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过47年的历程和几代人的努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万人大学。目前,在校学生共有12400余人,其中本科生7300余人,专科生400人,研究生1200人,成人教育学生3500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原名为南京航空专科学校。1956年改为本科学院;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院校;1993年正式更名为大学;1995年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办南航,开创了国家两个部委联合办学的先河;1996年又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学校已从过去单一工科学校发展成为一所…  相似文献   

2.
西北工业大学座落在世界文明古城西安。她是我国唯一的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简称三航)科学技术为特色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是国务院确定的“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4所院校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的15所高校之一。 西工大于1957年10月并校,经过近40年的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成为我国培养三航人才和科研的重要基地。1994年10月,学校以其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和雄厚的综合实力,通过了国家实施的“211工程”(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部门预审;1995年底,西工大与全国其它14所重点高校一起,首批(仅15所高校)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3.
3月18日上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科学馆举行首批授予工程硕士学位仪式。35名来自613所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所的学员,逐一从校长手中接过学位证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工程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可在航空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8个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生。由于工程硕士主要招收用人单位的在职人员,学校对其培养只能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定期组织教师到学员的工作单位授课。为了适应学校“走出校门办学”这一模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江苏航空》2006,(2):F0004-F0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航空、航天和民航特色显著的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全国56所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现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并由国防科工委与江苏省政府重点共建。学校占地面积2600亩,建筑总面积7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300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5000人、研究生近5700人、留学生120余人。现有教职工2839人,其中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近1600人。师资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182人,教授226人,副教授314人;教授中…  相似文献   

5.
林裕  郝莲 《成飞情报》1998,(3):27-31
在分析转包生产特点及工程更改预审工作的基础上,介绍了工程更改预审动态跟踪系统的建立过程,主式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航空发动机》2010,36(2):61-62,F0003
<正>特邀委员蔡毅1985年8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系,工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在中航工  相似文献   

7.
简讯     
“民航发动机磨损状态监测诊断系统”通过鉴定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左洪福教授承担的“民航发动机磨损状态监测诊断系统”,于近日通过了民航总局组织的项目验收和成果鉴定。航空及民航交通运输领域的专家、领导认真审查该项目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民航发动机磨损...  相似文献   

8.
《航空发动机》2009,35(5):62-62
1963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副院长。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担任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分会委员.江苏省航空学会自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9.
应用于机械制造中的无线通信系统问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用于机械制造系统中的无线数字通信系统”,最近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在理论上有创新,在将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自动化领域中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江苏杰必克超人高技术公司承担的国家及江苏省“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面向制造业CAD/CAM系列软件开发及商品化” ,日前通过了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及验收。该项目 1997年 8月由国家正式立项 ,1998年 10月又被江苏省立项 ,是国家及江苏省  相似文献   

11.
空军装备研究院装备总体论证研究所会同中航一集团一八五厂共同制定的机载二次电源“三化”技术方案于4月底在贵阳顺利通过了评审。评审领导和专家来自空军有关部门、中航一集团有关部门和厂所及3所航空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评审会由空军标准化办公室主持。空装院装备总体论证研究所代表课题组汇报了有关《机载二次电源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技术方案论证报告》制定情况,与会代表在认真讨论了该技术方案后,一致认为:该方案借鉴了国外成功经验,考虑了国内需求和研制现状,具有先进合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由民航总局立项,以我院为主承担的“航空公司经济效益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5月底在北京通过了民航总局科教司组织的评审。由北方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民航总局、科研单位、航空公司的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课题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  相似文献   

13.
《飞机设计》2008,28(2):5-5
为促进我国无人机技术交流、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在成功举办“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基础上,中国航空学会、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于2008年6月18—20日在北京联合主办“尖兵之翼-2008中国无人机大会”。本届大会主要内容有:国内专家学术研讨、国外专家技术讲座、产品展示、商业洽谈等。大会邀请俄罗斯等国的无人机专家到会作报告,同时出版论文集并报送有关领导部门、单位和专家。现面向全国征集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用航空》2006,(8):22-22
7月21日,由深圳航空公司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民航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合作建立的中国民航企业管理研究基地深航分基地,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管理研究深圳试验基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工程与信息技术深圳研究基地三大基地在深航揭牌。此举标志着我国民航院校与民航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黑体式光纤燃气温度测试系统通过鉴定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完成的“HGWC-1黑体式光纤燃气温度测试系统”,前不久通过了由航空工业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航空发动机高温燃气温度的测量是当前航空发动机测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课题组研制的黑体式光纤燃气温度测试...  相似文献   

16.
《飞机设计》2008,28(2):80-80
中国航空学会于2006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好评。为促进我国无人机技术交流、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中国航空学会、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于2008年6月18-20日在北京联合主办“尖兵之翼—2008中国无人机大会”。本次大会主要内容包括:国内专家学术研讨、国外专家技术讲座、产品展示、商业洽谈等。大会计划为期3天,规模400人,参展单位约70家,邀请俄罗斯等国的无人机专家到会作报告,同时出版论文集并报送有关领导部门、单位和专家。大会现开始征  相似文献   

17.
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拥有各类加工设备144台套的工程训练中心近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将在工程设计、工程制造、工程管理及创新工程方面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南航工程训练中心正式启用  相似文献   

18.
陕飞公司通过生产许可审定第二次预审1993年12月20日~26日,航空工业总公司预审组(共13人)对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运8型飞机进行了生产许可审定第二次预审。预审组分五个小组,按AR-21-04R2要求逐条对质控资料、储存、器材、工艺等12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持研制的“飞控系统PCU特性检测仪”项目,日前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PCU是飞机最重要的安全系统,是飞行员对飞机发出指令的唯一组件,因此,“飞控系统PCU特性检测仪”是型号工程研制中极为重要的一台设备。PCU特性检测仪的研制涉及到诸多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如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软硬件、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飞控系统等,采用机电一体化方法,使PCU特性检测仪的机械、电子和自动控制等有机结合,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检测系统。这也是国内首次把机械手用于电传飞控系统PCU特性的检测,国际…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多方有效沟通和通力合作下,我校实际录取硕士研究生45人,圆满完成了2014年招生任务,生源质量相对较高。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92%来自二本及以上院校,其中,来自“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的占到11%,录取研究生毕业院校来源结构明显好于预期水平。下阶段,学校将不断完善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对考生强化学术和科研能力评价,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