测和3次火星探测,但因资金不足,在由各工业界代表参加的空间研究科学技术评议会上,代表们对其提出的计划只是部分认可。科学院公布的科学卫星计划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是我国首次以自己提出的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为了更好地利用Cluster数据开展科学研究,并为双星计划科学研究打好基础,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与有关学会和部门合作,拟决定于2002年9月2日举行学术研讨会,会议地点: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学院.其主要目的是:介绍 Cluster Ⅱ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科学研讨会于2002年9月2至7日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家航天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极地研究所、浙江大学以及潍坊学院的代表共75名.会议的主题为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会议首先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双星计划科学应用分系统的进展情况、目前空间物理方面的一些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主要结果和发展趋势做了报告.报告内容主要集中在太阳风与磁层的相互作用、磁层亚暴和磁暴的触发机制、资源1号卫星高能粒子辐射事件及磁层与电离层耦合、亚暴期间空间电流体系、磁层粒子的来源及电离层上行  相似文献   

12.
杨萱  杨华  刘元 《空间科学学报》2011,31(5):640-646
根据SPORT卫星有效载荷探测的需求, 结合卫星总体设计及构型布局设计原则, 在运载对卫星构型布局约束条件下, 针对天线单元的两种探测形式, 给出了两种卫星构型设计方案. 其目的在于为有效载荷在星上的布局提供可视化平台, 确定有效载荷在星上的位置和方向, 避免有效载荷间的位置干涉和相互遮挡, 观察有效载荷的工作空间, 初步确定科学目标实现的方式, 为卫星平台的结构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经探测任务初级系统的可行性论证, 两种方案均可满足SPORT卫星有效载荷探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全球重要空间科学发射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20年全球重要的空间科学发射任务约10次,主要集中在行星科学,包括4次火星探测和1次月球探测。中国GECAM卫星、欧洲太阳轨道探测器以及嫦娥五号和火星探测等任务都计划发射升空,为开展空间引力波研究、太阳爆发机制、行星起源和演化等科学前沿取得发现奠定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9,35(2):F0003-F0003
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7月召开,地点待定,主题为“深空探测航天器自主控制技术”。研讨会由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编辑部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曾有一项空间探测计划获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颁发的杰出团队成就奖。这项国际航天领域极高的荣誉奖也授予了"和平"号空间站、"哈勃"空间望远镜、"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等著名空间项目团队。你知道这项计划是什么吗?这就是中国第一个以科学为目标的卫星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它也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16.
文木 《太空探索》2005,(2):44-45
2004年的世界航天活动非常活跃,而且发射成功率相当高,尤其在空间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影响十分深远,欧洲、美国和中国都相继顺利发射了人们期待已久的“罗塞塔”号蔧星探测器,“信使”号水星探测器以及“探测”2号卫星,“雨燕”号科学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17.
自从空间时代开始以来,美国国防部在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军事发展方面一直很活跃。在高级研究规划局的主管下,实施了首批美国科学卫星和月球探测发射计划。六十年代初期,探险者和先锋号卫星为Solrad、Injun和环境研究卫星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从而完成了海军研究实验室,空军剑桥研究实验室和有关单位的研究和发展实验项目。1964年,空军宇航研究办公室通过使用OV卫星系列,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极区从电离层到磁层的上行粒子流探测研究是空间天气建模中的重要问题,其起源和加速机制是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 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计划拟定由两颗磁层星和两颗电离层/热层星组成星座对极区进行联合观测. 其中,上行粒子源区附近的就位探测是电离层-热层耦合机制研究的重点,也是电离层/热层星轨道设计的关键. 根据相关空间探测计划和卫星观测结果,通过比较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两种方案,确定电离层/热层星采用椭圆轨道.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20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鹿儿岛县的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成功发射了小型运载火箭"艾普斯龙"(Epsilon),将1颗"荒濑"地球空间能量和辐射探测(ERG)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引言"荒濑"是一颗执行地球空间能量和辐射探测任务的小型科学卫星。该卫星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负责设计,以日本电气公司  相似文献   

20.
面向认知太阳风暴和保障航天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中国近年来提出太阳与内日球立体探测卫星计划,拟适时部署环黄道面的拉格朗日点L3-L4-L5定点卫星星座和脱离黄道面的太阳极轨对偶卫星。通过该卫星计划的初步科学论证分析,建议将其科学目标凝练为太阳磁场、太阳风暴、太阳风,将其应用目标定位于日地空间天气预报,建议配置成像类、粒子类、波场类的综合科学载荷。此外,利用日地空间的三维磁流体数值模拟和计算机图形学的艺术可视化,形象地表达环黄道面卫星“对日凝视”和太阳极轨卫星“鸟瞰全景”的探测概念。中国太阳与内日球立体探测卫星计划将揭示太阳磁场的起源规律及其爆发机理、日地耦合系统的空间天气变化机理,并能够为日地空间天气三维数值建模提供观测数据驱动的初边值条件,必将极大推动空间天气的立体监测、前沿研究、精准预报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