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进入中国人的深层生活后,中国现代知识界对于科学渐渐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念,即所称的“科学派”与“玄学派”,两派的论战已是学术史上的公案,其对阵的实质可能主要在于两派关于科学的社会批判价值的异趣。惟科学主义要求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生活等社会各个方面都要经过科学的批判或改造,从而在“科学的大字标题”下建立一种新文化,然而,惟科学主义却在这种努力与论战中消失了踪影。  相似文献   

2.
文化发展与繁荣是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文明的重要基础与现实需求.就文化建设、发展之指向和基本内容等做了分析,提出文化发展中非物质的东西更重要、必要和必须,文化建设与发展要在提升国人素质上有所为、有贡献,文化建设与繁荣应重视纯洁、优化与美化母语,文化发展要从思想、方法上清除大跃进思维,普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并做到智民、为民、利民及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史学家包括科学史学家大多同意,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体现者。然而如何对待中国和西方两种科学形态对人类文明的作用,学界长期鲜有评论者。这首先需要考察中国和西方有没有科学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受容,有没有文化交流的阻滞和隔膜。它们是怎样在科学“走向一体”中发生作用的,或者说,按照李约瑟的观点,它们是怎样表现中国人对于世界科学的那种巨大贡献的。我们将整理李约瑟的这些研究。要指出的是,在李约瑟的这些研究中,拒斥“欧洲中心论”是他着意要申明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史学家包括科学史学家大多同意,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体现者。然而如何对待中国和西方两种科学形态对人类文明的作用,学界长期鲜有详论者。这首先需要考察中国和西言有没有科学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受容,有没有文化交流的阻滞和隔膜。它们是怎样在科学“走向一体”中发生作用的,或者说,按照李约瑟的观点,它们是怎样表现中国人对于世界科学的那种巨大贡献的。我们将整理李约瑟的这些研究。要指出的是,在李约瑟的这些研究中,拒斥“欧洲中心论”是他着意要申明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英伦诘思录     
(一)仲秋时节,我参加了中国经贸委和英国贸工部联合举办的第六期高级管理人员企业战略培训,当第一阶段共十三门课程结束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教师所讲的管理论并不深奥,并在所有门类的课目中均不涉及终级价值问题。换一句话说,就是他们只讲应该如何做,而不讲为什么及最终为了什么。 就这个问题我曾广泛咨询了一些学者的看法,他们大都认为这是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问题:即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就非常认真地去做,这是他们文化性格中非常有力的一面,我在以后的参观中印证了这个看法,英国人认真到有些刻板的性格予人深刻的印象。 联…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孕育出辉煌灿烂的政治文化。研究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的传统政治文化,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厘清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同时对我国当前的政治发展也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从主要内容、特点和内在逻辑、当代价值三个方面来梳理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两大主题,即民主与法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航空文化,是人类经过长期不断的航空实践创造出来的,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航空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航空文化在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航空文化育人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教化功能、科学与创新功能等。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其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9.
李申的《中国儒教史》其思想方法是对中国文化进行彻底的宗教化 ,与任继愈的“儒教是教说”一样承诺了否定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并且比“儒教是教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文化宗教论是对中国文化的歪曲和否定 ,应该对其反思批判、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英译对美国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美国本土诗歌和文化思想仍然处于强势的主导地位,美国人接受的是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文化。美国诗歌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诗歌的吸收,并不等于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结合。通过研究中美文化和文学交流的媒介,结合多元系统论和比较文学相关理论来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计算机辅助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信息集成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洪都航空集团公司开发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本文论述了该系统的技术特点、运行环境及系统的功能结构等。  相似文献   

12.
飞机翼尖小翼设计是一个多因素设计,在机翼设计中比较复杂,影响参数较多。采用基于正交设计的方法,利用CFD技术,可较快的优选出小翼的倾斜角、高度、前缘后掠角、安装角等参数。以设计状态为例,对优选出的每个因素取三种水平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并给出了具体的结果,通过各因素在各水平下的平均升阻比,可以得到最优的参数值。结论说明给出的方法是合理的。实验也证明了该方法可以节约时间和经费。  相似文献   

