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石墨烯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密度低,具有优良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是极具应用前景的雷达隐身吸波材料,传统的石墨烯吸波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复杂,难以灵活制备复杂结构。超材料作为一种人工电磁介质,以材料自身电磁特性为基础,通过单胞结构设计,可实现高性能超材料微波吸收结构(MetaMaterial Absorber,MMA)的设计,利用3D打印技术复杂结构零件快速成型的优势,可实现树脂基MMA功能结构一体化制造。综述了石墨烯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3D打印超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进展,提出一种基于木堆结构的3D打印石墨烯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梯度超材料吸波结构,该结构在4.5~40GHz频段内,具有35.5GHz的超宽频带微波吸收性能(反射损耗低于–10dB)。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化学法将纳米SiC包覆在镍粉表面制备复合吸波材料,将该材料喷涂在基体上制备吸波涂层,并研究了SiC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变化对涂层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iC含量为10%时,纳米复合涂层的吸波性能最佳.与镍粉吸波涂层相比,该纳米复合涂层中频段的吸波性能明显提高,发射率小于-5 dB的带宽由7 GHz增加到10.4 GHz,涂层最高吸收值达到-23.4 dB.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粘胶基活性碳纤维为导电材料制备单层电路模拟吸波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感性电路屏在毡条宽为5mm、α/b为2时吸波性能最好,在8GHz~18GHz内达到-10dB以下的反射衰减,最大衰减峰达一30dB以上;容性电路屏在毡块间距为5mm、α/b为1.4时吸波性能最好,在8GHz~18GHz内达到-10dB以下的反射衰减,最大衰减峰值-30dB以上。可用粘胶基活性碳毡制备质轻价廉的雷达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4.
对纳米炭黑(UC)、特导纳米炭黑(L6)、碳纳米管(CNT)三种材料在8~18 GHz波段吸波涂层进行了优化设计及吸波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材料的复介电常数随着纳米碳材料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实部和虚部均以不同的速度增大.利用理论计算的Cole-Cole图,结合实验测得的复介电常数,求解出这三种材料理想的介电常数,材料的质量分数和吸波涂层的匹配厚度.结果表明,CNT的吸波效果最好,当CNT质量分数为20%涂层、厚度为1.6mm时,反射衰减率在11.2~ 15 GHz均优于-10 dB吸收峰最大值,达到29.6 dB.  相似文献   

5.
纳米二氧化锰掺杂炭黑复合材料电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一吸收剂无法达到良好的微波吸收效果,利用纳米二氧化锰掺杂炭黑颗粒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吸收剂,并进行TEM形貌表征,介电性能分析以及微波吸收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炭黑属于电阻型损耗介质,主要呈球形多孔状;二氧化锰属于介电损耗介质,特殊的条形片状结构增加了电磁波在机体内的反射次数和散射截面,高电阻特性有效改善了吸波平板材料的输入波阻抗匹配程度,从而大大改善炭黑的微波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含活性碳毡对称振子阵列吸波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含振子阵列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与入射电场方向、振子两臂间的电阻、振子间的距离和阵列的位置密切相关.对称振子阵列对电磁波的吸收呈各向异性,振子与入射电场平行时,吸波性能较好;随振子两臂间电阻或振子间距的增大,材料的吸波性能先提高后降低,电阻和振子间距均存在最佳值;随振子阵列和试样下表面距离的减小,材料的吸波性能提高,振子与入射电场平行时,本实验条件下可获得有效带宽13GHz,最大吸收峰值-30.3dB的反射衰减.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以化学氧化法合成的聚邻乙氧基苯胺和水热法制备的Fe3O4磁流体为原料,制备了聚邻乙氧基苯胺/Fe3O4复合薄膜,并采用SEM、FT-IR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手段表征了复合薄膜的形貌及电磁参数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对其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复合薄膜呈片状结构,吸波性能主要靠磁损耗,且在较低频率范围(8~10 GHz)内,薄膜厚度d为3.5mm时吸波效果较佳,反射率最低可达-11.5 dB;在较高频率范围(10~12.5 GHz)内,d为2.5 mm时吸波效果较佳,反射率最低为-10.4dB.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法制备 La3+掺杂 Ni0.35 Co0.15 Zn0.5 Fe2 O4,并研究不同掺杂量对样品微观结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通过 X 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研究了样品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与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对样品的静态磁性能及在1~12GHz 的电磁参数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不同厚度(3 mm、5 mm、8 mm)下材料的反射损耗。研究表明,适量掺杂 La3+能够提高 Ni0.35 Co0.15 Zn0.5 Fe2 O4铁氧体的吸波性能,并使吸收频带向高频移动。其中样品 Ni0.35 Co0.15 Zn0.5 La0.04 Fe2 O4与石蜡混合厚度为5mm 时,最小反射损耗为-28.4dB,小于-10dB 带宽为3.7GHz。  相似文献   

