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压渗透制备(Al2O3)P/Al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渗透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无压液态金属(含镁铝合金)渗透法制备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Al2O3)p/Al的工艺过程,对(Al2O3)p/Al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无压渗透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试样渗透完全,(Al2O3)p/Al显微结构致密;在Al2O3与Al的界面处,原位生成MgAl2O3尖晶石晶体,它使界面结合牢固,对复合材料起到强化作用,镁除与Al2O3反应外,其余部分固溶于基体铝中,特定的合金成份及特殊的截留气氛下以及原位反应都有助于改善铝对(Al2O3)p的浸润性或产生选择渗透,这样,铝在自发状态下完全渗透入(Al2O3)p骨架之中。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用电阻法测量SiC/Al复合材料中纤维体积分数的可能性。同时,还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经不同温度下处理后电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只要将实测SiC/Al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乘以0.95,用电阻法确定其纤维体积分数是可行的。在873K以下处理SiC/Al复合材料后其电阻率无明显变化。在873K以上处理后其电阻率明显升高,表明用电阻法分析和判断SiC/Al复合材料中的界面反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加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和加工进行综述,并就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在中国航天仪器产品上的应用、测试状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材料性能的对比分析、力学试验内容和结果、热平衡试验分析。并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材料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方法。此外还结合国外对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这种材料在中国航空航天高科技领域应用发展前景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电子束辐照下铝合金靶中热击波的传播与衰减规律。首先给出了基于半径回归法的铝合金本构模型,并给出了将其应用于数值模拟的计算流程。然后,利用该模型以及自主编写的计算软件DRAM1D,模拟了脉冲电子束辐照铝合金的热击波效应。将计算结果与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得到的结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比于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基于半径回归法的铝合金本构模型所得到的热击波衰减相对较快,与电子束辐照铝合金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更适合于描述铝合金靶材中的热击波传播。  相似文献   

5.
对HTPB三组元和四组元推进剂在2~20 MPa平均压强范围内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组元推进剂可在20 MPa以下稳定工作;压强一旦超过20 MPa,燃速压强指数将趋近于1,发动机将无法正常工作。四组元推进剂在2~20 MPa压强范围内的燃速压强指数实测在0.3左右,满足发动机使用要求。四组元推进剂稳定燃烧的最高压强临界值达到34 MPa。研究结果对超高压强固体发动机工程研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极轨航天器多层外表面充放电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空间带电粒子辐照试验台进行了太阳同步轨道航天器多层组件表面充放电试验,研究了常规与导电型(带ITO镀层)两种Kapton/Al薄膜在受到带电粒子辐照后的充放电情况和外观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在近极地轨道运行的航天器,带ITO镀层的导电型Kapton/Al薄膜能够有效释放电荷、降低多层组件外表面对航天器地的电位差,本身不会形成放电损伤,比常规Kapton/Al薄膜更适合作为航天器多层外表面热控涂层。  相似文献   

7.
铝粉表面分子自组装对铝粉/聚醚胶片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技术应用于铝粉表面改性。设计并合成出DZ系列两官能团自组装分子,对铝粉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制备铝粉/聚醚胶片,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实验发现所采用的表面改性技术能有效地改善铝粉/聚醚胶片的力学性能,表面处理时间、温度、改性分子结构、溶液性质(浓度、pH、溶剂类别)等因素都能影响铝粉表面改性效果,从而影响聚醚胶片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辐照多层介质能量沉积规律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束辐照多层介质能量沉积规律研究是进行脉冲电子束辐照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一个难点。文章利用改进的SANDYL程序构建模型,计算了在200 J/cm2能通量下,具有不同平均入射动能的电子束辐照碳酚醛/铝/碳酚醛/铝(C-ph/Al/C-ph/Al)结构和铝/金/铝/金(Al/Au/Al/Au)结构时的能量沉积情况,并由此得出电子束辐照多层介质时的能量沉积规律:在能通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入射电子平均动能的增加,其穿透能力逐渐增强,但是沉积能量的峰值逐渐减小,且峰值的位置逐渐向靶内层偏移;在每层介质内部,随着电子入射平均动能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能量沉积剖面;在介质交界面处,由于阻止本领的不同,沉积的能量不连续。  相似文献   

9.
10.
不稳定燃烧抑制剂对RDX—CMDB浇注推进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五种物质组成的七种单一或复合不稳定燃烧抑制剂在RDX-CMDB(黑索今-复合改性双基)浇注推进剂中应用了研究,发现其中白刚玉(Al2O3)和SiC对不稳定燃烧的抑制效果较佳。其加入方式和加入量地共不稳定燃烧抑制作用有较大的影响。当白刚 粒度与推进剂中燃烧催化剂的粒度相当时,其粒度变化对剂燃烧性能的影响较明显。且与其在螺压、粒铸推进剂中规律相似,即粒度减小,推进剂燃速增大。  相似文献   

