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针对像机观测方向和观测区域受限的特点,结合人眼感知概率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观测可靠度的像机观测模型.依据Johnson准则,综合考虑了像机距目标的观测距离、观测角度和目标大小等因素,不仅可以确定目标的存在与否,还可以全面描述像机对目标的观测性能,更加符合像机对目标感知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多个像机对目标的观测可靠度,及像机网络对目标的捕获概率,提出了基于像机观测可靠度模型的多像机网络覆盖优化部署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新的像机观测可靠度模型对网络进行优化,可以在提高多像机网络对观测区域的覆盖程度的同时,优化网络对场景的感知能力,提高对目标的捕获概率.   相似文献   

2.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HXMT)的最重要的工作模式是扫描观测,包括巡天扫描观测和小天区深度扫描观测. HXMT的标准成像需要被观测天区完整的二维扫描观测数据,而同时利用HXMT的观测数据中包含的空间调制信息和旋转调制信息,快视成像可以在只有一维扫描的情况下获得被观测天区的较粗略的流强分布,从而可以在卫星的视场扫过一块天区后很快给出被观测天区的尽可能多的信息.本文详细介绍了快视成像的过程,并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了巡天扫描观测快视成像的灵敏度、定位精度和角分辨能力的分布.快视成像能提高HXMT发现暂现源的灵敏度,及时发现并定位出现在HXMT视场中的高能爆发现象,减少较强的暂现源和爆发对标准成像干扰将是标准成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空间技术,特别是地球轨道卫星和深空探测器,为光学提供了平台,这种平台使得对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研究发生了真正的革命性变化。光学也由此获得新生。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天文观测和地球观测两个方面。 (一)天文观测在天文观测上,光学仪器借助于航天器,穿出了地球大气层的屏障,从一些行星附近通过,有的仪器甚至还在某些行星上着陆。观测的清晰度得到提高,光谱范围也大大扩展。因此可以说,空间光学观测的天文学成就可以和过去的全部成就相匹敌。随着1983年空间望远镜的发射,天文学将进入一个新时代。这部轨道天文设施(ST)将包括一部天文望远镜系统(OT人)和五部能够接收天文望远镜输出图象的仪  相似文献   

4.
CME会影响近地空间环境,带来地磁扰动,预报其能否到达地球及何时到达地球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受观测能力限制,通常根据CME在太阳附近的日冕仪投影观测信息,利用锥模型拟合得到三维参数,进而以经验预报或代入行星际传播过程模拟,预报CME的对地有效性.在拟合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时刻日冕仪观测数据作为输入,也可以选择是否限定C...  相似文献   

5.
用于太阳系天体VLBI观测的时延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LBI观测技术可以用于对深空航天器的跟踪定位以及测速观测.这类近距离天体发出的射电信号波前是球面波.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1ps精度下近距离射电天体地面VLBI观测时间延迟模型.  相似文献   

6.
流星余迹能够被后向散射雷达观测到, 利用观测结果, 可以分析和研究流星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 同时, 利用流星空间分布还可以进行空间碎片的研究. 基于标准理论, 对影响雷达回波功率的主要因素, 例如如双极扩散、余迹的初始半径、流星的有限速度, 以及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在不同频率和速度下进行了数值分析和计算, 得到的流星衰减时间及双极扩散系数的观测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 通过对昆明流星雷 达观测到的571632个流星进行统计分析, 得到了流星高度分布统计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的分析结果与不同月份流星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7.
可观测宇宙     
正可视宇宙的半径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时,所看到的星系总是有限。人类几千年来,总在孜孜不倦地探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地完全了解宇宙。在观测宇宙时,我们似乎总以观察者为中心的角度看宇宙,就像一艘在地球表面大洋中航行的轮船。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可以观测到宇宙大爆炸后的7亿年左右的早期天体,可观测宇宙年龄大约为138.2亿年。由时空、距离和光速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宇宙的直径为138.2亿光年的倍数。如果按138.2亿光年估算,考虑  相似文献   

