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杭仁 《航天》2009,(1):51-53
高温水星有水吗 水星是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的自转周期与它围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相一致,因此水星对太阳就像月球对地球一样,总是以一面朝向太阳。在这一面上,全年白昼无夜,同时由于水星上几乎没有大气,炽热的阳光直射裸露的水星表面,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09,(4):70-70
2009年6月16—18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探月与地学科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的100多位科学家,围绕国际探月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动态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航天器工程》作为特邀学术期刊参加了会议。会议学术交流主题包括:行星探测与行星科学;月球遥感与月球地质;月球地球化学与月岩样品研究;月球地球物理(Lunar Geophysics);当前月球探测动态;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3月1 8日,在距地球1.45亿千米的深空,"信使"号探测器(MESSENGER)经过一系列的轨道制动,顺利进入水星轨道,成为人类航天史上首颗成功进入水星轨道的探测器。"MESSENGER"是一个具有代表性含义的字头缩写词,它代表了水星表面(Mercury Surface)、太空环境(Space Environment)、地理化学(Geochemistry)和测量(Ranging)。"信使"号的科学任务是什么?水星给人们带来的疑问远远多过对它的认识。尽管早为人知,但是因为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从地球上看过去,偏离太阳视角最大的时候也只有28度,日光带来的干扰使得哈勃天文望远镜也很难对它直接进行观测,所以它是迄今为止人们了解最少的行星之一。直到1 965年,  相似文献   

4.
刘家桐  闻新 《航天》2013,(12):58-59
火星在哪里? 火星是太阳系中从内到外的第四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2.28亿千米。天文学家将火星定义为“内行星”中最外面的一颗,另外三颗内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和地球。  相似文献   

5.
二、国外载人登月的目的 21世纪人类"重返月球"到底要去干什么?从科学探测与研究的角度综合分析,主要应该有如下一些目的:①更加深入地了解月球,包括月壤成分、月核组成、地质结构、形成过程、大气和对月球探测的影响等;②了解太阳系以及行星(主要包括地球)的起源与演变;③研究地/月系统的形成与变化;  相似文献   

6.
司马杭仁 《航天》2011,(5):44-48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8日8点45分,通过借助地球、金星和水星引力飞行6年半的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经过15分钟的近水星制动,以1.6千米/秒的速度进入水星轨道,成为世界第1颗水星探测卫星。它将对水星进行为期1年的科学考察,将揭示被太阳炙烤的水星为何具有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密度,以及在水星两极阴暗的环形山中是否有冰存在。这是30年来人类探测器首次对水星进行全面的环绕探测。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24日,欧洲天文学家宣布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Gliese 581c",这颗行星围绕的恒星"Gliese 581"就是一颗红矮星。"Gliese 581c"是迄今为止太阳系外被发现的两百多颗行星中最像地球的。报道还提到这颗新行星距离地球有20.5光年,虽然哈佛天体物理中心的一个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就这颗行星的距离,我们是完全有能力达到的。话虽这么说,但是到达这个天体,至少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若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设为一个天文单位,用AU(1个天文单位约等于1.496亿千米)表示。人类的航天器到目前为止飞的最远距离是100个AU左右,而且还是用的核电源。人类的航天器现在知道的最快的是去年1月份发射的冥王星探测器"新视野"号(New Horizons,又译作"新地平线"号),它的速度在木星引离助推以前是每秒21千米,木星引离助推以后是每秒25千米,所以它是属于人造航天器飞得最快的一颗。以这个速度,它到月球九个小时就到了,而阿波罗飞船需要三天多时间,因为这个飞船飞到冥王星大概是9年半的时间,冥王星在30个AU左右。短期实现不了并不等于说我们没有办法对这个星球进行了解,因为我们可以发射一些探测器在太空对这些天体进行探测。如今世界性的外太空寻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标对准了木星和月球,对准了小行星和彗星,对准了金星和火星……在这方面,美国、俄罗斯以及欧洲共同体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日本也上去了,我们国家的‘嫦娥’一号也奔了月。问题就在这里,人类不可能对太阳系内外的行星逐个逐个去探测,了解是否有水,有生命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肖睿铮  闻新 《航天》2014,(9):58-59
水星地质结构 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一颗行星,被太阳烤的很热,所以它是一个大铁球。水星表面有一层很薄的矿物质壳。在壳下面是一层不太厚的岩石层,称作幔。水星的幔很可能温度非常高,以至于融化了部分岩石,但是科学家对此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9.
地球中微子是帮助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的一种可行手段。由于目前液闪探测器的体积太小,无法区分地幔的模型。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JUNO)的液闪达到了20 kt,具有很强的观测优势。本研究基于LITHO1.0地球模型预测出JUNO的地球中微子事例率是(34.50±4.78)TNU。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地壳的放射性元素丰度误差对全球地壳中微子信号的影响显著大于地壳密度、地壳厚度误差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闻新  陆信乾 《航天》2014,(11):60-61
金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金星是太阳系的第二个行星,轨道位于地球与水星的轨道之间。与火星轨道比较,金星轨道更靠近地球轨道。  相似文献   

