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复合制导的战术导弹中末制导交班的导引头预定精度问题.提出用小扰动法分析导引头预定参数对误差源的误差敏感性关系.以中远程防空导弹为例,结合导弹运动方程组和目标运动模型,计算了中末制导交班的导引头预定参数,并计算了在制导站雷达测量误差下的末制导导引头预定参数的计算精度.可知,导引头定位参数的计算误差随着弹目距离的接近而显著增大,得到中末制导交班不能太晚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拦截导弹弹体长细比的增加和直接侧向力的作用,拦截导弹上全捷联导引头量测信息严重受到弹体弹性振荡和控制力矩激励的影响,从而造成导弹制导精度的下降。针对现有惯导安装在弹体质心附近的振荡波腹处无法敏感导引头振荡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导引头安装微机电陀螺器件测量振荡角速率,构造差分观测量的新状态模型,通过交互式多模型的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对视线角速度的解耦和精确提取。通过构建导弹六自由度制导与控制仿真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打靶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重构后的滤波算法可以将弹体振荡的均方根误差压缩到0.5°以内并有效跟踪弹目视线角速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导弹质点运动不作任何简化的条件下,建立导弹-目标状态空间数学模型,得到以雷达测量参数表示的,可对付机动目标的最优制导规律,将其用于某型导弹上,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有较好的导引精度和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同时就导弹起控点处高低角、方位角对脱靶量的影响作了研究,该制导律能降低对导弹发射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种实现大角度打击的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导弹带落角约束条件的作战要求,基于Lyapunov稳定性原理设计了一种既能准确命中目标又能保证大落角的制导律.该制导律将末端角度约束转化为弹目视线角约束,其表达式包含两部分,分别是基于弹目视线角速度的反馈,及弹目视线角与期望视线角之差的反馈.通过合理地调节二者的比例关系,即可保证该制导律在可用过载范围内以期望的大落角击中目标.此制导律形式简单,便于工程实现.此外,充分考虑了导弹的机动性能和导引头特性,给出了末制导律引入时的最佳初始条件.通过某型导弹的弹道仿真,验证了该制导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适应反演法的导弹直/气复合制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空导弹要求能够应对高速、高机动性等复杂对抗环境,直接力/气动力复合制导是防空导弹制导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了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的控制律、操纵律以及制导律,针对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反演理论的控制方法;直/气复合切换逻辑采用模糊方法;末制导段应用变结构制导律.以某防空导弹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制导方法易于实现,对于高机动目标具有良好的制导精度,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雷达寻的导弹天线罩寄生回路影响制导控制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建立考虑天线罩误差的三维非线性制导回路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状态方程形式的天线罩误差斜率对制导回路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方法。推导获得了天线罩误差斜率对制导回路系统矩阵影响的定量形式,并基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稳定性判据,计算给出天线罩误差斜率影响下的导弹制导回路稳定条件。计算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寄生回路正反馈时会引起导弹姿态的振荡发散问题,严重影响制导回路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军事航天     
《太空探索》2014,(1):49-52
<正>要闻美国海军首次部署标准-6导弹美国海军目前正在首次部署标准-6导弹,标志着该导弹已经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标准-6导弹是美国海军最新、最先进的增程防空武器。标准-6导弹可在更远的距离上对抗地方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或巡航导弹。单体和推进装置沿用了以往"标准"导弹采用的型号,并采用了与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RMAAM)相同的先进的信号处理和制导控制系统,制导方式为主动或半主动雷达制导。标准’-6导弹的部署标志着美国海军作战舰  相似文献   

8.
某些空间载荷会对入轨精度和入轨姿态同时提出很高的要求,应用于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摄动制导方法的入轨精度无法满足要求,而传统的迭代制导方法无法约束终端的入轨姿态。为此提出了一种满足多终端约束的二次曲线迭代制导方法,该方法通过二次曲线形式规划整个真空段的飞行制导程序角,实时满足位置、速度与终端姿态约束,从而可以使得火箭以期望姿态角实现高精度入轨。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同时保证高精度的入轨指标和入轨姿态,并能适应偏差状态、约束姿态角变化与轨道根数小幅变化,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析现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检测接口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末制导雷达检测接口标准化思想,并设计了一种能够覆盖我海军所有现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检测接口而且可扩展的末制导雷达标准检测接口。  相似文献   

