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2018年5月9日2时28分,我国首颗高光谱分辨率大气环境观测卫星高分-5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5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唯一一颗实现高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卫星,是国际上首颗大气和陆地综合高光谱观测卫星,是实现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高分-5卫星运行在轨道高度705km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设计寿命8年。星上搭载了6种有效载荷,是高分系列卫星中搭载载荷最多的卫星。其中,主要载荷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光谱分辨率探测仪和全谱段光谱成像  相似文献   

2.
傅丹膺  周宇  李洋 《国际太空》2016,(12):82-82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领域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已相继研制发射数百颗微纳型技术试验卫星,并提出了众多微纳卫星创新应用概念,微纳卫星正面临从技术试验型向业务应用化发展的转折点。未来,基于微纳卫星大规模编队组网运行的信息获取和遥感大数据处理应用将成为卫星遥感系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将成为高性能空天一体化组网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目前,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支持下,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牵头开展“面向遥感应用的微纳卫星平台载荷一体化技术”项目研究,联合15家单位形成“产学研用”多学科深度联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并重的优势组合,以推动我国微纳卫星技术快速发展,促进遥感微纳卫星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平台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26日,我国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1卫星,开启了我国对地观测的新里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由天基观测系统、临近空间观测系统、航空观测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等组成,于2010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启动实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发射5~6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目标是建成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加快我国空间信息与应用技术的发展。为此,本刊特别推出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专题",介绍了我国高分-1卫星及其相关系统,以飨读者,促进我国高分专项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正据悉,我国高分专项将从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陆续发射高分三号、高分五号等高性能新型遥感卫星,进一步丰富中国自主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类型。已于8月10日发射升空的高分三号是1米分辨率雷达遥感卫星,高分五号装有高光谱相机和多部大气环境和成分探测设备。高分专项是指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是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相似文献   

5.
对地观测光学载荷是安装在飞行器平台上对地面摄影的精密光学仪器,主要由光学系统、焦平面和成像电路组件等组成。对地观测光学载荷是对地观测卫星的核心部分,其获得的数据是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信息的源头,广泛应用于侦查与监视、测绘、环境监测等各个领域。发展高分辨率光学载荷,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有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全球小卫星(发射质量低于500kg)发展态势强劲,发射数量逐年大幅增长,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随着微光机电系统技术、微纳加工技术以及创新系统设计理念、创新系统运营模式不断发展,小卫星进一步朝着微小型化发展,在成本更低、周期更短、发射更便捷等需求驱动下,200kg以下小卫星逐渐成为发展最活跃的领域。1国外甚小卫星呈持续高涨发展态势国际上对小卫星(SmallSat)的分类主要以卫星质量为依据,一般情况下,将迷你卫星(MiniSat)、徽卫星(MicroSat)、纳卫星(NanoSat)、皮卫星(PicoSat)和飞卫星(FemoSat)统称为小卫星,即质量低于500kg的卫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几年中,低成本、微型化器件的发展促进了微纳卫星的蓬勃发展,研发和飞行的微纳卫星数量显著增加,其用途包括对地观测、技术验证、组成星座和行星际任务。然而,微纳卫星进入空间的能力相对滞后,虽然各国开展了一些研究计划,为微纳卫星提供发射机会,但仍有不少微纳卫星无法快速进入空间,得到验证。阻碍进入空间能力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微纳卫星发射不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降低成本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韬 《国际太空》2024,(3):16-21
<正>2023年,主要航天国家商业对地观测卫星已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态势,美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欧洲加速发展商业对地观测卫星,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也迈出商业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步伐。在系统技术方面,国外商业对地观测卫星持续呈现星座化发展趋势,商业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领域发展迅猛,分辨率直追甚至超过商业光学卫星,气象、射频定位和高光谱成像等新型商业卫星成为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12月9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并成功入轨。至此,我国高光谱观测实力进一步提升,也标志着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空间段建设任务圆满收官。什么是高光谱观测卫星?它具备哪些鲜明的优点?科研人员为此克服了哪些困难?本文对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杨艳 《国际太空》2013,(5):24-25
高分-1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依靠星上搭载的6台相机,这名"排头兵"刷新了我国民用卫星在分辨率水平和地面覆盖范围上的纪录。其中,2台高分辨率相机按一定角度并排装载在卫星上,实现了扩大观测幅宽的目的;4台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通过对地面景物推扫成像,获取4个谱段的宽覆盖、中分辨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全域通信导航的应用背景下,卫星平台所需具备的精确轨道预测与实时轨道控制能力对电推进系统的推力精度、分辨率等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高精度的电推进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空间应用需求和电推进技术现状的分析,阐明了当前电推进技术的推力输出精度不足以支撑高精度连续导航、超低轨卫星实时阻力补偿以及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动中成像等空间任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霍尔推进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研制高精度推进系统的技术难点,从霍尔推力器技术、流量控制技术、电源及控制技术和试验验证技术四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思路,为高精度霍尔推进技术未来的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Recent Progress of Fengyun Meteorology Satellites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After nearly 50 years of development, Fengyun (FY) satellite ushered in its best moment.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countries or units in the world (China, USA, and EU) that maintain both polar orbit and geostationary orbit satellites operationally. Up to now, there are 17 Fengyun (FY) satellites that have been launched successfully since 1988. There are two FY polar orbital satellites and four FY geostationary orbit satellites operate in the space to provide a huge amount of the earth observation data to the user communities. The FY satellite data has been applied not only in the meteorological but also in agriculture, hydraulic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other fields. More recently, thre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have been launched within the past two years. They are FY-4A on 11 December 2016, FY-3D on 15 November 2017 and FY-2H on 5 June 2018.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F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and data service. The updates of the latest three satellites have been addre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payloads on-boarding have been specified in details and the benefit fields have been anticipated separately.   相似文献   

