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为实现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的最经济运行,开展了直升机/发动机系统最经济旋翼转速综合优化方法研究。首先,建立简化的直升机需求功率性能计算模型与涡轴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共同构成直升机/发动机综合系统性能计算模型;其次,围绕通过可变动力涡轮转速实现变旋翼转速方式,分别以最小直升机需求功率优化与最低发动机燃油流量为优化目标,进行最经济旋翼转速离线优化,并对比分析两种优化模式对直升机/发动机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揭示不同工况对最经济旋翼转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变动力涡轮转速下,优化直升机需求功率未必等同于优化直升机/发动机的总体性能,而桨叶固有的失速与压缩特性,会限制进一步实现直升机最经济运行的能力。此外,采用变动力涡轮转速实现变旋翼转速,几乎不影响压气机与燃气涡轮的工作线,沿着相同的工作线运行可获得更经济的直升机/发动机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直升机发展过程中,可能需用在机身外增加部件,该部件会持续旋转,带来了一些新的气动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仿真试验的综合方法来研究该部件旋转的气动特性。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旋转产生的周期性扰动力和力矩对直升机的影响,以及为飞行控制律设计提供设计输入,即部件旋转时直升机的气动导数模型以及扰动响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按部件的不同特点和研究的专业不同将某直升机的动力/传动/旋翼(尾浆)系统分为变形互不重叠的旋翼、主减速器与其它传动轴系统的三类分枝系统,然后根据此三类分技系统的扭振模态参数采用分枝模态综合/惯性耦合法对其机械扭振系统进行扭振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是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直升机飞行品质设计和评估的主要手段。直升机是一个多体系统,在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过程中,必须考虑旋翼、机体与升力面等的运动耦合、惯性耦合、结构耦合和气动耦合以及非定常、非线性特性,给出各个运动部件的物理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形式,是对不同假设、子模型进行分析和综合的一个复杂的过程。鉴于此,简要回顾了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着重描述了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建模中的旋翼气动力建模、直升机气动干扰建模、旋翼/发动机建模以及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的集成与综合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的数学建模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26日,由航新航空工程集团主持研制的“直九、米17系列直升机机载设备综合维修诊断系统”顺利通过委托方陆军航空部队某部的严格验收,并正式交付使用。此前,该系统获得了2003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陆军航空部队权威专家表示,该系统的研制成功,表明航新航空工程集团高综合化、高科技含量的机载设备维修检测系统的研制能力达到了国内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陆军航空部队专家组在对该系统进行2天的全面的检测后表示,该机载设备综合维修诊断系统能完成直九、米17系列直升机单件机载设备的快速自动检测、手动维修和维修指导功能,实…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热管理与红外辐射特性耦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言青  宣益民 《航空学报》2021,42(3):124270-124270
未来高性能直升机面临提高能量利用率和抑制红外辐射特性的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协同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从整机层面探究热管理和红外辐射特性耦合机制,建立耦合分析方法。直升机红外辐射特性不仅受到旋翼下洗流场、前飞流场和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各子系统部件的工作状态、机身表面的散热口布置和红外抑制器的设计等热管理优化方法的影响。因此,直升机热管理问题和红外抑制问题是强相互耦合,必须统筹考虑。从直升机整机系统的结构特点、系统工作原理和能量平衡关系出发,基于热/质流产生、收集传输、储存利用和传热关系,分析直升机整机系统框架和传热平衡关系,建立以系统部件为内部边界条件、外环境为外部边界条件的整机耦合传热模型;通过对内外部热量的统筹调控与管理,提出热管理优化方法,实现既保障各系统安全高效工作、又提高整机能量利用率,优化红外辐射性能的目的。该模型和方法能为直升机综合热管理的方案设计和红外抑制方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利用美国20余种直升机型号的技术成本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基于空机重量的直升机部件/系统级单机成本估算模型.使用相关修正系数后,经验证该模型可以用于国内直升机部件/系统级单机成本的快速估算.  相似文献   

8.
《航空电子技术》2004,35(4):42-42
目前,法国Thales航空电子公司正在为直升机市场提供TopDeck综合化航空电子成套系统。这种为先进玻璃座舱研制的最新TopDeck成套系统满足了所有民用和军用直升机的需求,并具有开放式的可量测结构特点,能与新的空中交通规则相兼容。该系统已在意大利的“阿古斯塔”公司的A109轻型通用直升机上获得了适航证;并被A109“动力”型直升机选用;也是英国皇家海军“灰背隼”EH101直升机计划中升级的一种候选系统。根据“空中客车”A380研制成果形成的综合式模块化航空电子设计型式早已应用在委内瑞拉和南非的C-130运输机以及C295和“冲击”8-Q40…  相似文献   

