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借鉴美国军用标准 MIL-F-8785C和 MIL-F-94 90 D的基础上 ,进行了综合飞行 /火力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研究。以空 /空机炮模态为例 ,给出了综合控制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准则 ,提出一种通过仿真计算得出系统稳定性指标的方法。最后以高性能控制仿真软件 MATRIXX6.0作为仿真平台进行了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实际应用表明 ,所提出的方法建模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可靠性好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首先简述了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线性化设计的背景及其必要性,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火力控制系统(空-空机炮模态)的线性化建模及耦合器参数的设计,最后对非线性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线性化设计的参数经过微调后能够满足原系统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空对空导弹攻击在综合火力/飞行控制中的设计、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空-空导弹攻击在综合火力/飞行控制(IFFC)系统中的设计与仿真问题,给出了IFFC系统的结构、组成及仿真信息流图。探讨了中程导弹拦射攻击的火力控制算法,并且详细地讨论了火力/飞行耦合器的设计方法及组成。最后,采用五自由度非线性飞机方程及三轴ACT控制增稳系统,进行了整个火力/飞行系统的数字仿真。在仿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典型作战条件下的火力/飞行耦合控制器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导弹攻击的自动化,同时也说明本文设计的火力/飞行耦合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4.
超机动飞机动态逆-PID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机动飞机在大迎角机动下的控制律进行设计,并完成相关仿真验证.通过引入推力矢量技术,建立带推力矢量的飞机非线性数学模型;采用奇异摄动理论,将飞机状态划分为快慢变换不同的同路,分别应用动态逆设计飞行控制律;并采用PID控制补偿由于未精确建模带来的系统逆误差;最后对所设计的控制律进行了机动指令飞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律能在大迎角机动条件下控制飞机跟踪指令飞行,并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飞行器刚体/弹性模态耦合作用下的机动载荷减缓问题,运用亚音速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理论以及分析力学原理,建立了柔性飞机机动载荷分析及控制的气动弹性模型,分析了飞机作纵向机动飞行时结构弹性对机动飞行参数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弹性模态对飞机机动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有效减缓机动载荷,运用最优控制理论,采用多组控制面联合偏转的作动方案,设计机动载荷减缓最优控制律,实现了对飞机纵向机动载荷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机动载荷减缓控制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综合火力/飞行/推进控制系统原理及其各个子系统的控制律设计方法,研究通过飞行、推进、火控等系统的综合实现自动飞行、自动攻击的原理,并利用VC 和Open GL联合开发了综合控制仿真、设计平台,结合有效的任务管理及控制律剪裁,实现了灵活的系统运行配置,将设计平台和仿真平台集为一体,并将多个系统的综合、测试、仿真在一个平台上实现。最后通过数字仿真表明,综合控制系统明显地提高了飞机综合化、自动化水平,也验证仿真平台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推进综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健  何麟书 《推进技术》2009,30(6):735-739
对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超声速飞行器进行了巡航状态下的纵向飞行/推进综合控制研究。建立了考虑系统干扰和传感器噪声的系统模型。为消除静差,使用积分型LQG方法进行了飞行/推进综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飞行/推进综合控制器抑制了高度和速度通道之间的耦合,具有一定的抗噪声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高机动飞行的迫切需求及其矢量喷管机械结构复杂笨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轴对称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设计的双轴承旋转喷管,通过采用双轴承结构和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相结合的方式,减少驱动结构,使喷管能更高效、轻便地实现短距/垂直起降,并且赋予了飞行器平飞模态高机动飞行的潜力。基于典型轴对称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构型,开展了双轴承旋转喷管的型面设计和运动规律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开展关键设计参数对喷管流场的影响研究,获得喷管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短距/垂直起降模态下,典型构型的双轴承旋转喷管推力矢量角最大可达108°,满足短距/垂直起降飞行器对喷管的要求。凹腔段的长短轴比值对喷管短距/垂直起降模态的性能影响较大,相同落压比条件下,长短轴比值越大,喷管的总推力系数越低,推力矢量角越大,并且推力矢量角最大差值达到41°。本文所提出的双轴承旋转喷管可为未来具备短距/垂直起降、高机动性能的飞行器动力系统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杨一栋  高莉新 《航空学报》1987,8(9):503-512
具有CCV功能的直接力控制飞机,根据不同作战场合或完成某种特殊飞行功能的需要,飞行员按压所需的状态按钮,即可实现常规状态、直接升力、机身平移、机身俯仰、机动增强诸模态之间的转换。本文在微处理机单独实现各模态控制功能基础上,对各模态功能进行综合,指出模态转换的实现技术。本课题的混合仿真试验表明,各模态转换功能正常,模态转换瞬间飞机动态变化符合要求。本文为直接力控制技术的具体实施,或为一般的飞行控制状态切换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组合,工作原理,对火力控制系统进行了解算,并以某型飞机为例,对其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及仿真。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专家系统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法,并将这种方法成功地用于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和综合火/飞系统的设计。同时,针对某型直升机用数字仿真证明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和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模糊逻辑控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法,给出了一种增益自适应调整的模糊控制方法和BP网络自适应变步长学习算法,提高了系统精度,改善了系统品质,并将这种方法成功地用于直升机飞控系统和综合火/飞系统的设计。同时,针对某型直升机用数字仿真证明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和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智能控制与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仿人智能控制问题,提出了系统智能耦合器的结构,给出了它的设计。同时对某型飞机用数字仿真证明了这种系统具有优良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歼击机超机动飞行性能具有很高的战术价值 ,开发这种价值对空战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了超机动攻击的智能控制方法和实时分布式三维动画仿真技术。采用 3个三层BP网络重构了超机动飞行控制系统 ,应用“论域及增益在线自适应调整”的模糊控制规则设计了火 /飞耦合器 ,并提出了超机动攻击的实时分布式三维动画仿真方法 ,构造了实时分布式三维动画仿真平台 ,仿真结果逼真、直观、有效。  相似文献   

15.
宋述杰  张怡哲  邓建华 《飞行力学》2007,25(1):30-33,38
介绍了火/飞/推综合控制系统原理及其各个子系统的控制律设计方法。阐述了通过飞行、推进、火控等系统的综合实现自动飞行、自动攻击的原理和算法。开发了综合控制仿真设计平台,结合有效的任务管理及控制律剪裁实现了灵活的系统运行配置,将设计平台和仿真平台集为一体,并将多个系统的综合、测试、仿真在一个平台中实现。数字仿真表明,综合控制系统明显提高了飞机综合化、自动化水平,也验证了仿真平台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某小型固定翼无人机作为研究平台,按前向、侧向和垂直方向3个通道设计僚机编队控制器.利用自动驾驶仪的航路飞行模态简化侧向通道编队控制器的设计,并采用在长机航向角发生较大变化时加入基于视线方位角的方法,使僚机保持编队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编队算法是可用的,并能够很好地控制无人机的编队飞行精度.  相似文献   

17.
时间延迟是影响遥控驾驶无人机飞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有人驾驶飞机飞行品质标准中,存在有效时间延迟和等效时间延迟两种概念以及相应的评估指标。对比有人驾驶飞机时间延迟的概念,分析了无人机时间延迟的组成,从飞行品质的角度出发给出了无人机时间延迟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利用飞行试验的手段,在遥控操纵模式下进行了典型试飞任务的试验,并基于试飞数据和试飞员评价,初步给出了时间延迟的试飞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