9.
红外反射材料In(Sn)2O3(ITO)的微波吸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7.7vol%和15.8vol%In(Sn)2O3(ITO)/石蜡在2~18GHz的介电谱。测定10vol%和20vol%In(Sn)2O3(ITO)/环氧树脂在2~8GHz的反射率。结果显示,ITO材料具有很好的介电损耗。当涂层厚度d=3mm时,两种涂层分别在4.51GHz和6.27GHz有-10.5dB和-14dB的反射率。理论值显示,15.8vol%ITO/石蜡复合材料在4.56~11GHz的反射率低于-10dB,有好的吸波性能。同时分析ITO的介电损耗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以高纯Fe、Si、Al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Si-Al合金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研究了机械合金化产物的相结构、形貌和Fe-Si-Al合金吸波材料在1~18GHz内的电磁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球磨时间为80 h时制备得到了块状Fe-Si-Al合金粉末,并且得到的Fe-Si-Al合金粉末比原始铁粉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其磁导率实部和虚部也有所增加.Fe-Si-Al合金吸波材料在低频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吸波材料厚度为3 mm时,在2~4 GHz频段内具有较低的反射率,在3 GHz处的最小反射率为-16 dB.随着厚度的增加,Fe-Si-Al合金吸波材料的最大吸收峰由高频向低频移动,同时吸收峰的宽度变窄,最小反射率减小,吸波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1.
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Zr共掺钡铁氧体前驱体,研究煅烧温度对其物相的影响及Cu、Zr共掺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前驱体[BaFe11.2(Cu0.5Zr0.5)0.8O19]在1 200℃煅烧1 h,得到了单相的钡铁氧体。随着Cu、Zr掺量的增加,铁氧体的吸波性能提高。当Cu、Zr掺入量为0.8时,铁氧体的吸波性能最好,在10.4 GHz时,最大反射损耗达-7.81 dB。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磁仿真运算的方法设计了方形和十字形混杂组元低频吸波阵列,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了基于混杂组元低频吸波阵列的吸波层板复合材料。研究了各单组元阵列本征吸波特性随单元结构变化的规律和混杂组元低频阵列本征吸收带的叠加效应。吸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形状阵列单元的混杂可以有效拓宽阵列的本征吸收带宽,方形和十字形混杂组元阵列为双峰吸收阵列,吸收峰频率分别为3.1与4.5 GHz。混杂组元低频阵列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层板低频吸波性能,5 mm厚吸波阵列层板的反射率在2~6 GHz范围内-4.7 d B,6~16 GHz范围内-7 d B,阵列吸波层板的宽频吸波性能显著优于传统的阻抗渐变型吸波层板,阵列吸波层板力学性能与树脂基复合材料层板相当。  相似文献   

13.
微量碳化硅纤维/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微量碳化硅纤维/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不同排布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碳化硅纤维吸波性能与纤维的排布间距和纤维含量密切相关;正交排布试样的吸波效果总体上优于平行排布试样;间距为4mm、纤维含量为1600根/束时的正交排布方式获得大于8GHz、-10dB以下的反射衰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ZnO纳米纤维,研究聚乙烯醇(PVA)浓度对ZnO纳米纤维微观形貌、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PVA浓度从6%增至10%,ZnO纳米纤维直径变细,但珠结增加,粗细不均。当PVA浓度为8%时,ZnO纳米纤维直径较细、粗细均匀、表面光滑、珠结较少,形貌最好。此时,其介电常数达到最高值,实部为15.4~20.8,虚部为3.6~4.7,并在较薄的厚度下具有最优的吸波性能。当70%(质量分数/%,下同)ZnO纳米纤维/石蜡样品的厚度为1.3 mm时,反射率低于–5 dB的吸收带宽达到5.4 GHz(12.6~18 GHz),最小反射率为–16.6 dB。此外,石蜡含量也对样品的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石蜡含量的增加,样品的介电常数降低,当石蜡含量为30%和20%时,样品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扩展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对磁性功能化石墨烯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进行研究.在氧化石墨与Fe3 O4粒子的悬浮液中添加还原剂水合肼,微波辐照反应制备石墨烯/Fe3 O4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Fe3 O4的分布状态进行了测试表征.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了材料在0.1~18.0 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