8.
星载全球大气波动成像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卫星上对中间层顶区域的气辉辐射成像观测, 对于全球大气波动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TDICCD对O2A (0-0)气辉进行成像观测, 计算了曝光积分时间、信噪比和能达到的最高空间分辨率, 分析了地球自转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星载全球大气波动成像仪方案, 该方案可以观测垂直波长大于10km的大气波动, 最高水平分辨率可以达到0.33km.   相似文献   

9.
正Sciencealert网站2018年9月21日报道,NASA最新系外行星观测任务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已经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发现和研究新的系外行星。2018年4月18日TESS任务发射升空;7月25日TESS进行了首次测试观测并成功观测到一颗彗星;8月7日TESS开始首次正式科学观测;TESS正式运行2个月发现两颗候选系外行星。  相似文献   

10.
利用武汉流星雷达,首次成功地观测了象限仪座流星雨及流星雨期间的流星速度,讨论了利用单站全天空流星雷达观测流星雨的相关问题.从观测结果可以发现此次象限仪座流星雨发生在2004年1月4日的0000-0800LT,其中流星峰值出现在0400LT,而且通过流星雷达观测到的流星雨期间的流星回波平面推测得到的流星雨辐射点也与该流星雨的理论辐射点位置对应非常好.利用流星回波振幅的Fresnel振荡方法计算了此次流星雨期间观测到的流星的速度,分析了该流星速度的分布,这次流星雨期间观测到的流星速度主要集中在10-30 km/s,可以看出这种速度分布是由流星雨进入地球大气的初始速度和流星在大气中的减速过程共同决定的.最后研究了流星速度随高度的变化,并且由此讨论了地球大气对于流星体的减速作用.   相似文献   

11.
假设在低纬地区有一根磁力线振荡,从基本方程出发,推算出地面各点的磁场扰动情况,模拟低纬Pc3脉动。对比低纬地区Pc3脉动的观测结果,可以看出用这种理论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上与观测事实相符,用它可以初步解释低纬Pc3脉动的频率特性和偏振特点。  相似文献   

12.
GPS全视法时间传递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时间传递技术正处于GPS伪码技术到GNSS多种技术组合的过渡时期,介绍了高精度时间传递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情况:首先回顾了GPS伪码共视(CV)与全视法(AV)时间传递,并证明全视法比共视法更具优越性。CCTF 2006通过,从MJD 53979,即2006九月(Circular T225)开始,使用AV法进行TAI比对。CV法需要满足共视条件,这限制了载波相位(CP)方法的应用,载波相位观测量比码观测量的观测精度可以高出两个数量级。由于CP观测数据优良,CCTF 2006推荐也可以引用CP观测数据进行时间传递。PPP方法是一种充分研究的时间传递方法,它充分地利用了载波相位信息,可以认为是伪码AV法的自然延伸。最后,给出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将GPS PPP和TW时间链路结合的方法,该方法结合两种时间传递链路的优点并消除了它们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X射线脉冲星导航是基于X射线脉冲星观测,经过信号处理得到脉冲到达时刻序列,进而分析该时间序列提供导航相关信息的技术。为了分析脉冲星导航的可行性和依赖条件,从概念上描述了脉冲星的观测模型,并比较了射电脉冲星观测和X射线脉冲星观测数据处理过程;进而从天体测量的角度论述了脉冲星导航可行性的相关问题,主要包含观测量的获取、整周模糊度和应用范围3个问题。经分析可知:观测量的获取与观测者的速度有关,该速度可通过最大化观测轮廓法确定;对于深空和超深空导航,整周模糊度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脉冲星的位置精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理论上X射线脉冲星导航可以应用于近地和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14.
未来大量低轨星座部署一旦完成,将会对传统的空间目标监视提出更高的要求.广角光学望远镜系统具有广域监视效果,可以同时观测大量目标.但是广角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大部分属于“短弧”观测数据,单次观测无法进行空间目标的初始轨道确定.目前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对光学观测弧段进行准确关联,融合多组观测数据进行初定轨.本文以容许域方法为基础,通过优化拟合两段观测短弧的轨道,结合卡方检验,确定不同观测弧段之间的关联性.其次详细描述了对于低轨目标,用仅测角观测数据进行关联的时候,存在的病态性问题.最后,针对低轨目标短弧关联错误率高的问题,提出了用角度误差特性规律进行误关联识别的方法.误关联的准确识别有效地提高了对于低轨空间目标仅光学观测序列的关联成功率,为后续的空间目标编目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传统天基测向初定轨的不足,主要是由于观测数据存在系统误差和观测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病态或不可逆。文章建立观测方程的半参数回归模型,提出基于补偿最小二乘估计和岭估计的广义正则化最小二乘估计,推导了估计公式,并证明了相关统计性质。引入选主列Givens-QR分解算法,提高观测方程求解效率和数值计算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天基测向初定轨可行,可以提高定轨精度和解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81年7月31日日偏食时观测到的日晕光度轮廓, 通过理论计算与观测轮廓的拟合, 求得描述地球大气散射特征的扩散函数.在日面黑子或其它活动客体的光度测量中, 可以利用这种扩散函数进行散射光改正.   相似文献   

