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最早的民用空间技术研究机构——上海机电设计院成立于195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的1001设计院,受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双重领导,成立时的任务是研制人造卫星及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后来,鉴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还很低,研制运载火箭和卫星的基本条件尚不具备,从1959年起,设计院的任务就由研制卫星和运载火箭转为研制探空火箭。  相似文献   

2.
《空间科学学报》2008,28(3):F0004
2008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迎来了50华诞。50年前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为开展中国的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秋成立了581组,即今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前身。  相似文献   

3.
主编的话     
正金秋十月总是与空间科学联系最紧密,1957年10月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之后60年,借助空间平台,人类对太空和宇宙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自1958年起,也开始了自己的人造卫星事业。当年10月581组实体单位正式成立。其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前身。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先生担任第一任所长,开创了中国空间研究的先河,建立了第一个高空大气物理研究室、第一个磁层物理研究室、第一个行星际物理研究室、第一个空间环境模拟实验室。主持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从此,中国的空间科  相似文献   

4.
美国起搏器系统公司利用卫星遥测遥控技术,更通俗地说是用航宇局向卫星发送编码信息或者接收来自卫星的数据的技术,研制了双向通信心脏起搏器。有了它,医生可以不用外科手术即可给已植入病人体内的起搏器重新编制程序。1979年投放市场的这种新型心脏起搏器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植入病人体内的起搏器,另一个则是供医生用的装有程序器和数据打印机的检测仪。病人只需把一个通信头放在胸外,医生通过此通信头传回的无线电遥测信号就能建立同植入  相似文献   

5.
美国目前使用的国内通信卫星系统有三个,即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卫星通信系统”,西联公司的“西联星系统”以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GTE卫星公司的“通信星系统”。此外,休斯飞机公司正在研制商业用的国内通信卫星系统。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通信卫星。一、无线电公司的“卫星通信”  相似文献   

6.
空间扫描     
乌克兰为埃及制造卫星 乌克兰计划为埃及研制的这颗人造卫星系地球遥感探测卫星 ,重 10 0 kg,将采用最先进的微型制造技术。该星将承载高分辨率的可见光宽谱扫描仪与信息传输设备 ,在高 6 6 8km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据报道 ,卫星发射也将使用乌克兰研制与生产的第聂伯河 - 1运载火箭。乌方还将负责为埃及建设地面卫星飞行控制中心和遥测数据地面接收站 ,以及为埃及培训相关的工作人员等。日本计划将火箭技术转为民用 主要是将结构复杂的火箭一元化控制技术转为民用。该项技术一旦在企业得到普及 ,将会大大缩短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 ,并…  相似文献   

7.
价值3.3亿美元,化了六七年研制时间的奥林匹斯卫星,因外来无线电信号的干扰而失去控制。欧空局花了半年多时间,终于将卫星“起死回生”。由乔舒亚·詹姆玻尔撰写的这篇文章,较详细地叙述了抢救的过程,很有参考价值,对我国的空间事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1956年7月,孟执中以优等成绩取得了毕业证书,结束了在华南工学院三年的大学生涯,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自动化所。该所是从中科院力学所的自动化控制组发展出来的,当时还在筹备阶段。钱学森是自动化所前身自动化研究组的组长,自动化所筹备组组建和成立都是在他的支持和参与下进行的。1956年10月,自动化所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会议,成员有钱学  相似文献   

