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杰 《太空探索》2000,(6):20-21
峥嵘岁月稠 说起飞翼机,人们的脑海中马上便会浮现出美国大名鼎鼎的B-2隐身轰炸机的身影来。这种轰炸机既没有明显的机身,也没有垂直尾翼,整架飞机如同一个巨大的“飞镖”,且飞行起来匿影藏踪,神秘莫测,故被美国军方称之为“黑色幽灵”。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架真正实用的飞机诞生于1903年的美国,而世界上第一架飞翼机的研制仅比之晚  相似文献   

2.
冷兵器的启发 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个个武艺高强,身手不凡,所使兵器也不一般。其中有员猛将,名叫张清,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称“没羽箭”。 张清的石子虽说也属暗器,但不像飞镖、铁蒺藜之类有锋有刃,可也能将人打得“鲜血进流”,这完全是靠其“疾若流星”的速度。通过直接撞击去杀伤目标,是诸多冷兵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0,(6):40-40
蒋建华:在互联网时代之前,男人被甩后可能会对着前女友的照片掷飞镖,以此泄愤。但如今,发泄的途径近乎无穷无尽——人们的名誉变得前所未有易受攻击。网络时代的普及,竟成了人身攻击的时代。2010年5月10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史蒂芬·芬克最近收到一封陌生邮件,里头有一名女子的几张裸照,遭到这名女子抛弃的前男友想羞辱她。那个人想来是希望这些私密照片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现在无数陌生人也确实在充当帮凶,参与到他这个居心不良的行为当中。  相似文献   

4.
飞镖形UFO     
据美国《杜兰戈先驱报》等媒体2003年10月27日报道,自从同年9月中旬以来,一种神秘的UFO多次出现在科罗拉多州杜兰戈市上空。它的形状和以往人们见到的碟形UFO完全不同———既不像碟子,也不像足球,而是像澳大利亚土著人所使用的飞镖!而且它在飞行过程中没有任何声音和热量,就像一个幽灵。据报道,杜兰戈市的录音师蒂姆·巴特勒在不久前目睹了这种飞镖形UFO。他回忆说:“9月28日傍晚18时左右,我和一位朋友正坐在家中阳台上聊天。突然我们注意到,一个奇怪的飞行物体从艾尼玛斯山谷方向飞来,无声无息地朝着附近的路易斯大学的上空飞去。当时…  相似文献   

5.
天兵 《国际太空》2002,(12):29-31
□□“联盟”是苏联/俄罗斯使用历史最悠久的载人飞船系列,它分为“联盟”、联盟-T、联盟-TM和联盟-TMA几个发展阶段,技术日益成熟。“联盟”飞船系列能载3名航天员,具有轨道机动、交会和对接能力,可为空间站接送航天员,又能在对接后与空间站一起飞行,是苏联/俄罗斯载  相似文献   

6.
如果第一颗卫星“伴侣1号”进入地球轨道飞行的新闻使美国科学家感到震惊的话,那么1957年11月4日早晨的报道则更具爆炸性。苏联又一艘更重的卫星式飞船“伴侣2号”前一天进入了轨道,它的座舱里有一位神秘的乘客——第一只活的动物作了一次真正的太空飞行。 “莱卡”上天飞行 关于一只狗随“伴侣2号”升  相似文献   

7.
8月11日,美国航宇局宣布放弃把其“星座”计划下的“奥利安”载人飞船的首次飞行时间提前到2013年的努力。该局此前一直希望能在2013年9月进行这次发射,而现在这一时间要推迟一年。推迟发射是由于技术上有困难和预算限制。美国国会的要求是在2015年3月前具备飞行能力。美航宇局仍有信心使“星座”计划在此之前实现首次飞往国际空间站的飞行。“奥利安”飞船是定于2010年9月底退役的航天飞机的替代型号,除用于执行国际空间站任务外,还将用于载人登月。  相似文献   

8.
徐菁 《太空探索》2005,(5):46-48
“天旋地转,惊骇无比!”这是在美国零重力公司2004年9月向公众推出的一项商业旅游新品——“失重飞行一日游”中所能感受到的。尝试了失重飞行之后,虽然游客们谁都没用“愉快”二字形容这次奇异的旅行,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承认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原本只有航天员才有机会体验到的太空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9.
国力 《太空探索》2000,(2):24-25
“飞行坦克”是人们对武装直升机的戏称,武装直升机是航空兵器的后起之秀,它有很强的防护装甲,还有很强的攻击火力,这一点它很像坦克,有利“矛”也有坚“盾”,是一个矛和盾的统一体。但是坦克不会飞行,而武装直升机确能飞上天,所以人们叫它“飞行坦克”。  相似文献   