10.
末制导雷达测控系统与检测接口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末制导雷达测控系统的发展,指出末制导雷达检测接口对测控系统的重要性。在分析现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检测接口状况以及接口信号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末制导雷达检测接口标准化思想,并给出了一种能够覆盖我海军所有现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检测接口而且可扩展的末制导雷达通用检测接口。  相似文献   

11.
毫米波宽带相控阵导引头技术是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其威慑力决定于它的“快、远、精、多”能力,即快速性、远距探测能力、精度和多目标能力。毫米波宽带相控阵导引头采用电扫描技术,具备快速性;采用毫米波宽带成像技术,能对目标进行准确跟踪拦截,实现精确制导;采用有源阵列天线技术,可以得到较大的合成功率,增加导引头的远距离探测能力;快速灵活的波束控制使得导引头具有检测与跟踪多目标的优势。在分析了毫米波宽带相控阵导引头技术研究现状和基本特点及优势的基础上,主要对有源阵列天线技术、宽带毫米波成像技术、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及多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等毫米波宽带相控阵导引头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雷达/红外复合导引头中存在天线罩折射以及外部干扰问题,在三维模型下,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Extended Kalman Filter)的多模型算法,对天线罩斜率进行估计,并将估计结果代入EKF,降低观测视线角中的天线罩折射干扰,形成最优局部估计.采用基于环境信息的加权因子法对雷达/红外局部估计结果进行融合,通过环境信息度量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忽略不可信的局部估计结果.设计4组算例检验融合算法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准确估计天线罩斜率,合理并有效使用雷达/红外传感器信息,提高系统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3.
摘要: 针对火星进入段控制受约束、大气环境以及探测器自身参数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控制受约束的火星最优鲁棒进入制导方法.将针对参数不确定系统的最优性能指标转换为针对标称系统的修正性能指标;同时考虑控制约束,在性能指标中引入饱和函数,将制导问题转化为求解修正Hamilton Jacobi Bellman (HJB)方程问题;由于HJB方程是偏微分方程,求解有难度,利用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近似求解.本文制导方法保证了不确定系统有最优的性能指标上界和较强的鲁棒性.最后将其应用到火星进入制导中,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仍可以很好地满足火星进入段终端条件,控制量也在约束的范围内,从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火星探测器大气进入制导阶段存在着模型参数误差等不确定性,基于直接反馈线性化理论设计了一种滑模自抗扰进入制导方法。首先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对跟踪系统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滑模控制律,并利用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的未知不确定量,在控制律中进行补偿;此外还给出了大气进入段的横向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与反馈线性化方法相比,该方法设计的制导律有效地降低了模型参数误差对制导精度的影响,实现了对参考轨迹的良好跟踪,提高了探测器开伞点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逻辑的预测再入制导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研究再入飞行器预测制导基础上,针对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模糊预测制导方法.首先研究分析了再入飞行器落点纵程与飞行高度、弹道倾角三者之间的联系;设计了以再入飞行器落点偏差和飞行高度为输入,弹道倾角角速度为输出的模糊逻辑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专家经验制定模糊规则,设计模糊预测制导算法.该方法避免了一般预测制导在形成弹道倾角修正指令时所需要的大量迭代运算,有效减小了预测制导指令的解算时间,为再入飞行器在再入过程中全程使用预测制导提供了可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实时性好,落点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中主动寻的系统中,照时雷达在挂飞现场的相位噪声的量值和导引头在振动状态下相噪的变化,是影响挂飞成败的关键。介绍的8mm中功率源及导引头振动状态调频噪声测试系统,提供了可进行上述两种测试的两台测试仪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捷联式光学导引头的探测装置直接固联于弹体上,许多现有的制导信息处理方法都不再适用.对半捷联式导引头进行研究,根据其与常平架式与捷联式导引头不同的配置方式,推导了滚仰式和偏航俯仰式半捷联导引头视线转率提取算法,并分析了影响半捷联导引头视线转率提取精度的主要因素及误差传递关系,通过Simulink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照射雷达对其发射信号特性(主要为相位噪声、调幅噪声和调制特性等)提出极其严苛的要求。介绍问题提出的背景,概述国外发展情况指标要求,提出几种典型的测试方案,介绍一个实际测试系统研制概况和水平。这种测试技术同样适用于全主动寻的系统雷达导引头信号源特性的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