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民航业内,同样类型、同样性质的问题重复发生,这在基层安全管理工作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时候标准、要求大家都能说清楚,可是一旦做起来往往就走样,甚至是变了样;很多事情领导反复讲,会议经常开,规定也很明确,可就是落实不下去。情况复杂压力大时,工作反而正常;往往是在工作环境压力轻的时候,认为不会出现问题的时候,却偏偏发生一些低层次的、常识性的错误。那么,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环境中可能会有很多个原因,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传统的“事后处理”安全管理理念在起主导作用,就是说我们一直在做“亡羊补牢”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严在规章”上,既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也是民航行业实施严格管理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中央和上级一贯要求,民航一定要实行严格管理,但实际上严不起来的现象在民航一些单位和部门还普遍存在着。严不起来,规章不执行,岗位责任不到位,政策措施不落实,发生问题就在所难免。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根除严不起来的积弊,把“严在规章”上贯穿于民航安全生产的任何时候、各个部位和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必须始终牢固树立强烈的质量安全意识集团公司党组始终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工作,反复强调要把质量安全工作放到极端重要的位置,要牢牢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把它作为永恒的主题,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重点型号的成败、集团公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量安全工作。我们要有效防止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必须进一步树立强烈的质量安全意识,深刻理解和认识抓好质量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就是胜利、质量就是生命的思想;必须铭记军工产品质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任何时候都不能心存侥幸,任何…  相似文献   

4.
<正>安全工作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持续安全理念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李家祥局长在谈及民航安全工作时明确指出,要在理念、队伍、法规、责任这"四个体系"的建设上下工夫,明确工作思路,确保持续安全。根据系统安全理论中的观点,笔者认为,安全工作的最基本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把事故概率降到最低。SMS安全管理体系告诉我们,对于航空维修企业来说,监管体系是他律,而维修保障体系则是企业的自律。  相似文献   

5.
<正>安全工作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机务班组是落实民航安全责任的最基层组织形式。落实持续安全理念这样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机务班组建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机位分配背后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场的停机位是机场运营的重要资源,给进出机场的每个航班分配一个合适的停机位,是机位分配工作的主要任务。航空公司在确定飞某个机场后,后续的工作往往就是落实自己航班的机位、值机柜台和行李转盘。对航空公  相似文献   

7.
腐蚀防护是飞机设计、制造和维修保养中设计师、工程师及维修技师们共同面对的重要技术课题之一。在飞机制造或地勤维修(尤其是大修)过程中,采用硫化胶等液体胶进行的飞机密封工作准备程序繁琐;在施加硫化胶的时候,往往需要专用设备和工具;完成密封时间长且维修成本高;去除旧的硫化胶,费时费力。采用戈尔SKYFLEX~飞机密封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SKYFLEX~飞机密封件是一种无须固化,安全的现场  相似文献   

8.
安全性是指产品不发生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意外事件的能力。意外事件就是事故,要保证安全就是要消除或控制这些事故的发生。事故的起因往往来自于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未注意到的缺陷和对潜在的危险缺乏应有的控制。事故的等级规定为:Ⅰ级(灾难的)——人员死亡或系统报废;Ⅱ级(严重的)——人员严重受伤,严重职业病或系统严重损坏;Ⅲ级(轻度的)——人员轻度受伤,轻度职业病或系统轻度损坏;Ⅳ级(轻微的)——轻于Ⅲ级的损伤。另外,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存在一定关系。可靠性研究的是故障,有些故障会导致不安全的事故,这时便应找出影响安全性的…  相似文献   

9.
烟雾探测系统用以监控飞机上特定区域所出现的烟雾,这些烟雾往往是发生火情的征兆。飞机上出现烟雾虽不像火情那样紧急,但同样对飞行的安全危害极大,往往造成飞机的返航、备降甚至紧急撤离等,烟雾中所含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对机组和乘客是致命的,因此具备烟雾探测系统是飞机  相似文献   