17.
使用面包板模型和仿真方法,在实验室内研究月球指向就位测量望远镜(ILOM)的基本特征,如望远镜星像中心点位置精度、温度效应、倾斜以及地面震动的影响。使用这个技术预期在月球表面观测月球自转时可以达到1ms的精度。将在地面上开展测试验证观测以全面评价达到优于0.1″观测精度目标所需条件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7-2009年STEREO-BEHIND (STB)和ACE卫星的行星际磁场和太阳风数据, 基于冕洞高速流从太阳向外匀速径向传输假设, 讨论了随着STB和ACE卫星与太阳之间的夹角从0°增大至70°时, 冕洞发出的高速太阳风形成的相互作用区(CIR)依次扫过STB和ACE卫星的时间差特性, 并统计分析了两颗卫星观测到的CIR参数的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 可以利用STB对CIR事件的观测来预测这个CIR事件到达ACE的理论时间, 时间误差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217d和0.952d, 时间误差的产生与STB和ACE卫星观测到的CIR速度大小的不同有关, 用速度差异矫正后, 时间误差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可分别减小为0.194d 和0.489d; STB和ACE卫星观测的CIR事件太阳风速度最大值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84, STB和ACE卫星观测到的CIR事件对特征物理量中速度、质子温度的变化最小, 而质子密度及总压力的变化最大. 分析结果表明, STB和ACE卫星观测到的CIR事件有很强的相似性, STB卫星的CIR观测可以作为ACE卫星观测CIR事件特征的参考, 从而为地球空间环境扰动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航天器上平面镜、立方镜等镜面法线方向测量时,准直光路被遮挡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斜向观测方法,即通过两台经纬仪在镜面法线两侧对称位置互相观测平行光的方法,获得镜面法线方向。对测量对象进行了说 明,详细描述了镜面法线准直测量原理和斜向观测原理,根据两种测量方法开展了测量比对试验,给出了过程观测 数据和计算结果。通过多次试验数据统计,斜向观测结果与准直测量结果差异在角秒量级,满足航天器测试要求,可以有效解决在航天器上基准镜面准直方向被遮挡时法线方向测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今时代,人类最先进的对地观测手段是地球资源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可以方便地观测地球的矿产、农作物长势、森林、渔业、污染等分布情况,还可以进行地图测绘、城市规划,自然灾害预测等。 资源卫星之所以神通广大,一是因为它具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可一览地球大范围的情况,同时,它还具有实时地不间断的传递信息的能力,而这些优势的实现是因为它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