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基于反铁电陶瓷 (PSZT)化学还原制备的 RAINBOW驱动器是一种具有内部应力偏移 ,兼有还原层和氧化层 ,驱动位移较大的新型驱动器。实验发现 :反铁电陶瓷较易还原 ,理想还原条件为 :870℃保温 2~ 3h;与普通反铁电驱动器相比 ,RAINBOW驱动器能在强度较低的电场作用下发生铁电相变 ,并得到很大的轴向位移 (约 190μm) ;加载方式对 RAINBOW的驱动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航空航天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材料作为新兴多功能材料,能够实现结构功能化、功能多样化。智能结构是在结构中集成智能材料作为传感器和驱动器,使结构除了具有承载、传力、连接等功能外,还具有自感知、自诊断、自驱动、自修复等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可显著提升航空航天架构的性能。目前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已成为航空航天架构减重增效研究的重点。根据国内外智能材料和结构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压电材料、铁磁材料、形状记忆材料、智能复合材料等智能材料的发展;讨论了智能结构的研究及应用前景,包括自诊断智能结构、自修复智能结构和减振降噪智能结构;最后,指出了智能材料与结构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性问题,展望了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智能材料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某些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或化学特性,这些材料包括光导纤维,压电陶瓷和压电聚合物,形状记忆合金和电致流变体等。由这类材料构成的智能材料系统能够感知其环境,传递信息,并且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或发出警信号。本文还讨论了用于桥梁和飞机的智能材料系统。  相似文献   

4.
铁电阴极用于中和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当前小功率电推进器对零流动无推进剂阴极的需求现状。提出铁电阴极用于小功率电推进中和器的可行性。研究了厚度为0.5 mm的锆钛镧酸铅(PLZT)铁电陶瓷在低激励电压(1.0~1.2 kV)下的电子发射特性。采用单极性正高压脉冲和80 Hz重复脉冲作为激励源,在收集极获得了脉宽为320~3000 ns,最高峰值分别为34 A和27 A的发射电流。在10-5Torr的真空环境中得到了可靠的电子发射。  相似文献   

5.
():您长期从事智能材料(如巨磁致伸缩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请您谈谈智能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蒋成保:智能材料是能感知热、力、磁、电等外界环境并产生位移等驱动效应的一类重要功能材料.智能材料在国防建设和民用高技术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其发展水平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总体科技水平和竞争力.因此,"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已经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三大前沿新材料技术之一. 智能材料主要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磁致伸缩材料和压电材料等,将在航空领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如在新一代智能飞机上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制作的智能机翼,飞行过程中遇到涡流或强烈逆风时,将能像鸟儿的翅膀那样灵活改变形状,使飞机保持平稳飞行.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微机械的发展现状,综述了硅、形状记忆合金、压电陶瓷、超磁致伸缩等智能材料在微型机械中的最新应用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智能材料结构在微型机械中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变体飞行器需要改变气动外形以在不同的工况下获得最佳的气动性能,智能材料驱动器和柔性蒙皮是变体飞行器的关键技术。智能材料具有质量轻、结构简单、驱动力大等优点,柔性蒙皮可满足大变形、承受局部气动载荷的要求,二者均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形状记忆合金、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驱动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基于材料弹性和基于结构的柔性蒙皮发展现状。对智能材料驱动器和柔性蒙皮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智能材料与结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材料与结构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由于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和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结合情报信息研究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着重从智能材料、结构的发展趋势、结构特点、应用研究情况作了概述。总结了智能材料与结构的研究基础、热点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指出了该研究的应用展望及趋势。  相似文献   

9.
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重要领域 ,但其成型过程难以控制 ,生产成本高。建立智能化在线监控系统 ,有效地调整生产工艺、科学设计 ,可提高生产质量 ,降低成本。除生产工艺智能化外 ,还需建立材料结构的智能化体系。本文介绍了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和生产系统 ;智能材料与结构 ;智能材料工艺与结构系统中的传感器及人机界面在智能材料工艺与智能材料结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先进结构是支撑航天运载器研制及航天任务实施的基础,而先进材料与工艺技术则是先进航天运载器结构研制的重要基石。本文在简要论述航天运载器结构特点及我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航天运载器结构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智能材料的应用与发展需求,最后从超大型结构制造、整体高精高性能制造、复合材料结构制造、增材制造和绿色制造五个方面综述了航天结构先进工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Weight penalty has been a challenge for design engineers of aerospace vehicles. Today’s high-efficiency combat aircraft undergoes intense stress and strain during flying missions, which require stronger and stiffer materials to retain structural integrity. Though metallic material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ircraft structures and components, metals still have a low strength-to-weight ratio. This paper aims to develop an alternate optimised material selection methodolog...  相似文献   