10.
从事科研开发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一个多功能项目的完成,并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人的力量所能为的,而是各种高精人才集体智慧的体现。在项目开发阶段,一个大的项目往往被细化成一个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由相应的专业人员负责完成,最后再把各自完成的模块功能进行集成,形成系统化的综合功能。安全工作也是空管系统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项目,那么,要想抓好安全工作,也应该借鉴上述方法,对安全工作进行细化分解,逐条实施,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使用光学仪器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测微准直望远镜、工具经纬仪、精密水准仪、经纬仪等目视光学仪器存在瞄准误差。因而往往出现同一个人重复瞄准同一个目标,不同人瞄准同一目标,所获得的测量结果不一致。造成检验员与操作工人之间的矛盾,甚至怀疑光学仪器的安装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对于中国民航的安全工作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了民航改革全面展开,运输生产受到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等诸多动荡之后,中国民航仍然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安全纪录。但是正如杨局长在安全工作会上所说的:航空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何能将安全周期继续延长下去是每一个民航人今后所要面临的更加严峻的任务,为此,记者在中国民航年度安全工作会议上走访了2003年航空安全奖的4家获奖单位的领导,希望能够将他们在安全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产品检验人员,一般都由老师傅充任,他们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大多未经检测理论方面的专门训练,往往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甚至技术人员在某种程度上也往往存在同样的问题。这显然可能成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的障碍,因而应是技术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提供若干测验题,虽是挂一漏万,但从中也可大致看出学  相似文献   

14.
在飞行试验的航区内往往有一些地区需要安全保护。当飞行器发生故障,必须终止飞行试验时,可通过计算机选择一个适当的飞行状态炸毁飞行器,使炸毁后的残片落在保护区的概率小于一个给定的概率指标。这就是炸毁点选择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残片均匀分布下的炸毁点选择方法。在残片均匀分布的假设下,我们把残片分布的概率计算问题简化成一个几何问题来处理,从而绕过了确定残片概率分布和实时计算概率的技术难点,简化了计算,使炸毁点选择问题在工程中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5.
移动新时尚     
璀璨而明亮的岁月,连起来就是一串闪烁发光的珍珠项链伴随成长,我们随时都能目睹奇迹的发生"奇迹"不仅存在于丹麦安徒生式的童话世界中在蓝牙耳机领域内同样也有令人心醉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安全保证"功能使用的信息源很多,包括不同层面的定期审核、事件调查、员工安全报告等。在开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如果针对不同信息源的处理分别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结果将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信息资源无法集中利用,不能对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全面深入的支持。本文研究了航空公司"安全保证"活动在信息处理利用中的共性,归纳出建立不正常事件统一数据模型的方法。在统一数据模型指导下开展的信息采集处理工作,最终将形成一个稳定的主题数据库,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7.
飞机飞行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大多数飞行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两种因素即显性因素和潜在因素促成的。显性因素是指飞行或维修人员没有成功地履行法规或标准运行和工作程序,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种主动性过失,而潜在因素是指由于维修人员忽略或未及时纠正隐含在飞机系统、结构中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往往又处于隐藏状态(时间甚至可以长达许多年),一旦这些缺陷与其他因素结合,严重时可能导致一次飞行事故。因此,从机务维修角度来谈航空安全,识别和修正潜在因素比聚焦于显性因素更为重要。飞机抖动这一故障就是一种潜在因素,其发生和发展以及对系统部件失效的影响,对于机务维护人员来说不易发现,甚至难以查清其原委,但如果不加以及时纠正,就可能危及航空安全。  相似文献   

18.
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对安全作出的反应和控制,并通过思维、情感、习惯、信念等表现出来。管制员的安全意识总的来说,就是管制员对管制安全的认识及其心理体验的总和。安全意识的强弱对管制工作的影响是直接的。从多年来发生的因管制原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看,其表象可能是违章操作、“错、忘、漏”等,究其深层原因,管制员安全意识淡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防止精神疲劳给空管安全带来的隐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分析人为因素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的作用的时候,往往注重的是对管制员各种行为的约束。我们在不断地向管制员要安全的同时,却忽视了管制员在紧张的管制工作中的精神承受能力。笔者从分析管制工作的特点入手,分析管制员由于工作压力容易出现的精神疲劳对空管安全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缓解疲劳的方法,防止其给空管安全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20.
叶片、叶轮的加工制造历来都是一个难题,也是国内制造业亟待提高的领域.很多企业在生产工程中普遍会遇到如下问题:加工基准很难快速、准确地确定,工装的重复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较难满足加工需求,现有方法使用量表和寻边器等找加工基准费时、费力,操作人员的素质在加工质量的稳定性上占很大因素;制造过程不受控,二维的尺寸可以由操作员通过卡尺等工具来进行简单判断,但是制造过程中无法对三维的尺寸进行自检,对于刀具磨损、变形等带来的三维加工误差无法快速做出判断;返工工作很难进行,不合格零件返工时重新找回加工基准更加困难,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精度损失,返工往往也会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