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维护好高校的安全稳定,有利于促进和保障社会安定和团结。而大学生自我应对能力的高低,是他们能否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的基础上,从加强自身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以及注意心理素质培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帮助大学生积极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前,环保型网络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事件强度、发生频率、参与规模都不可小觑.与传统的群众集会或集体维权相比,环保型网络群体性事件有其自身特点和传播机制,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近年来十余起环保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方式、规模、恒度进行分析,探析事件内在的传播机制.环保型网络群体性事件传播机制是一个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完整系统,根源于现实中的环保事件,常经过潜舆论、显舆论、行为舆论三种形态,往往是网上网下同时行动,议题的辨识度、虚拟网络空间、网民意见表达动力、官方回应的科学性是环保型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和升级的重要原因,环保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也应针对这些原因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关系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的教育、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本文针对如何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问题,从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航班延误是民航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由航班延误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仅影响民航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而且严重威胁着民用航空机场的安全运营。本文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航班延误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分化也逐步加剧,经济格局和利益格局正在进一步调整,社会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群体性事件正呈高发态势。群体性事件是我国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近年来由航班延误引起的群体生事件的数量急剧上升,规模不断扩大,方式越加激烈,形式越加复杂,像“2010年7月17号,成都双流机场,旅客因为航班延误情绪激动,把某航空公司乘务员推下候机楼使其重伤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群体性事件,改进了情绪感染模型,提出一种外界事件刺激下的情绪感染模型,模型中提出了个体受外界事件刺激下的情绪增长计算模型,引入了群体角色、亲疏关系等社会属性,在此基础上,应用行为阈值函数模拟个体的情绪动态下的行为决策过程,并以航站楼候机厅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群体性事件为案例,结合社会力模型模拟单个航班延误情境下的情绪感染过程以及旅客群体事件演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仿真方法考虑了旅客特征与随机性,更接近于真实的场景;群体结构的分化是旅客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给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转变德育观念,构建适应时代特点、适应大学生和谐发展需求的和谐德育体系。为此对和谐德育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几个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校园应是一个稳定、各尽所能、充满活力、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的和谐校园。法律程序制度具有的规范性、交涉性、协调性、处罚性等功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选择,因而也是保证和谐校园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民航业的迅速发展,民航运输服务质量越来越被看重,并且被纳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而民用机场航站楼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严重妨碍了民航运输服务质量的提升,并且给机场、航空公司和社会都会带来恶劣的影响。因此,对民用机场航站楼群体性事件进行提前预判研究,避免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选取航班平均延误时间、机场航空公司处置措施、人群密度以及人群聚类外形作为评价指标,依据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民用机场航站楼群体性事件预警体系。通过国内某机场实例检验,表明模型有约80%的预警正确率,可以提供有效的决策辅助。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挥者。这支队伍建设得如何、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怎样,直接影响着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直接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提高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对于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足球与校园文化的研究,探索符合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的新的足球教学模式,为解决足球在高校的发展问题提供策略。三级足球教学的新模式,能够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容,满足学生提高足球技战术水平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吸引到足球运动中来,努力营造踊跃参与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实现足球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完美结合,促进足球在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及有效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那些发生在高校内或虽未发生在高校,却与高校中的人或事有相当联系,事前难以预测,对学校正常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乃至危及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公共事件,它具有严重危害性、社会敏感性、主体活跃性的特点。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增添了新的挑战和反思,这也对高校能够预防和及时处理好各种突发性事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把不良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这对任何一所高校而言都是严峻的考验,突发性暴力事件处置程序是否完善、处置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校,特别是学生的前途和未来。本篇由真实案例的处理过程谈起,探讨针对校园暴力事件如何及时、客观、冷静的应对,做到平稳过渡、和谐处理。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全面法治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法治化校园建设也被提升到新的高度。然而,校园法治化建设中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如大学生在校园公共空间行为失范,多元文化的影响削弱了学生模范引领作用以及西方消极社会思潮影响等现象都是法治校园建设的障碍因素。分析影响大学生公共空间行为的自律、他律以及西方思潮三方面的因素,构建从大学生个人到大学生集体间再到大学生与社会之间公共空间行为规范的有效路径,对新时代下促进校园法治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更好的调动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各大高校都有着较为完整的激励措施与机制。然而随着社会大环境与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与心理的急剧变化,传统的激励方式已逐渐难以奏效,对于高校激励机制的管理与优化创新成了一个具有时效性的问题。通过对现有的高校激励策略的分析与探讨,力求找到适应当代大学生变化的激励方案与管理办法,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全国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状况入手 ,分析了高校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论证了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新角色应该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国民的摇篮,是人类文化的创建所;大学生是国家的精英良才,是民族文化的承传者、创造者;上大学,是许许多多人、乃至许许多多家庭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近几年来,大学的校园里却不断地传出大学生触犯国家法律、大学生校外租房男女混居、大学生自杀的消息.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事件,不但屡杜不绝,且成上升趋势.西安《华商报》今年4月14日报道:“据有关部门统计:1990年至1998年3月、陕西省三十所高校大学生自杀48起.其中研究生2人,自费生11人,统招生35人,男女各半,约占在校生总数的万分之一”.这样的数字,令人震惊,令人担忧,更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旨在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为每个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关心和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个方面出发,以此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常常令人担忧,其中大学生人格方面尤为突出,已成为高校大学生教育的难点。本文通过凋研和评析大学生人格现状,探讨出人格培育及养成的主要途径为:关爱学生主体,教师人格影响,社会实践锤炼,规范行为养成。  相似文献   

19.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提出了以学生就业为重心构建和谐校园重要性,采取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来实现和谐校园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表达等,也影响着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通过对大学生审美素养培育现状的分析,从社会、高校、个人等方面探讨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的必要性及具体策略,对目前我国高校的美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