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国的 Fraunhofer 学院的一个专门从事结构耐久性和系统可靠性研究工作的小组,已开发出一种用于飞机结构健康监测的振荡压电作动器系统。飞机结构对来自一个作动器网络振动的响应可由另外一套压电陶瓷探测器探测到,以帮助确定飞机的结构受损的部位。目前,该研究小组已经用一个支柱型结构部件对这套探测装置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的压电陶瓷传感系统对于存在缺陷的和完好的结构部件  相似文献   

2.
正使用传感器监测飞机结构的健康状况从原理上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而且如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和SMS公司等机构已经对一些真空比较监测传感器开展了广泛的飞行试验,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监测技术极具应用潜力,如可将非计划维修转化为计划性维修,或者代替耗时耗力的无损检测等。但无论开展哪种应用,均需获得局方的批准,而目前的形势是局方仍较为谨慎。  相似文献   

3.
一种精密结构无损检测技术俄罗斯CTOK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激光热波显微无损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钢蒸气激光照射被测工件表面,通过接收并测量其反射的红外波、探测激光脉冲加热在固体内部产生的热传导以及声振这3种信息来评价试件内部存在的缺陷.对3个通道拾取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航空原位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空原位检测不需对飞机、火箭等装备、结构进行拆卸、分解和安装,可节省维修时间,杜绝因拆装不当造成的人为故障和损伤。一般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完成缺陷探测、故障诊断、性能参数测定、状态监测与监控等。  相似文献   

5.
业已证明,全息照相干涉测量术对各种物体进行无损检验是实用的。新的光学干涉条纹扫描技术有极大希望扩大全息照相干涉测量术作为无损检验工具的能力。本文讨论了光学干涉条纹扫描技术在检验迭层结构中给与较高的分辨率,以提高探测伤痕能力的应用情况。并将声明这些新技术如何显著地提高全息照相无损检验的检验速度。另外,示出了用全息照相术对轮胎进行无损检验的某些普遍的结果。在全息照相干涉测量术的振动分析领域里已研制出一种技术,能探测出振动级为10~(-7)~10~(-8)厘米的振幅。本文将讨论这些新概念,并概述无损检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飞行过程中的气流扰动、机械振动使得飞机典型薄壁结构承受宽频振动,产生振动疲劳从而影响飞机结构的寿命和安全性,约束阻尼结构处理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抑振手段。采用黏弹性阻尼材料和单向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备两种约束阻尼结构,研究它们的阻尼和力学性能;利用有限元仿真手段对约束阻尼结构修补飞机典型悬臂梁结构的参数进行设计和分析,考察阻尼层厚度、约束层厚度以及补片尺寸对结构振动响应的影响,得到约束阻尼参数规律,并以参数优化后的约束结构为基础设计振动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约束阻尼处理后的悬臂梁结构能有效地降低结构危险点的应变幅值;三层阻尼结构抑振效果优于双层约束阻尼,能够显著降低结构危险点在承受振动加载时的应力值,提高结构振动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7.
针对Cessna(塞斯纳)172R飞机真空系统故障率高的现象,研究了现有机载真空压力调节活门的结构特点,为该机型的真空系统设计一种缝隙式真空压力调节活门,该活门可视情况及时地清除缝隙部位污物,从而降低真空系统的故障率,提高飞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激光超声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方法,以其非接触、点式检测及对复杂形状试件检测效率高等显著优势,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介绍激光超声技术的原理及优点,制作带预置缺陷的复合材料层压板试件,使用激光超声检测系统,分别采用穿透法和脉冲反射法两种手段对含有预置缺陷的复合材料层压板进行验证性检测,均能检出2mm的预置缺陷。通过与采用压电探头的传统超声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对比,表明激光超声检测系统可以达到和传统超声检测系统一致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涡流阵列无损检测技术在大飞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涡流阵列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无损检测方法,具有容易实施、检测速度快、对表面及近表面缺陷非常敏感、无需除去表面涂层等优点,广泛用于飞机蒙皮和机身结构件的裂纹、腐蚀等缺陷的检测。阐述无损检测技术在飞机设计、研制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应用,采用OmniScan_ECA涡流阵列仪对飞机上使用的高强度钢和铝合金材料的萌生裂纹及内部缺陷进行了检测,确定出埋藏缺陷的大小以及具体的位置和深度,为飞机部件制造中新制品的验收、材料工艺缺陷进行检测,进而为评价结构完整性以及分析材料变形和断裂机制与力学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旨在比较能量守恒法和炯平衡分析法在航空热利用设计领域的差异。建立了某一型号飞机发动机燃烧室和涡轮部件高温燃气热利用的模型,在模型基础上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并比较其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能量守恒法无法消除系统中多部件间的影响,炯分析法则避免了在一些不可能实现的状态下进行不必要计算,能够更好的在多部件系统的热利用优化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在飞机热能设计和优化分析过程中,炯分析法较之传统的能量守恒法能够更精确、更便捷的完成复杂系统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