11.
硝基立方烷及其氮杂衍生物的能量特性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硝基立方烷及其氮杂衍生物是高能量密度材料的重要目标化合物类型之一。据此详细计算分析了硝基立方烷(从二硝基到八硝基立方烷)和四硝基四氮的杂立方烷分别在产单元推进剂,HTPB/Al,PEG/NG/Al,GAP/NG/Al体系中的能量特性。结果表明,硝基取代数大于4的立方烷和四硝基四氮杂立方烷的能量特性明显优于HMX。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金属间化合物Ni3Al中的点缺陷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其中原子间相互作用势采用F-S多体势。通过计算Ni3Al中各种构型的空位团的形成能及结合能,进而分析比较各种构型的空位团的稳定性以及热平衡时的数量,总结了Ni3Al中空位的聚集规律。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金属/水推进剂对金属粉的要求,采用双向旋转球磨机制备了片状Al及Al/Mg合金粉.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简易点火温度和水反应特性测试装置等手段分析了产物的形貌、结构及高温氧化过程、点火温度和水反应特性等.与球形Al对比结果表明,片状Al及Al/Mg合金粉总增重率大幅提高,初始放热峰温降低,活性增强,点火温度分别降低150℃和400 ℃以上.Al/Mg合金粉的水反应活性优于片状Al粉.  相似文献   

14.
镁铝富燃料推进剂燃烧残渣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最小自由能法计算了镁铝富燃料推进剂一次燃烧室产物的成分,分析了凝聚相C、Mg和A l产物含量的变化对燃烧残渣的影响;主要探讨了AP含量、Mg/A l比例、HTPB粘合剂含量、燃烧室压强对凝聚相C、Mg、A l燃烧产物含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加AP含量、设计Mg/A l比小于3/5、减小HTPB粘合剂含量、降低燃烧室压强均能减少凝聚相产物含量,有利于降低燃烧残渣。燃气发生器实验结果表明,Mg/A l比例对燃烧残渣影响的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树脂砂低压铸造工艺理论与原理,结合工艺试验得到了铝合金ZL104涡轮泵出口管树脂砂低压铸造工艺规范。采用该工艺规范制造的铝合金ZL104涡轮泵出口管已用于CZ-5和CZ-7运载火箭液氧煤油液体火箭发动机之中,CZ-5和CZ-7运载火箭已通过了飞行考核,液氧煤油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正常。由此表明:铝合金ZL104涡轮泵出口管树脂砂低压铸造工艺是合理、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远紫外辐射下Kapton/Al薄膜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薄膜材料在探测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深空辐照环境下,其力学性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文章首先介绍了薄膜材料在航天器中的应用,接着对Kapton/Al薄膜材料空间远紫外辐照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拉伸速度增加,薄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远紫外曝辐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减小;远紫外辐照下薄膜材料分子键出现断裂和交联,C―CO和C―N键断裂并发生脱氧和脱氮,C-H基团相对含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薄膜力学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运载发射阶段卫星锁轴机构45%SiCp/Al复合材料与TC4材料之间可能存在的微动摩擦磨损与切向接触刚度问题,本文在调研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等效的扫频微动摩擦磨损试验系统。通过夹持力的标定保证最大影响因素接触应力的一致,采用扫频振动模拟摩擦副受载工况,并对45%SiCp/Al复合材料试件表面形貌进行振前振后检测。试验结果表明,45%SiCp/Al复合材料在较高的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条件下,能够承受较大载荷的微动摩擦,摩擦副结合面具有良好的切向接触刚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在真空和热沉环境下,铝膜反射镜经质子辐照后的光学反射率变化。试验结果表明:60 keV质子辐照后,铝膜反射镜反射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辐照注量的增加,反射率呈单调减少趋势。当辐照注量达到1×1016 cm-2时,反射率略有下降,且这种变化首先发生在紫外区。随着辐照剂量进一步增加,反射率明显下降,特别是在波长为250~800 nm范围内。经表面形貌分析和机理分析,铝膜反射镜反射率的降低可归结为经质子辐照后铝镜面表面产生了波纹和小丘形貌。  相似文献   

19.
在原子氧侵蚀地面模拟设备中对Kapton和利用反应溅射制备的Al2O3涂层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并采用XPS和SEM等分析手段对暴露前后试样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apton试样遭受了严重的侵蚀,质量损失较大;Al2O3涂层质量变化很小,对基体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作用。XPS分析结果表明,Kapton的羰基与原子氧作用时形成CO2,随后CO2气体脱附。反应溅射的Al2O3涂层是富Al的,初始暴露时由于氧化反应而质量有少许增加,随时间延长,涂层变得完全符合化学计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下声发射法测试了推进剂静态燃速,用线性回归法计算了推进剂燃速压强指数;研究了GAP/CL-20高能固体推进剂中增塑比及固体组分AP、CL-20、Al粉粒度等配方组成因素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塑比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对推进剂燃烧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其燃速和燃速压强指数基本不变;CL-20粒度减小或AP粒度增加均会导致燃速不同程度的降低,Al粒度减小也会使燃速减小,但在达到一定程度后,燃速又增加;推进剂燃速压强指数随CL-20、Al粉粒度减小和AP粒度增加而减小,并对其燃烧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