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的大西北,可能是全世界高海洋最远的地方,科学家发现了一批大约生活在3,7亿年前的海洋小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包括新的种属和新的种类,是由3个美国古生物学家和2个中国同事在新疆发现的.印第安纳大学的加里·雷恩说这次发现有利于找到3亿年前由于两块大陆合并而消失的  相似文献   

2.
腊玛古猿的地位代敏1932年,美国耶鲁大学年轻的研究人员爱德华·刘易斯在印度发现了一些化石,据推测可能是一只古猿的上颌骨的部分碎片。这些化石引起了人类学家埃尔温·西蒙斯的注意,他仔细研究了这些化石,发现它的颊齿(前臼齿和臼齿)有些像人的颊齿,牙齿的咬...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家最近根据对部分恐龙化石的化学分析,发现了植物杀害这种史前动物的证据。他们选取了五十多个埋藏在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和南部的侏罗纪不同时代的恐龙化石样本,并对照同时代的鱼类、龟类及植物化石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发现恐龙骨骼化石中存在微量元素异常。主持这项工作的成都理工学院博物馆馆长李奎说:“这些恐龙骨骼化石中砷、铬等元素的含量明显偏高,有可能是恐龙生前过多食高砷、铬植物,新成代谢使砷、铬沉淀在骨骼中的结果。”对恐龙化石埋藏地的植物化石研究表明,植物化石中含砷量也非常高。砷即是砒霜,过量摄入会导…  相似文献   

4.
1.加拿大发现热带龟化石 2009年3月,科学家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发现亚洲淡水热带龟化石。科学家称,这些龟化石的年代可追溯至0.9亿年前,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火山喷发现象,从而引发了全球气候非常温暖。科学家猜测,由于快速升温,使得北极融化的冰水灌注北极陆地,从而形成淡水热带龟迁徙的淡水通道。  相似文献   

5.
洗洗刷刷处理化石——许多化石猎人和博物馆研究人员常用的传统手段,大大降低了人们在化石上发现古代DNA的几率。法国巴黎贾奎斯·莫诺研究所的盖利和同事们研究过一些埋藏了3200多年的骸骨化石。这些化石都属于同一种牛--欧洲野牛,都是在法国的同一地点出土。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化石发现,或者确切地说是没有宏体可见的化石发现,因此前寒武纪曾被称为隐生宙。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发现,这种观点才被改变。但埃迪卡拉生物与现生生物截然不同,它们有些似乎像水母,但不会游泳漂流;它们像动物,却似乎更像植物。这些奇形怪状的生物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起源于不见天日的深海,而非浅海。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有科学家对37.7亿岁"高龄"的岩石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管状化石,这种化石的结构与在深海热液喷口周围发现的化石相似,而深海热液喷口是孕育生物群落的理想场所。这比目前地球上已知最早的生命迹象——生长在浅海的微生物叠藻层化石,还要早3亿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出现异常高温、异常低温、埃尔尼诺现象;亚洲、非洲出现季风起伏变化;南美出现干旱、洪水等异常气象以及地球温暖化等,这些地球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现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费使地球温暖化,氟里昂气的生产与使用使南极出现臭氧空洞,故人类活动给地球环境的影响必须认真研究。全球范围内环境变化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点:(1)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大,给予全球自然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2)随着人类活动的高级化,使自然变化的脆弱性增大,且由于世界专业分工体制增强,当一地区气候变化,作物收获量减少可涉及全世界。不  相似文献   

9.
<正>1.加拿大发现热带龟化石2009年3月,科学家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发现亚洲淡水热带龟化石。科学家称,这些龟化石的年代可追溯至0.9亿年前,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火山喷发现象,从而引发了全球气候非常温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科学家和艺术家对一种5亿年前的古生物进行了复原。在复原模型中,可以看到这种古老节肢动物的丰富细节,包括软组织的形态。这是一种三叶虫类,属于球接子目,学名为舟形球接子三叶虫,其化石发现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尽管这种三叶虫活体的长度只有大约1厘米,但它们的化石被极为完好地保存在页岩和石灰岩中,科学家因而得以详细了解它们的解剖学特征。研究者之一、瑞典隆德大学的地质学教授马茨·E.埃里克森说:"化石细节的完好程度令人难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9月,科学家宣布发现一种前所未见的人类近亲(人族),它被称为"纳莱迪人"(Homo naledi),住在南非一个洞穴深处。现场发掘出了1500多块骸骨化石。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数字,通常一块地里发现一颗牙齿都值得庆贺。如此丰厚的化石宝藏揭示了这个物种的许多信息,但也留下一个重要的疑问:纳莱迪人生活在什么年代?科学家没有找到证明这些骸骨化石年龄的证据。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在盘根错节的人类族谱中很  相似文献   