9.
区别于常规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具有独特的动力传动构型,其所构成的扭振系统特性也具有自身特点。采用模态综合法分析建立此类直升机的扭振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算例对该系统扭振固有特性进行了计算和结果分析,验证了此种分析计算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用于研究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扭振系统固有特性,同时该方法可在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初步工程设计阶段为旋翼及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旋翼转速衰减方程和机体力矩平衡方程,并结合相关飞行试验数据,分析了直升机动力失效的响应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旋翼转速衰减时间随机体动部件惯性矩之和的增大而增加,随旋翼需用功率增加而减小,直升机的结构、气动特性及飞行状态等对其动力失效响应特性具有明显影响,分析结果为制定直升机动力失效特情处置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日渐繁荣,给航空维修业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众所周知,低成本航空公司(LCC)的机队规模通常较小,机队的售后服务市场相对简单,而且多数是航空公司自给自足。而现在,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规模经济似乎为MRO供应商带来了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2.
转子动力特性及动平衡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转子动力特性及动平衡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转子动力特性研究,转子产生不平衡的原因及不平衡所引起的振动特点,柔性转子的平衡条件、平衡特点、评价标准、平衡目的和要求,柔性转子高速动平衡的一般方法,转子新型动平衡方法,转子自动平衡技术.  相似文献   

13.
动态湿润与动态接触角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精密步进电机、高速CCD图像采集系统、立体显微镜,采用液槽法测试硅酮油在玻璃、铝、不锈钢表面上的动态湿润行为。实验结果与前驱膜模型对比表明,无量纲参数λ在玻璃、铝和不锈钢表面上分别取值0.07,0.16和0.35时,二者吻合较好,表明动态接触角不仅是静接触角和毛细数的函数,也和固体表面性质有关。实验同时发现,对于低毛细数下成立的Hoffman-Voinov-Tanner定律(Cazabat推荐适用于CaD<1或θD<10°),直到动态接触角达到70°依然成立,用前驱膜模型可给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汽车动态测试-DV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DVT测试这一先进的汽车动态测试和诊断手段的发展,并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DVT测试的全过程,同时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故障分析诊断实例,阐释了DVT测试的优点,它能够方便、快速地诊断出汽车的故障,保证汽车的装配质量,提高汽车出厂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5.
动态空域配置旨在通过对各类型空域功能块的设计、构架、配置和使用,实现空域的动态配置功能,使管制空域灵活地匹配空中交通实际变化的需求。在此概念下建立了以最小运营成本为目标的航路调整规划模型,在模型中考虑某些航路段可以动态地开关-闭合,引入动态航路的开放成本和使用成本,以最短开放时间、最大管制负荷和航路复杂度、安全性为约束条件,采取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用模型制定的优化策略,充分利用了空域资源,减少了延误损失,总的航班运营成本减少了15%。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陀螺飞轮的多体动力学模型,用于精确描述其动力学现象.基于简化的多体动力学方程,建立了陀螺飞轮转子两维摆角对力矩器及壳体角速度的传递函数.以此为基础设计了陀螺飞轮转子两维摆角伺服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在时变参数条件下能够实现高速转子两维摆角解耦及稳定控制,对实现陀螺飞轮闭环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液体推进剂质量对运载火箭全箭动力学特性有重要影响,其动力学建模是全箭动力学建模的难点和重点。结合航天工程实际,提出了采用虚质量法和动态子结构方法相结合的液体推进剂建模方法,减缩了计算模型自由度,提高了计算效率,实现了全箭动力学特性分析。最后,以某液体运载火箭为例,分析了不同液体推进剂建模方法对全箭动特性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星型齿轮传动非线性动力学建模与动载荷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建立了星型齿轮传动的弯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原动机和负载惯性,齿轮副的啮合综合误差,齿轮的偏心误差,时变啮合刚度以及齿轮的啮合间隙。采用适当的广义坐标变换,将线性恢复力和非线性恢复力共存的动力学方程组统一成矩阵形式,用数值解法获得了在有间隙非线性的情况下受强参数激励和多频激励的系统的动态响应和动载荷历程。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讨论了间隙、齿频误差和偏心误差对齿轮系统的响应、动载荷以及各星轮的载荷分配均匀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刚度和误差激励和间隙的相互耦合关系,得出了对星型齿轮传动设计和制造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直升机动态失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旋翼和翼型的动态失速特性、动态失速主动和被动控制、旋翼综合法预测使用的一些动态失速模拟方法.UH-60A直升机飞行试验11029飞行是一个典型的旋翼动态失速实例,表演出旋翼后行桨叶上出现高攻角引起的动态失速,而前行桨叶上则出现因为激波诱导前缘分离引起的动态失速.翼型的动态失速特性方面介绍了典型的动态失速迟滞回线(攻角正弦变化和锯齿变化)、缩减频率和雷诺数对翼型动态失速特性的影响等.动态失速主动控制介绍可动前缘翼型的情况,被动控制则是使用前缘涡发生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动力伞的原理及飞行要领做了概况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