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2005年7月4日美国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在太空撞击坦佩尔-1彗星,实现了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之后,2006年1月15日彗星探测再次掀起的高潮,因为这一天美国星尘号返回的首次携带彗核物质取样返回地球。2014年,欧洲的“罗塞塔”(Rosetta)探测器还将在彗星表面着陆。  相似文献   

2.
1999年2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5时 ,一枚德尔塔Ⅱ型火箭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把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星尘”号无人探测器送入太空 ,开始了它漫漫7年的“追星”之旅。这是一枚费时10年耗资1 66亿美元的彗星探测器 ,将于2004年与围绕太阳运行的怀尔德 -2彗星在太空相会 ,到时全球的科学家将为之瞩目。为什么要进行考察彗星的实验?彗星上真能找到地球生命的起源吗?“星尘”号都用了当今世界上哪些最先进的技术?彗星物质带给地球的将是惊喜还是灾难?这些便是“星尘”号彗星之旅最让人关心的秘密。浩瀚…  相似文献   

3.
在彗星物质所形成的巨大“尘暴”中,美国航宇局的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04年1月3日凌晨3时许近距离飞过“怀尔德—2”彗星,成功收集到彗星喷射出来的尘埃。现在星尘号已经在返回地球的途中了。它将把彗星物质带回地球供科学家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为确定"新边疆"中级行星科学任务的项目,美宇航局已从12项方案中选出两项,作为决赛方案。这两项方案一项是要到访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从彗核上采集样品,并送回地球,这项任务将由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管理,探测器拟由轨道·ATK公司建造。另一项则是要对土卫六开展着陆探测。探测器将能飞到土卫六表面相距数百公里的几个不同位置,研究其成分和宜居性。该任务将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管理,探测器也将由其建造。它们将在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的世界空间探测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飞行了10年的欧洲航天局(ESA)"罗塞塔"(Rosetta)于2014年8月进入预定的67P/丘尤穆夫-杰拉西门克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简称67P彗星)轨道,于11月在世界上首次向该彗星的彗核释放了着陆器"菲莱"(Philae),并发回重要数据,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MAVEN)探测器和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Mangalyaan)于9月先后进入火星轨道,创造了多个首次。我国在10月成功发射了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简称试验  相似文献   

6.
小消息     
欧空局将研制彗星自动探测器欧空局委托法国马特拉公司研制一名为“玫瑰花”的欧洲自动探测器,以收集新的彗星样品。它将于2001年发射,2008年取回乔尔尤-诺维-杰罗西门科彗星的样品回到地球上。实施此项宏伟计划将与美国合作,美航宇局将保证发射,并用美国国际深空跟踪网跟踪。欧空局研制的探测器将对彗核取样,然后返回。日本也在考虑一项类似计划,他们将于1989年5月作出决定。预计日本将于90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运筹帷幄”,意思是在军营的幕帐中对战争的全局进行细密的策划。汉高祖刘邦在打下天下之后曾经称赞他的谋士张良能够“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不久前,美国航宇局的科学家们对这句脍炙人口的成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诠释。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非常精确地击中了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并向地球传回了不少很有科研价值的清晰图片,这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彗星热潮。据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官员说:“深度撞击”的网站点击率达到了10…  相似文献   

8.
羽子 《国际太空》2011,(1):23-25
星尘号探测器任务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一项行星际探测任务,也是第1项收集彗星尘埃并将样品带回地球的采样返回任务,其主要目的是研究怀尔德-2彗星及其彗发的组成。该探测器于1999年2月7日发射,经过4.6×109km的飞行之后,返回舱于2006年1月15日在地球着陆。星尘号探测器在7年的航行期间,共环绕太阳飞行3次。飞向彗星的途中,星尘号的气溶胶收集器在2次绕太阳飞行期间收集了星际尘埃(2000年2-5月和2002年8-12月)。2004年1月2日,星尘号在距怀尔德-2彗星240km处飞过,收集了彗发的尘埃样品,并拍摄了冰彗核的详细照片。此外,星尘号还于2002年11月2日在距离小行星安妮法兰克(小行星5535)3300km处越过,并拍摄了照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类对彗星越来越感兴趣,2004年1月2日,飞行已久的美国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与怀尔德2号彗星交会。2004年3月2日欧空局发射了第1个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它将经过10年的长途跋涉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释放着陆器。现在美国人又把“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送上太空,为的是“上演”惊心动魄的太空大撞击。那么,如此频繁的发射彗星探测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彗星曾被人描述为“脏雪球”。它生成于比海王星轨道还要远的、环绕太阳运行的一个由神秘天体构成的带,是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的。由于它自身的温度极低并处…  相似文献   

