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月1日晚我国天文爱好者,河南开封空分设备厂的张大庆在鲸鱼座独立发现一颗8.5等的彗星!日本爱好者池谷熏比他早一个半小时左右也发现了同一颗彗星。现在这颗编号为C/2002 C1的彗星已被正式命名为“池谷-张”。这是中国业余天文学家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彗星命名上。在此之前,新疆的天文爱好者周兴明和这次发现“池谷-张”的张大庆分别都有过一次独立发现,但由于以前通迅手段的局限而上报太晚,错过了命名的时机。  相似文献   

2.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6):779-779
正中国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生前为中国科学院原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他在天文科学和天文技术方法领域造诣深厚,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为中国天文学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自1994年起,南仁东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  相似文献   

3.
寻彗是天文爱好者们最有兴趣的事了,这里面有太大的挑战和诱惑.看着叫做自己名字的彗星在太空飞翔,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啊.但可惜的是我国的天文爱好者们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彗星,而像日本、美国的天文爱好者早就发现了几十颗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彗星,远远把我们甩在了后面.  相似文献   

4.
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承担的LAMOST关键技术预研究项目——“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近日在南京顺利通过验收和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5.
张健 《飞碟探索》2001,(1):21-23
寻彗是天文爱好者们最有兴趣的事了,这里面有太大的挑战和诱惑。看着叫做自己名字的彗星在太空飞翔,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啊。但可惜的是我国的天文爱好者们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彗星,而像日本、美国的天文爱好者早就发现了几十颗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彗星,远远把我们甩在了后面。我想并不是我们中国的天文爱好者能力差,主要是我们的客观条件较差。国外的爱好者都是用大口径的反射镜或是大口径的双筒折射镜寻彗,并且大部分都是开车到野外去观测的。在这样的竞争条件下我国的爱好者当然是很难成功的,谁也不用指望用一架小口径望远镜在城市里…  相似文献   

6.
彗星一直都是天文爱好者最喜欢和最有作为的观测领域之一,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新年伊始就有一颗亮度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彗星要与天文爱好者见面.这颗新彗星是由两位日本业余天文学家各自独立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陈丹 《太空探索》2003,(4):46-47
彗星一直部是天文爱好者最喜欢和最有作为的观测领域之一.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新年伊始就有一颗亮度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彗星要与天文爱好者见面。这颗新彗星是由两位日本业余天文学家各自独立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天夜空中出现了上颗新彗星,这是我国天文爱好者首次发现的彗星,也是全世界在新世纪发现的第一颗较明亮的彗星,它的彗尾最长时已超过一千万千米。 大家想知道这颗彗星发现前后充满深情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下旬以来,如果天气晴好,在远离城市光污染的郊外,一晚一早,用双简望远镜或小型天文望远境就可以看到两颗亮度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大彗星,一颗是实现中国天文爱好者零的突破的池谷-张彗星,另一颗就是本文的主角,大名鼎鼎的林尼尔彗星,不过不是世纪末的林尼尔彗星(C/1999 S4),也不是新世纪第一颗肉眼可见的林尼尔彗星(C/2001A2),而是又一颗肉眼可见的林尼尔彗星(C/2000WM1)。  相似文献   

10.
姜晓军 《飞碟探索》2008,(10):48-49
最近经常有读者来信询问,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观测用的天文望远镜,为此,本刊特地邀请中国国家天文台姜晓军博士,对一些读者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文中还特别提到他在进行天文观测中的一些体会,相信会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天文爱好者艾伦·黑尔和托马斯·博普发现的这颗“黑尔一博普”彗星,目前位于太阳系边缘,非常明亮,借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就可观测到。造成这一现象的一种原因可能是这颗彗星非常大,另一种可能是因为该彗星内部出现气体爆发现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春天,一颗新彗星在太空中光华四射,她的彗尾在最长时超过1000万千米。这就是中日两国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池谷一张彗星,她是中国爱好者首次发现的新彗星,也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制望远镜“摘下”来的星星。  相似文献   

13.
文婷 《飞碟探索》2008,(3):50-50
彗星的预报工作颇费周折——它往往极不守时;同样地,对于一名业余天文爱好者来说,正确地估计眼前彗星的亮度也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4.
寻彗指南     
姜晓军 《飞碟探索》2008,(11):22-23
寻找新彗星是现代天文学中少数几个可以由天文爱好者使用自己的小望远镜发挥主要作用的领域之一。每个晴朗的黄昏或黎明,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都有一些令人尊敬的,不知疲倦的天文爱好者把各式各样的望远镜指向天空,他们的辛勤工作往往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每年都有一批新彗星被天文爱好者发现,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15.
媒体SCAN     
顶级天文台用于探测宇宙起源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证实,中国正在进行世界顶级天文台的选址工程,海拔高、空气清冽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卡拉苏天文观测点有望入选。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三四月间,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海尔·波普彗星。4月6日,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王育宏老师组织该校学生天文小组认真观测彗星。这是高一(1)班学生在王老师指导下于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拍摄的海尔·波普彗星照片。  相似文献   

17.
池谷-张彗星 2006年春天,一颗新彗星在太空中光华四射,她的彗尾在最长时超过1000万千米.这就是中日两国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池谷-张彗星,她是中国爱好者首次发现的新彗星,也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制望远镜"摘下"来的星星.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上半年,最耀眼的彗星莫过于鹿林彗星,因为它来自太阳系外围的奥尔特星云,若轨道呈双曲线,这会是它唯一一次造访太阳系内部。而且相较于其他来自奥尔特星云的彗星,它算是非常接近地球的一个,近地点约只有0.41天文单位(相当于6100万千米),使得不少天文专家日以继夜守着它,才能捕捉到难得一见的彗尾断裂、长时间“反向”彗尾等景象。  相似文献   

19.
日月 《太空探索》2007,(7):54-55
虽然美国天文学家华生曾把他所发现的139号与150号小行星分别命名为“九华”和“女娲”,但真正中国人自己发现的“国产货”,还是张钰哲于1928年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现的第1125号小行星,他立即为它起名为“中华”。  相似文献   

20.
正1607年,欧洲上空出现了一颗彗星。没有人知道这颗彗星是1531年出现过的那一颗,也没有人知道1682年它会再次造访。许多年后,天文学家埃德蒙多·哈雷将发现这是一颗轨道周期为75年的彗星,并预测它将于1759年再次出现。但是在1607年,没有人知道这一点,它只不过是一颗再寻常不过的彗星,给处在科技复兴时代的人们带来了一点天文轶事。36岁的德国天文学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