13.
海洋卫星是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数据的重要获取手段,在海洋防灾减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分析了海洋环境观测要素和海洋卫星在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状况;结合国外海洋卫星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发展需求,提出了构建中国海洋卫星体系的发展建议,为提升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能力,推动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和海防安全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任务分配是对地观测分布式卫星系统(Distributed Satellites System, DSS)自主协作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针对任务分配中的约束满足问题(Constraint Satisfaction Problem, CSP), 以DSS完成任务总耗能最少为原则, 构建了任务分配问题的CSP模型, 并引入MAS理论中的合同网协议, 给出模型的求解算法, 通过仿真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减少卫星在轨故障,使卫星按设计寿命要求在轨执行飞行任务是卫星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分析在轨卫星故障的原因,探索最新的卫星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收集了2003~2021年卫星典型在轨故障案例,然后对卫星故障从不同的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包括卫星平台与卫星故障的相关性、卫星在轨时长与卫星故障的相关性等,最后介绍了基于...  相似文献   

16.
高分七号卫星(GF-7)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1∶1万比例尺立体测绘卫星, 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围绕“双线阵相机与激光测高仪主被动复合测绘”的新体制,形成了高精度内/外方位元素稳定性设计、高精度姿态稳定控制、首个X频段自适应高速率数据传输系统、星上智能星务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实现了少控制点或无控制点区域的大比例尺立体测绘能力。介绍了卫星的总体设计情况,总结了观测体制、高精度载荷、姿态控制、高速数传、智能星务等技术创新点,通过卫星在轨初步测试结果进行了评价,认为卫星能够满足1∶1万测绘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滤波的微纳卫星定位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采用星载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定位的LEO(Low Earth Orbiter)微纳卫星获得的位置速度数据不连续,而使用轨道动力学获得的连续的位置速度信息误差快速发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MPF(Model Predict Filter)的LEO微纳卫星定位方法,它采用非线性MPF预测的模型误差作为一步状态估计,同时使用GPS信息作为观测量,并与改进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组合,既可获得连续的卫星位置速度信息,又可获得相当于GPS单点定位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连续的微纳卫星位置速度信息,并且精度优于EKF(Extended Kalman Filter).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微波遥感对地观测在信息维度、反演精度、观测效率和体系架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星载新体制SAR综合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内容与成果,探讨了面向综合环境监测的若干未来星载SAR技术发展。在超大幅宽成像方面,提出分段渐变重频时序设计方案和基于最优线性无偏估计的低过采样变重频数据处理算法,实现了跨盲区大幅宽星载SAR成像;在宽幅星载SAR高灵敏度成像方面,提出中频数字波束合成高效星上实时处理架构和加权因子快速生成算法,采用16通道机载飞行试验数据验证,图像信噪比提升约112dB;在多极化星载SAR成像方面,分别提出一种简缩极化分解算法及混合全极化方位模糊抑制方法,在P/L波段机载飞行试验中得到验证;在高精度干涉SAR技术方面,提出基于改进相位补偿方案的层析SAR处理方法,利用P波段全极化层析SAR数据验证,获得优于0.9m的森林高度反演精度;在综合环境监测星座架构设计方面,针对广域地表高程、地表形变、海浪谱能量、洋流速度和生物量应用,完成品质因数达100的高分宽幅SAR卫星方案,其观测效能和观测维度较目前在轨SAR卫星有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9.
航天微波部件的无源互调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问题广泛存在于大功率微波无源部件及系统中,对卫星及地面通信系统造成严重的干扰.无源互调抑制方法是无源互调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点关注领域,是解决无源互调问题的核心关键.在阐述无源互调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分别从工艺、结构、电设计及信号处理等多个方面系统地归...  相似文献   

20.
X射线脉冲星导航1号(XPNAV-1)是全球首颗脉冲星导航专用试验卫星。利用该卫星观测的单颗脉冲星数据,采用几何约束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轨道误差增长,但存在长时间定轨发散问题。针对XPNAV-1卫星拓展试验任务及脉冲星导航后续发展需求,利用多颗脉冲星的观测数据,研究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卫星自主定轨算法。首先,建立该卫星的轨道力学模型和观测方程;然后,详细论述EKF滤波算法和分段式定常系统(PWCS)的可观测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综合分析XPNAV-1卫星的观测数据、脉冲星对该卫星轨道的覆盖性以及系统状态的可观测性,进行自主定轨算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EKF的自主定轨算法滤波过程收敛,验证了该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