9.
刘勇  董玉翠 《国际太空》2016,(12):80-81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承担的“基于分布式可重构航天遥感技术”(以下简称“分布式可重构技术”)项目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该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航天事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针对传统遥感卫星系统研制成本高、周期长、数量少,导致系统时间分辨率低、重访周期长、抗损能力弱的特点,面向应急遥感等迫切任务需求,开展分布式遥感卫星系统设计和应用研究,推动微小卫星技术进步,拓展微小卫星应用领域,实现应急观测等多种遥感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我国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的短波遥测系统的概况。这个卫星使用“东方红”乐曲的头三句作为识别信号,与遥测数据交替地传送。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短波遥测系统的体制及其参数的选择。遥测采用PAM-FM-AM体制,其特点有(1)用采样频率为3.2周的PAM测量0.01周的缓变信号和70周的速变参数;(2)采用锁相鉴频器在输入信噪比达到零分贝时收听到“东方红”乐音和卫星的有关工程参数。第二部分对星上的遥测部分的结构作了介绍。第三部分为遥测地面接收站的组成,特别是对天线系统及分集接收的方式加以叙述。第四部分介绍了遥测数据的采集及预处理装置。最后,对整个系统在卫星发射后的工作情况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中国科学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迎来了50华诞。50年前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为开展中国的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秋成立了581组,即今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前身。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12):4-5
我国航天项目首次商购火箭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举行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卫星工程运载火箭研制合同签字仪式。依据合同,中国科学院将为其抓总研制的相关卫星项目向集团公司批量采购三发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总承包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火箭研制单位。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与中国共产党同龄。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希季。2021年7月26日,将迎来他的100岁生日。王希季院士是我国空间技术专家,空间事业的创始者和组织者之一;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并发射成功;他提出了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负责研制,最终成功将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他负责完成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设计,并首发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仅有的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他更是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提出发展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序号报告号题   名作 者81HT19980 4 61返回式卫星红外地球敏感器黄明宝82 HT19980 4 62第二代返回式卫星三冗余控制计算机张云珠83 HT19980 4 63返回式卫星控制系统技术设计朱代新84 HT19980 4 64论我国返回式卫星研制的快好省经验徐庆祥85 HT19980 4 65风云一号卫星多层隔热的放气孔设计及净化措施沈琮86HT19980 4 66返回式卫星天线分系统的研制刘玉斌87HT19980 4 67返回式卫星遥测地面综合测试设备的研制周林88HT19980 4 68返回式卫星测距接收机的研制张健钢89 HT19980 4 69FSW- 2卫星微重力测量系统的研制薛大同等90 HT19…  相似文献   

15.
西安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自1968年从中国科学院划规空间研究院领导以来,已从一个理论和课题研究的研究所,逐步发展成为研制卫星的有效载荷、测控系统和相应地面设备的实力雄厚的尖端技术研究所,并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测试设备。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室1958年8月21日成立,集研发、设计、生产、试验、测试于一体,长期致力于为各类飞行器提供回收着陆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产品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火箭、武器、无人机等的再入返回、气动减速、着陆缓冲、回收标位等。圆满完成了以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成功率居于世界前列,代表了国内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较高的设计、制造、研制和应用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室自1958年8月21日成立至今,集研发、设计、生产、试检、测试于一体,长期致力于为各类飞行器提供回收着陆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产品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火箭、武器、无人机等的再入返回、气动减速、着陆缓冲、回收标位等。圆满完成了以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成功率居于世界前列,代表了国内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最高的设计水平、制造水平、研制水平、应用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室自1958年8月21日成立至今,集研发、设计、生产、试验、测试于一体,长期致力于为各类飞行器提供回收着陆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产品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火箭、武器、无人机等的再入返回、气动减速、着陆缓冲、回收标位等。圆满完成了以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成功率居于世界前列,代表了国内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最高的设计水平、制造水平、研制水平、应用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19.
法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7月成立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空间俱乐部”。几年后他们将拥有自己的卫星。这项计划将在国家空间研究中心的支援下,由法国的有关高等院校学生协助俱乐部完成。每加该计划的学校有国家高等电信学院、国家高等先进技术学院和国家高等航空学院。卫星及其轨道由国家高等航空学院研究,第一颗法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卫星将在1984—1985年用阿里安火箭发射到地球椭圆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室自1958年8月21日成立至今,集研发、设计、生产、试验、测试于一体,长期致力于为各类飞行器提供回收着陆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产品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火箭、武器、无人机等的再入返回、气动减速、着陆缓冲、回收标位等。圆满完成了以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成功率居于世界前列,代表了国内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最高的设计、制造、研制和应用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