13.
含胶层复合材料梁构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方  杨嘉陵 《航空学报》2012,33(9):1655-1663
复合材料剪切模量通常比弹性模量低1个数量级,这就导致复合材料梁结构剪切效应比普通梁结构显著得多,尤其是梁截面高度较大的情况。作为夹胶玻璃等结构的复合材料支撑框架,复合材料方管梁翼缘通常存在较弱的胶层,此时复合材料梁横截面包含不同剪切模量的材料层,这就导致梁横截面在剪切作用下发生复杂的翘曲。剪切翘曲效应对梁结构的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段线性位移场假设基础上,推导了对称面内变形的方管梁结构静力以及自振周期计算模型,并同经典梁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梁几何参数、胶层力学参数等因素对两个模型计算误差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胶层较弱时,弱层带来的层间剪切效应对梁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此时经典梁理论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14.
考虑复合材料蒙皮稳定性的飞机翼面结构布局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颖卓  张永存  刘书田  王向明 《航空学报》2010,31(10):1985-1992
 复合材料蒙皮稳定性是飞机翼面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由于翼面结构稳定性理论分析的复杂性,工程中,通常采用与理论分析相比拟的简化方法、使用简便可靠的经验公式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稳定性校核。多墙式结构是当前翼面结构中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墙的布局和蒙皮的厚度对复合材料蒙皮的临界屈曲载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针对多墙式翼面结构,以工程经验公式为基础,以蒙皮单位长度上的的重量为优化目标,以墙的布局参数和蒙皮厚度为设计变量,以临界失稳载荷为约束,建立了一种考虑复合材料蒙皮稳定性的翼面结构布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导出了目标函数敏度计算的解析式,并提出了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以翼盒结构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基于多块结构化的贴体网格,求解预处理形式的NS方程,数值模拟了筒形涵道机翼的气动特性.得到了筒形涵道机翼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升阻比等气动力参数,通过改变机翼外形和来流参数获得了气动特性随涵道长径比、来流迎角等参数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采用S3021翼型的筒形涵道机翼的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升阻比特性随长径比和迎角的变化均不是单调的,在长径比0.75和迎角5°时可得到较大升阻比.  相似文献   

16.
保险业竞争日趋激烈,而保险资金现有的运用率低、规模小、渠道狭窄等问题都加剧了保险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了它的竞争能力。为了使保险投资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金融市场,加强保险业的监管,拓宽保险业资金运用渠道。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的构造方法,把不规则分布的素数进行分类,即把单个素数a都同时表示成等距的区间[a,a+h](a为任意素数),在[a,a+h]中的元素为自然数,将[a,a+h]中对应位置有相同情况,或都是素数,或都不是素数的为同一等价类,其中每个[a,a+h]中至少有一个素数a,h取不同自然数时,分类方法不同,显然[a,a+h]的等价类的个数在h有限时是有限的,小于2h/2。  相似文献   

18.
一种全姿态平台实现方法的数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当载体做大机动飞行时,在某个方位的旋转角度过大,三环式平台便会出现闭锁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增加一个外环来实现全姿态平台的方法并提供了这种实现方法的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焦春晓  冷子珺  塔娜  饶柱石 《推进技术》2021,42(10):2385-2392
为了研究水润滑高分子材料轴承的微观界面的流场特性,本文以单个微凹体中的流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单个微凹体流动模型。采用多松弛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RT-LBM (multi-relaxation tim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对单个微凹体的流体流动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场中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流场中流线分布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雷诺数较低时,流场处于稳定性流动状态;当雷诺数达到一定程度时,流场处于周期流动状态;当雷诺数很高时,流场处于湍流运动状态。探究微观流场中复杂的变化规律,为研究水润滑高分子材料轴承的润滑和摩擦性能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