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由神舟传媒编排的大型儿童多媒体科普话剧"太空侠"系列之《绕过太阳回家》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礼堂上演。《绕过太阳回家》是世博会"太空家园"馆展映的3D动画短片  相似文献   

2.
从太空返回地球,我确实出现了一些改变,比如常会被问及,在太空中是否会感到自己非常渺小。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个人的感受。在太空行走时。我能够从太空看到地球,但当太阳出现时就看不到了。你不能直视太阳,因为在太空中太阳太耀眼了,就是非常明亮的白光,但你能够看星星,有时或许还能够看到月亮。  相似文献   

3.
小号 《国际太空》2006,(12):5-5
2颗STEREO卫星在内部结构上有一些细微差别。它们将在未来3个月内借助月球引力,进入各自的飞行轨道,其中之一定位于地球绕日轨道的前方,另一个则在后方。随后,二者就将如同人的双眼一样,利用在太空中相互错开的优越定位“注视”太阳,首次拍摄太阳爆发时的三维图像,测量和记录太阳爆发。每颗卫星都配备了4套高级成像、观测等仪器,可以更精准地观测太阳爆发。  相似文献   

4.
<正>流星雨是天赐美景,可令世人大饱眼福,然而这种每秒几十千米宇宙速度的细小颗粒群会横冲直撞,让全球数以百计的珍贵的通信、导航、气象卫星与宇宙飞船大伤脑筋。虽说它们并不能将卫星打个"人仰马翻",但只要这种比子弹快百倍的宇宙流星击中要害,就足以叫卫星"半身不遂"及至"全身瘫痪"。当然太空茫茫,它们击中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之浩 《国际太空》2013,(11):59-66
2013年8月4日,日本将世界首个会说话的机器人送上太空,以陪伴其他航天员,免得他们在寂寥的太空中感到孤独寂寞。这个机器人将成为日本航天员若田光一的"搭档"。若田光一于2013年11月开始其太空之旅,在2013年年底将接任"国际空间站"站长。  相似文献   

6.
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为地球上的人们带来了赖以生存的光和热。而在太空之中,太阳也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地球。一种被称作"太阳风"的高速等离子体流时刻从太阳上涌出,并向太阳系的深处奔去。当它到达地球附近时,会与地球的磁场发生作用。强烈的太阳风暴会引起地球磁场的剧烈变化,诱发地磁暴的产生。在人类活动尚不依赖高技术系统的时代,地磁暴除了会让更多地方的人们有机会一睹美丽的极光外,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现如今,严重的太阳风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发射服务商天外发射公司将利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火箭今年12月的一次拼单发射任务把多颗微小卫星送入轨道。该公司已为近百颗卫星提供了有效载荷集成和发射安排服务,但这是其首次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签订发射服务协议。天外发射公司尚未明确其将利用这次发往太阳同步轨道的任务发射多少颗微型卫星和立方星。  相似文献   

8.
<正>1961年,搭乘"东方"1号载人飞船的尤里·加加林几乎是被扔进太空,后又被重新拖拽回来的。几周后,美国人艾伦·谢泼德步他后尘,搭乘与之类似的原始飞船"自由"7号飞船进入太空。在莱特兄弟的莱特飞行器、亨利·福特的T型车以及是"哈维兰彗星1"型客机之后,这些飞船是第一批用来开创交通新时代——太空旅行时代的交通工具。与其他交通领域它们的同胞们一样,"东方"1号和"自由"7号飞船激发了大量新设计和新发明,因为世界各地的工程师都在争先恐后想方设法满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将空间核动力视为战略核心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利用钚-238的天然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RTG)为数十次航天任务提供了电力。而把一个完整的反应堆安装在航天器上或者放置在月球/火星表面会让事态完全不同,在不久的将来,核动力应用于太空探索将成为可能。核动力使美国海军舰艇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在海上的时间,自由航行并以最大动力独立行动。同样,空间核动力技术也有望使美国以更大的效率、能力和自主权"航行"在太空海洋中,从而行使并确保美国在民用和国家安全太空活动中的领导地位。~([1])  相似文献   

10.
最近,素有"月光女神"之称的世界女高音超级巨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使者莎拉.布莱曼已购买到一张俄罗斯载人飞船的"船票",将以私人游客身份访问国际空间站,并有望能在太空高歌一曲。届时,她将成为首个在太空放歌的专业音乐人。莎拉.布莱曼向记者表示,如果一切顺利,她将于2015年10月成行。莎拉.布莱曼的太空之旅将花费数  相似文献   