12.
传统概念中,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来源于地球上的远古生物体。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说,这些化石燃料可能来自死亡的恒星,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时,它们就被埋藏进了我们的地球,你信吗?  相似文献   

13.
<正>在今天看来,胡克、斯蒂诺的论证非常有说服力,应该很快被普遍接受才对。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他们只是孤独的先驱,大多数学者仍然相信化石是自然形成的石头,否则怎么解释多数化石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生物?又怎么解释海贝化石会出现在山顶上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会严重地动摇他们的基督教世界观,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在1677年,英国牛津大学第一任化  相似文献   

14.
在恐龙生活的那个年代。沧龙、鱼龙等巨型爬行动物统治着海洋。这些庞然大物的皮肤是什么颜色?瑞典SP技术研究会和瑞典伦德大学MAXIV实验室的科学家找到了初步答案。他们分析出了保存在古代海洋爬行动物皮肤化石中的色素。这些独特的软组织残留物的原主分别是一只生活在5500万年前的棱皮龟、一条生活在8500万年前的沧龙和一条生活在1.9亿年前的鱼龙。  相似文献   

15.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1,(12):63-63
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首次展出在北美发现的最小恐龙的化石。这些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土的恐龙化石,是在最近才被科学家辨明和命名的。该博物馆展出这四具恐龙的化石,包括它们的头骨、脊椎、前肢和腿骨的碎片。科学家说,这个名为“Fruitadens Haagarorum”的恐龙,大约生活在1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它的体重不到900克,站起来也只有10厘米高,  相似文献   

16.
新陈代谢为生命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与生命起源和进化密切相关.然而,由于缺乏化石证据,代谢的起源及其影响生物进化的分子机制等重要问题尚待解决.近年来,网络扩张算法等分子模拟方法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代谢起源进化的分子模拟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学科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媒体     
《飞碟探索》2006,(9):5-5
暴龙在青少年期,几乎所有肉食动物它都能“海扁”。直到它十几岁步入性成熟阶段之前,死亡率都很低,但是之后它们就碰到一个真正的问题——成年危机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艾里克森等人研究了群聚一地的几种白垩纪北美暴龙的化石。他们发现这些暴龙极可能是在干旱时为了寻觅水源而集聚一地,在几个星期之内先后“挂”了。利用它们腿骨的年轮估算它们在不同年龄层的死亡率,发现幼小暴龙可能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加上天敌环伺,死亡率蛮高。但是只要长到身长至少两米的暴龙大约有七成会活到14岁的性成熟期,然而过了这个阶段到23岁,死亡率又增至每年两成多。成年暴龙会为求偶、争夺栖息地而争斗,有些成年暴龙的颜面化石就留下了打斗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家在一件距今约5.3亿年的化石上发现了最古老的眼睛的痕迹。该化石属于一种早已灭绝的三叶虫,其古老的眼睛形态在今天的许多动物身上还能见到。这件三叶虫化石发现于爱沙尼亚北部的Lükati地层,可以追溯到寒武纪。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古老的三叶虫具有一只原始的复眼,与今天我们见到的螃蟹、蜜蜂等动物的复眼类似。复眼由一系列微小的视觉器官——小眼(ommatidia)——组成,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动物身上出现。小眼并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MOCVD法制备一维氧化物阵列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大气开放式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系统的结构及其新特点;以ZnO纳米棒阵列材料的制备为例,说明了大气开放式MOCVD法制备氧化物阵列材料的方法,并对氧化物阵列材料的制备过程进行了论述;扫描电镜研究发现这些取向生长的氧化物一维材料均垂直于基片沿某一方向生长,并且排列非常规整,具有无晶界、晶体缺陷少、体表面积小和具有特殊的尖端等特点;介绍了制备VOx,FeOx,TiO2等一元金属氧化物和ZnAlO,ZnMgO等多元掺杂金属氧化物的一维阵列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至少近34亿年来,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一直限定在一个严格的范围内,使生物及后来的人类拥有一个温适的生息环境.可是地球近50年来的气温记录,以及古树的年轮、格陵兰和南极的冰芯等无不向我们表明了一个勿庸置疑的事实:地球在变暖.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地球升温主要是温室效应作用的结果.“温室效应”一词是由瑞典化学家斯万特·阿勒尼斯1896年首先提出.原来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太阳的可见光、紫外线等短波辐射大开方便之门,使它们可以畅通无阻地直达地表.地表在吸收短波辐射后,温度上升,就会向外散发热量——红外线.而二氧化碳对红外线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