10.
继“哥伦比亚”号之后,美国又一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投入使用,干4月4日至4月9日进行了首次飞行,即航天飞机机队中的第六次飞行。这次飞行共绕地球80圈,航程达330万公里。整个发射和着陆过程都很顺利。轨道飞行期间,宇航员充分试验了这架航天飞机的各个系统,施放了一颗大型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进行了九年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飞碟探索》2008,(10):5-5
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升空。在此之间,“神舟”计划的两次载人飞行分别是1人和2人,而这些是3名航天员飞上太空。这个数字变化说明,“神舟7”号在内部空间和舒适程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官方网站上,自称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专业人士”的网民宣称:“以我从专业角度解读,中国新飞船已能实现航天员在舱中自由活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载人火星飞行是当今人类向往的一个伟大目标。为此,美、苏两国都在积极地进行该领域的探索。1986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人类2000年前后登上火星的计划。而苏联为了实现载人火星飞行,不止一次地利用“礼炮”号和“和平”号太空站进行长期载人空间飞行试验,争取早日登上火星。为了实现人类登上火星的宏愿,美国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又制订了“火星观测者”(Mars Observer,缩写:MO)计划。该计  相似文献   

13.
美国预定1989年4月28日发射“麦哲伦”金星探测器,同年11月发射“伽利略”木星探测器,这是美国相隔11年之久又重新恢复发射探测器。连续航行10年以上的“旅行者”探测器于1988年8月接近海王星。“麦哲伦”探测器在航天飞机上绕地球轨道飞行后,加速飞行脱离地球引力,在大约进行240天旅行后到达金星。金星与地球相邻,其大  相似文献   

14.
1“快速对接”飞行模式简介
  “快速对接”飞行模式指的是飞船在6h内绕地球4圈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而之前飞船在对接前要绕地球飞行34圈,用时近2天时间。2012年8月1日23:35(莫斯科当地时间)俄罗斯进步M-16M货运飞船发射升空,飞船在发射6h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是货运飞船首次测试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此后又成功进行了2次,3艘“进步”货运飞船“快速对接”飞行试验成功后。俄罗斯开始试验载人飞船的快速对接。2013年3月29日,俄罗斯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表示,在联盟 TMA-08飞船发射后还将采用相同的模式进行一次载人发射,这期间将对乘员的生理参数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再确定是否将这种快速对接模式转为常规飞行模式。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总裁洛波塔今年4月1日称,采用快速对接模式后,飞船飞前训练准备没有变化,主要是重点测试舱载计算软件。
  2013年3月28日,俄罗斯联盟TMA-08M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飞行5h44min后,首次实现了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快速对接”。在航天发展史中,“快速对接”模式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实现载人“快速对接”在俄罗斯尚属首次,所以这种新的飞行模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俄罗斯航天局决定,经过2次测试飞行后“快速对接”模式将成为常态飞行模式。新的飞行模式不但对飞船系统会产生影响,对于航天员更是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一、“礼炮-7”再次停止使用据苏联塔斯社称,5月5日基齐姆和索洛维约夫乘“联盟 T-15”离开“和平”号太空站,7日与“礼炮-7”对接,实现了从一个太空站飞到另一个太空站的夙愿。苏联一名空间官员说,这次飞行意味着宇航员在近地空间自由飞行的开端。苏联空间飞行副指挥员布拉道夫宣称:“在空间可同时有几个空间室或舱,而主站成为轨道上的一个控制中心,宇航员可乘飞船来回往返飞行”。星  相似文献   

16.
广西读者佟斌问飞船上天的次数有限,有许多没有机会参加飞行的航天员以后会从事什么行业呢? 四方帽博士答::因为飞船的一次飞行任务只能是一个或几个航天员上,这就有个选择的问题,就有个相对的排序。不等于这次没参加飞行,就是不合格。关于飞行乘员组的安排,不是“单打一”的。一般是“上一组、备一组、再备一组”,三个乘组形成一次飞行任务的梯队。这个梯队中的航天员都参加飞行前最后阶段的强化训练和任务准备,都做好“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如果一切都能按计划进行,航天飞机“发现号”明年将从范登堡升空。范登堡是美国最新建设的宇航基地。这次发射将成为多年以来最令人注目的一次秘密军事飞行。美国已多次发射航天飞机,对地球进行考察。可是,地球上有部分地区始终是个谜。“发现号”将能解开这个谜,并对它进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航天飞机在今年四月份就要启程远航,遨游太空了。倘若此举成功,则“航天飞机时代”的帷幕就徐徐拉开了。航天飞机与昔日的火箭和空间飞行器都不雷同。它能从事各种任务的飞行,能一次又一次地在地面与轨道之间运送载荷,最多时一次能载重30吨,而费用只是常规运载的一小部分。可以预言,航天飞  相似文献   

19.
京哲 《太空探索》2003,(1):16-17
▲ “东方”号飞船 “东方”号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单人载人飞船。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东方”号在载人飞行之前,进行了9次无人飞行试验,试验飞船中多数载有动物或假人,9次无人飞行试验中,有2次发射失败,2次回收失败。  相似文献   

20.
科罗廖夫逝世以后,世界上有很多报道。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苏联的所有报道都隐瞒了科罗廖夫早期被苏联政府流放的历史。但西方报道有些地方又好像有些夸大。本文是根据苏联“军事评论”、美国“空间世界”、英国“空间飞行”和流亡到西方的部分苏联学者所撰写的专著中提供的素材加以分析编写的,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