11.
正像太阳这种规模的恒星,诞生于气体和尘埃云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缓慢地将它的核燃料氢燃烧成重元素氦。在经历数十亿年光明灿烂的生命后,它们的氢燃料即将耗尽。这时,恒星会开始膨胀,将星体的外层推离,自身则处于一个极小极热的核心位置。这些"中年"恒星会膨胀得非常巨大,被称为"红巨星"。  相似文献   

12.
太阳壮观     
李良 《太空探索》2001,(8):21-22
太阳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太空之星了。太阳和任何恒星一样,是个炽热的发光气体球,这团“天火”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能量源泉。自古以来,人们就想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它的结构如何?由于阳光太耀眼了,仅用肉眼根本不能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铺设太空宽带网络,相当于为这些国家架设"太空丝路"。支撑并保卫这条"太空丝路"的是数颗中国制造的卫星,由它们构筑起的太空信息走廊,与蜿蜒的"海上丝绸之路"遥相辉映,一起把中国和东盟及世界各国紧密连接在一起。2015年11月21日凌晨,"太空丝路"上又迎来了一颗新星——老挝一号。由于它更快、更强、更聪慧的特点,航天专家给它起了个爱称:"太空钢铁  相似文献   

14.
正广袤无垠的太空中飘浮着无数尘埃。它们极其微小,肉眼根本看不见;它们以每秒400千米的速度穿行于太空,比子弹快好几百倍。最为重要的是,它们隐藏着来自遥远太空的大量信息。这就是天文学家萨沙·科恩普夫在2004年变得越来越兴奋的缘故。那一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在飞临土星时遇到了尘埃云。当时,科恩普夫是科罗拉多大学的行星科学家,也参与了  相似文献   

15.
<正>除了政治因素之外,现代航天的最大威胁之一就是太空垃圾。幸运的是,各航天大国都有办法精确地追踪较大的太空垃圾,在它们接近地球轨道上的航天器之前发出警报。然而,对于较小的太空垃圾还是束手无策,这也强烈地激发了科技人员设计对付太空垃圾方案的兴趣。除了欧洲空间局的"脱轨任务",世界各国的科技工作者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这些回收太空垃圾的方法几乎都是先令其减速,然后重新坠入大气层。这样太空垃圾会在坠落过程中烧毁,不会对地面产生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政策     
<正>日本将在2019年建立太空部队据一份报告显示,日本计划到2019年时将建立一支太空部队以保护其卫星免受绕地球飞行的危险碎片撞击。日本共同社还表示此举旨在加强日美在太空的合作,并且之后两国将加强对空间碎片的联合监测工作。此外共同社援引一匿名消息人士的消息,日本今后会将其太空部队获得的信息与美军分享,以此来加强双方在太空领域——其所谓的"第四  相似文献   

17.
空间扫描     
德完成团星-2卫星试验 德国最近完成了团星-2(Cluster-2)系列卫星中的第4颗卫星的生产试验。它是1颗科学卫星,用于研究太阳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欧洲空间局资助了这一计划。现在,所有4颗Cluster-2卫星已准备运送到拜科努尔。首批卫星的发射定于6月中旬。“与星同在”布天网 美国航宇局最近推出一项庞大的太空探测新计划,拟用10年时间投资15亿美元,将多达50个空间探测器送入太空,这项名为“与星同在”的太空计划将是近年来该局最大的航天项目。它有助于科学家深化对太阳动力学以及太阳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认识,目的是实现对太阳活动的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在实施一项具有跨世纪意义的“空间太阳望远镜”项目。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首席科学家艾国祥院士领导的太空望远镜建造工程,在国际上尚无先例,已引起国际天文学界的关注。空间太阳望远镜是太阳天文学领域最大、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也将是下...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22日3时2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射升空,它将从太空监测全球各国二氧化碳排放,为中国节能减排等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这一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继日本和美国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从太空监测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在未来3年中,这颗620千克重的碳卫星将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上,每16天对地球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0.
航天部队与现代战争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空战是21世纪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谁拥有制天权,谁就拥有制空权制海权和制信息权,美丽的天堂将成为航天大国争夺的焦点。一场争夺太空,利用太空,抢占制高点的战争将有可能发生。技术的突飞猛进可从根本上改变现代战争的进程。在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为主的技术推动下,这场革命对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之大,决不亚于本世纪初飞机或坦克的投入使用。因此.航天部队在正进行的革命中正扮演着主角,具有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独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