11.
空天瞭望     
SMART-1探月器到达月球经过长时间的迂回飞行,欧洲SMART-1月球探测器已于2004年11月15日被月球引力俘获,安全地进入了绕月球飞行的轨道。此后几周内,该探测器将进一步调整轨道,最终将进入近月点300公里、远月点3000公里的轨道。按照计划,它将在2005年1月开始其月面科研工作。SMART-1全称为“小型先进技术研究任务”1,重370公斤,2003年9月底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升空,是欧洲发射的首颗月球探测器。它的任务包括在月球上寻找水冰。它将首次对月面上的关键化学元素进行全面调查,并将研究月球起源于一颗较小的行星与地球发生的一次猛烈碰撞的…  相似文献   

12.
<正>红色星球黏土起源有新解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行星科学研究称,美国科学家通过演化模型发现,火星黏土可能由火星岩浆海冷却期间释放的稠密水汽与火星壳反应而形成。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登陆火星前预先了解红色星球的土壤构成十分重要。特朗普宣布美国航天员将重返月球美国总统特朗普12月11日签署第一份太空政策指令,宣布美国航天员将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他表示,美国不仅要在月球上插旗并留下脚印,  相似文献   

13.
司马杭仁 《航天》2009,(2):40-43
2008年7月3日,美国发布了信使号2008年1月第1次飞掠水星所得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揭开了天文学界多个长期探索的谜题,为证明这颗行星上平坦的平原是由远古火山活动形成,并不是太空岩石撞击的产物的说法提供了证据。照片显示,水星部分平滑岩石中央有火山口,证明平滑岩石是由熔岩喷出造成。  相似文献   

14.
地震和月球到底有没有关系?这是近百年来始终困扰科学家的问题。如今,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最近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终于证实:月球引力影响海水的潮汐,在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积蓄大量能量之际,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块间发生地震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5.
日本政府已决定继续进行绕月飞行计划。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将于1996年用日本的M-5火箭发射一颗行星B (Planet B)卫星,向月球表面投掷3个穿透器,这些穿透器可把地震仪射入月球表面下面约1米处。 月球探测是日本正在考虑的3项行星B计划之一,另外两项是金星轨道器和彗星取样航天器。探索哈雷彗星的行星A计划已于1985年开始实施。 继1976年苏联月球24号不载人取样飞行后,此次月球飞行还是首次向月球表面投放物体的飞行。1990年日本曾发射飞天  相似文献   

16.
许忠 《中国航天》1994,(6):30-30,34
前苏联的封闭生物生命保障系统在人类从近地轨道飞行转向行星际飞行并建立月球及行星基地的过程中,需要为宇航员研制一种全新的生命保障系统。该系统有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可以生产各类生物物质,以满足人类对生物方面的需要。地球环境适合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长时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太阳系中全部的248997颗行星的探测问题,给出了一种关于探测飞行器的深空探测全局四维轨迹(t,x,y,z)优化方案,即飞行器从地球发射进入太阳系并采用小推力控制,优化方案的性能指标为飞行器与太阳系中全部行星中相遇和交会的星的数量最多并且燃料消耗最少。本方案给出了四维飞行轨迹进行全局优化的一套算法,该算法由搜索算法和四维轨迹优化算法组成。此搜索算法从太阳系的248997颗行星中寻找获得尽可能多的经过近地球3维走廊内的行星;而四维轨迹优化算法由改进的动态规划算法、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共轭梯度算法和静态参数优化算法组成,其中静态参数优化算法用于搜索最优发射时间窗口。基于该组合算法,通过长时间的大规模的飞行数字仿真,最终计算出探测器的四维最优飞行轨迹,在一年内路过了太阳系中全部行星中的12颗行星。  相似文献   

18.
正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他长期从事地外物质、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天体化学研究,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拓者。月球探测工程立项后,欧阳自远院士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以及探月二期、三期的方案与科学目标,为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做出了贡献。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杂志对欧阳自远院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9.
广义相对论能被多数人认可 ,主要基于两个观测数据。本文用一种填满宇宙空间 ,过去不为人知的准物质DM[1] 来分析行星剩余进动的原因 ,目的是想籍此给出旁证 ,证明爱因斯坦认为空间具有物理属性的提法 ,应当认为是真实的。文中给出了行星剩余进动的原因 ,水星和地球进动角比值的计算公式 ,而且计算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DM存在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子力 《中国航天》2013,(8):24-25
美国旧金山新成立不久的行星实验室公司(原称COSMOGIA有限公司)正在寻求建设一个由28颗纳型卫星构成的星座,用以快速提供全球任何地点的低成本高分辨率图像,以期为对地遥感行业带来一场革命。公司几位创始人希望借此显著扩大地球图像的用户群体,并利用这些图像来应对人道主义、环境和商业担忧。公司共同创始人欣格勒说,该公司致力于让所有人都能了解地球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