10.
继苏联“维加A和B”及日本“行星A”哈雷彗星探测器之后,欧空局1985年7月也将发射一颗“乔托”探测卫星,在1986年3月13—14日与哈雷彗星会合。卫星在与彗星会合时离地球距离约一个天文单位(150,000,000公里)。它将进行十项实验。在四个小时相会期间将拍摄彗发和核心照片。  相似文献   

11.
国太 《太空探索》2004,(4):40-43
在火星探测进行得热火朝天时,科学家们仍不忘将目光投向彗星这种神秘的天体,2004年3月2日格林尼治时间7:17分,欧空局将1个名为“罗塞塔”(Rosetta)的彗星探测器送入了太空。它将经过10年的长途跋涉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释放着陆器。  相似文献   

12.
文青 《国际太空》2004,(12):16-19
人类对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探索从很早就开始了,特别是对彗星的考察,使人类有望揭开太阳系形成的秘密,因为从彗星上能够找到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线索。彗星由冰、气体和尘埃构成,这些物质来自约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早期的原始残骸。继美国航宇局(NASA)的“星尘”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1月成功追上怀尔德-2彗星,并拍摄照片和收集其彗尾物质后,  相似文献   

13.
2014年8月619,飞行了10年的欧洲航天局(ESA)的“罗塞塔”(Rosetta)彗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目标彗星——67P/楚留莫夫一格拉西门克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以下简称67P彗星)轨道,它还将于11月11日向该彗星表面释放着陆器“菲莱”(Philae),附着其表面开展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最感兴趣、费用又较低的探测计划将由飞经3颗近地彗星和收集太阳风采样两项任务组成。这两项新的探测任务“成因”和“彗核旅行”(CONTOUR)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太阳、彗星和行星的起源。当美国科学家正准备从其他的探...  相似文献   

15.
空间扫描     
欧空局于7月1日展示“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模型 它将在2012年与“维尔塔宁”彗星会合。欧洲在彗星探索方面已居于领先地位,1986年曾成功把“乔托”探测器发射到了距离“哈雷”彗星不到600km远的地方。与“乔托”不同的是,“罗塞塔”在2012年5月28日与“维尔塔宁”彗星会合之后,将沿距彗星表面仅1km的轨道环绕彗星飞行,而不仅是擦肩而过。它还将向彗星扔下一个100kg重的着陆器,着陆器再发射一把带倒钩的叉子,使之插入彗星,以确保探测器不会因为碰撞而弹离彗星。日本H-2A火箭开发受阻 1999年3…  相似文献   

16.
太空新航线     
深空一号亲密接触波瑞利彗星 9月22日,深空一号探测器从距波瑞利彗星仅仅2200千米处飞过,对其进行“观察、体验、感受”并成功地拍摄到了数十张波瑞利彗核的图片,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第二次领略到这种由星际尘埃和冰构成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1月5日,印度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PSLV-XL)从印度南部斯里哈里科塔(Sriharikota)发射场成功发射“火星轨道器任务”(MOM)探测器。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后,探测器成功与火箭分离,进入绕地球运行轨道,目前飞行情况正常。该探测器已于12月1日进入地火转移轨道。
  “火星轨道器任务”也被称为“火星探测器”(Mangalyaan),音译为“曼加里安”,是印度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负责,总成本约为45.4亿卢比(约4.5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8.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又一个第一次:美国“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NEAR,简称“尼尔”),于2月13日北京时间凌晨2时左右,在距地球3.15亿千米之远的“爱神”小行星上着陆。这是人类无人探测器第一次降落在小行星上,这一壮举瞬间揭开了人类太空探测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飞碟探索》2014,(9):6-7
历史上首个绕彗星轨道运行的人造航天器、欧空局的旗舰项目——“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与“菲莱”着陆器,经过1O年远征,跋涉约64亿千米,终于于北京时间8月6日抵达目标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相似文献   

20.
"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开始于1 9 9 3年,是欧洲航天局(E S A)地平线-2 0 0 0-奠基石(H o r i z o n 2 0 0 0cornerstone)计划下的探测任务。"罗塞塔"探测器于2004年3月2日由阿里安-5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升空。在飞行了7.1×109km之后,于2014年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轨道。2014年11月13日00︰05,"罗塞塔"探测器释放的"菲莱"着陆器成功登陆彗星。目前,各项科学探测工作正在开展中。这是人类有航天史以来探测器首次在彗星上软着陆,对研究彗星的起源、彗星和星际物质的关系及太阳系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具有飞行跨度远、空间飞行时间长、任务形式复杂多样的特点,通过对"罗塞塔"彗星探测器热控系统进行分析,可为未来深空探测航天器先进热控设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