12.
STRAINMEASUREMENTINTHESMARTCOMPOSITELiangDakai;TaoBaoqi(SensoringandTestingResearchinstitute,Nam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  相似文献   

13.
From 1980’s decade, the introduction of 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s in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has been consistently increased in the successive generations of civil aircraft from Single Aisle to Middle-long Range to achieve a culminant point with more than 50% in structure weight in recent commercial civil aircraft. This evolution, done through successive iterations, has been possible by combining in the same time the improvement of intrinsic composite material performances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to prepreg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toge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material lay-up automation at composite shop-floor manufacturer of aircraft composite parts. New challenges are still coming to continuously develop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pursue the production more cost-effective composite parts. Associated to higher aircraft production rate for single aisle, new challenges may force material and aircraft designers and producers to furthermore drive new products and processes introduction and new ways of transformation within in next decade of composite aircraft designs. We propose to illustrate these trends using past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our return of experience from Hexcel on Civil Aircraft programs.  相似文献   

14.
飞机蒙皮壁板三轴滚弯成型力及中心辊进给量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辅仁 《航空学报》1991,12(7):401-410
 运用弹塑理论对蒙皮板在对称式三轴滚弯机(简称三轴滚弯机)中发生弹塑性弯曲时的受力及变形作了系统的分析及研究,提出一组可按板材厚度、弹性模量、屈服极限及成型后蒙皮板应具有的曲率等参数,确定中心辊进给量及施加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鸟体撞击结构过程的相似律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ith dimensional analysis and similarity theory, the model similarity law of aircraft structures trader bird impact load is investigated. Numerical calculations by means of nonlinear dynamic software ANSYS/LS-DYNA are conduct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s constructed with different scaling factors. The influence of strain rate on the model similarity law i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of materials and scale factors. Specifically, materials that are not sensitive to strain rate obey the model similarity law in the bird impact process. The conclusions obtained are suppos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xperimental work of bird impact on aircraft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6.
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材料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7  
介绍了热障涂层的结构、陶瓷表层材料和中间粘结层的材料发展趋势。热障涂层的结构已由经典的双层结构向成分、结构连续变化的梯度结构发展,涂层的寿命有明显的提高。制备方法中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具有明显优势。热障涂层表层材料的最佳成分是(质量百分数6%~8%)Y2O3部分稳定的ZrO2陶瓷材料。粘结层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能同时保证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低Al含量NiCoCrAlY。  相似文献   

17.
航空工业中的微动损伤及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紫  王步瀛 《航空学报》1987,8(11):535-542
本文介绍飞机及发动机中出现的微动损伤概况。飞机构件实验室实验中约有90%的破坏均发生在有微动环境处,微动作用使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了30~80%。本文还介绍了微动损伤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飞机噪声预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民航规章中有关飞机适航噪声审定的要求和噪声预测原理建立了飞机噪声预测系统软件。该软件除可预测飞机适航噪声审定的起飞、进场和边线有效感觉噪声级外,还可计算巡航过程机体表面声压分布。各种噪声源的声功率在软件中均可单独计算,因此改变发动机和飞机参数可以考查这些参数对声功率的影响;对发动机和飞机设计有参考价值。通过算例计算出的起飞、进场和边线有效感觉噪声级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能很好地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9.
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家芸  张津  朱一锟 《航空学报》1992,13(10):517-526
本课题研究了一种快速的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评估方法和软件,其主要特点是根据飞机飞行任务要求,同时对飞机/发动机系统的主要设计变量(如飞机起飞推重比、翼载、机翼几何参数和发动机循环参数等)进行有约束多目标优选,求得最佳方案。优选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由飞机战术技术要求和飞行任务确定。 应用此评估系统,曾对某型歼击机进行改型方案论证。计算结果表明:优选后的飞机性能有明显改善;飞行任务要求不同,最佳方案飞机的推重比、翼载、机翼外形和发动机循环参数也不同。使用本系统方便和快速,每计算一个方案在IBM4341计算机上,所需CPU时间在1min以内。本评估系统适用于战斗飞机/发动机的设计和改型,经扩充后也可推广到民用飞机/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