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15MHz以下的射电天文信号由于受到电离层的阻挡只能通过空间卫星平台进行观测。采用空间展开的电小天线是目前普遍的做法。就电小天线的材质-接收性能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材质磁导率、电导率对后端接收机噪声影响模型。通过计算结果比对和就天线材质空间展开难易程度的综合考虑,归纳总结了不同材质对空间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噪声影响以及展开难度,为新天线的研制提供了数据依据。该项工作将为下一步L1点空间天气监测卫星中的太阳射电观测载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滤波器作为通信系统射频前端的关键部件,其性能举足轻重。在射电天文观测的频段,高温超导薄膜材料的表面电阻比普通金属材料低至少两个数量级,因此,采用高温超导材料能够设计并加工出性能卓越的射频滤波器。特别是射电天文望远镜对电磁抗干扰的实际需求越来越迫切,使得具有电磁抗干扰能力的陷波滤波器的研究备受关注。研究团队长期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并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文章从不同谐振器结构类型以及频率特性等方面,介绍了研究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设计工作,以及在射电天文电磁抗干扰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佳威  高鹏骐  沈鸣  金旺  赵有 《宇航学报》2018,39(11):1299-1307
提出以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作为一种可能的发射源与天籁射电阵组成一套双基地雷达空间碎片探测系统,对该系统的空间碎片探测性能进行计算与仿真分析,包括可探测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天籁射电阵对空间目标与碎片探测时间、探测效率等。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探测直径10 cm以下级空间小碎片的潜力,并在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该系统的交叉波束的确定方法及对空间碎片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文雁  王晓晨  潘晨  紫晓 《航天》2013,(11):23-23
当下,实现“中国梦”的号角已经吹响,实现航天强国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推动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中国航天的重要使命。嫦娥二号此行突破并验证了卫星对小天体探测的轨道设计与飞行控制技术,实现中国航天飞行从40万千米到700万千米以远的跨越,并开创了一次发射开展月球、L2点、d、行星等多目标、多任务探测的先河,标志着我国拥有了飞入行星际的探测器;突破了1000万千米远的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突破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轨道设计;对为嫦娥三号任务新建成的喀什35米和佳木斯66米两个深空站,以及上海65米甚长线射电干涉测量站进行空间测试和标校试验,实战检验了我国深空测控、天文观测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首先给出了地球重力场和重力测量卫星的内涵,然后概要介绍了地球重力场、月球重力场的作用和意义及国外地球重力场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比较了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CHAMP、GRACE和GOCE等重力卫星测量系统。最后阐述我国重力场测量的现状以及发展我国重力场测量卫星系统的必要性,并简要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世界首颗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龙江二号”进行了介绍。首先阐述了龙江二号的任务目标和总体方案;然后重点分析了轨道设计与控制、复杂电磁干扰的标定与抑制、宽视场三维基线干涉测量等关键技术难点;接着回顾了任务的实施过程;最后详细介绍了低频射电探测仪、沙特光学相机和VHF/UHF通信模块与学生微型CMOS相机等有效载荷,并展示了上述载荷获取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7.
关于卫星网整网自主定轨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闫野  周伯昭  任萱 《宇航学报》2002,23(2):80-83
随着在轨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多,卫星网的自主定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利用星间相对测量(相对距离测量和相对速度测量)技术,将卫星精密轨道确定方法和大地测量中的整网平差方法相结合,来实现卫星网的自主定轨,仿真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1997,(4):8-9
日本的三级全固体新型M-5运载火箭2月12日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发射,将一颗轨道射电望远镜卫星送入轨道。这颗卫星原称级斯B,发射后改称高度先进的通信与天文学实验室(HALCA),又称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空间望远镜计划(VSOP)。它的成功发射将使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射电  相似文献   

9.
重力场测量卫星应用电推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重力场的精确测量对于地球物理学、卫星定轨等均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全球重力场测量卫星而言,其姿态和轨道的保持精度直接影响着全球重力场测量的精度。从重力场测量卫星要求出发,对卫星参数进行了假设,对重力场测量卫星采用离子推进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介绍一种新的方法来实时测量卫星运动在焦平面上的像移。详细地说明了像移实时测量的原理,具体推导了像移测量的数学表达式。测量出的像移可以用来对畸变的图像进行校正,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卫星摄影测量中,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的卫星编队具有比单颗卫星更优越的性能,能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通过对绕飞编队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于摄影测量的卫星绕飞编队构形。该卫星编队具有空间构形不变、覆盖范围大,图像比例尺一致等优点。对地三维定位仿真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卫星编.队拍摄的具有航向和旁向充分重叠的区域网图像,在摄像机光心坐标精确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就可以确定地面目标点坐标,即用空中控制完全代替地面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我国首颗大气环境综合探测卫星。本文介绍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姿轨控分系统(AOCS)设计,包括体系结构、高精度姿态测量设计和稳态飞轮控制方案等,重点论述了姿态补偿方法和在轨验证情况。在轨数据表明,卫星的姿态测量精度、指向精度和姿态稳定度均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线高精度测量是编队卫星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这个问题,文章从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综述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编队卫星状态测量手段,然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编队卫星基线的表示方法和卫星编队飞行的特点,提出了2种可行的基线激光测量方案,并对它们各自的测量精度进行了简单地分析。从分析的结果来看,这2种方法均能实现高精度的基线测量。  相似文献   

14.
使用北斗导航卫星及GPS/GLONASS评估惯性测量装置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性测量装置的误差对于弹道导弹的落点精度造成较大的影响,通常使用地面雷达遥测数据对惯性测量装置误差进行评估,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北斗导航卫星和GPS/GLONASS评估惯性则量装置误差的新思想,并对使用北斗导航卫星评估惯性测量装置误差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卫星激光测距仪的工作原理,阐明了其在卫星摄影测量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在摄影测绘卫星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风云二号卫星精太阳脉冲信号的传输特点,介绍了用通用频谱分析仪进行精太阳脉冲信号调制的测量。该方法已在卫星地面及在轨运行测试中得到实际应用,实践证明测量方法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太阳敏感器和磁强计构成卫星姿态测量系统实践四号卫星自旋轴相对太阳矢量,地磁矢量的方位以确定卫星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方位和卫星自旋转速,以及卫星章动信息,并给出了数据处理算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8.
星敏感器测量模型及其在卫星姿态确定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一武  陈义庆 《宇航学报》2003,24(2):162-167
星敏感器是卫星高精度姿态测量的重要部件,如何正确建立其测量误差模型是影响姿态确定精度的关键因素。本文推导出星敏感器三轴姿态测量误差的方差计算公式,对测量误差的性质进行研究,揭示了在星敏感器三轴测量中,光轴测量精度劣于根据另两轴测量所确定的光轴指向精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星敏感器测量模型,给出改进的姿态滤波器观测方程,减小了观测误差,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姿态确定的精度。本文方法不仅适用于通常使用的双星敏感器姿态确定系统,也可独立地应用于只带单个星敏感器的姿态确定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基于激光雷达的卫星发动机精度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卫星发动机精度测量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测量方法。首先利用多个已知位置的靶球建立卫星测量基准坐标系;之后利用高精度平面镜的隐藏点扫描测量功能获取发动机的内部轮廓点云图;最后利用Spatial Analyzer专业测量软件计算出发动机内部的关键几何中心轴线方向。测试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和重复性,可用于卫星发动机的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20.
李智  崔荣 《卫星应用》2002,10(3):44-49
介绍了专门用于地球重力场测量的低轨道卫星CHAMP、GRACE和GOCE,并对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