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两种结构中心突扩燃烧室在不同入口速度条件下的压强振荡问题进行了气体冷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入口速度的增大,压强整体脉动幅值也逐渐增大,脉动主频也有增大的趋势,但不是严格随入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速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单一主频的振荡起主要作用,振荡幅值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振幅增加到一定值时,该主频的振荡趋于饱和,而次频振荡的作用逐渐增大。对于同一人口速度,燃烧室不同位置,压强脉动的幅值不同,进气道流场的压强脉动幅值最大,而回流区流场的压强脉动幅值最小。  相似文献   

2.
以两种尺寸的中心突扩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水流试验和大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涡模拟方法可以较好地刻画该型燃烧室内的流动过程;在剪切层中出现明显的旋涡结构,旋涡的产生、发展、脱落、破碎影响着燃烧室的流动状态;燃烧室的突扩比和进气道入口流速对速度脉动的强度和频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侧面突扩燃烧室冷态流场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燃烧室流场中旋涡的不是稳定是造成整体式压式发动机侧面扩燃烧室燃烧振荡的重要原因。在透明矩形侧面突扩燃烧室模型上进行了水流模拟显示实验。显示出了燃烧室流场中的振荡涡系和稳定涡系。实验发现:燃烧室头部旋涡非常稳定;进口射流剪切层存在“马蹄涡”的周期性脱落;射流在燃烧室通道内卷绕形成涡强较大的二次流螺旋柱状涡对,涡对相撞又使螺旋涡失稳、振荡和破碎。旋涡不稳定性是侧面突扩燃烧室燃烧振荡的流体力学原因,分流  相似文献   

4.
胡梦觉  于强  刘少波  邱新宇 《推进技术》1990,11(3):20-24,80,81
本文对双股同轴中心旋流突扩燃烧室进行了热态试验.在较宽的α变化范围内,得到了高的燃烧效率,同时伴随着一定的压力损失.中心回流区嵌套的流场结构,有助于产生较高的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同轴和侧边突扩燃烧室的点火措施和过程.并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影响点火因素的参数d,可以表征点火能力的大小,其值越大,点火能力越强.由此获得不同类型燃烧室和不同点火方式的点火能力的相对范围.  相似文献   

6.
突扩燃烧室流场RANS与LES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心突扩燃烧室为模拟对象,分别从旋涡运动、空间速度分布和时间速度脉动等方面对RANS模拟结果、LES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RANS方法没有模拟出燃烧室中的旋涡运动,与试验结果相差甚远;而LES方法则比较好地模拟出了燃烧室中旋涡运动和速度脉动。得出LES方法是对突扩燃烧室内流场数值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双侧进气突扩燃烧室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体积法和SIMPLE算法对冲压发动机突扩燃烧室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采用标准二方程湍流模型,燃烧模型采用EDM模型。给出了流场中速度、速度流函数、湍流强度以及温度的分布。分析了流场特征,并与无燃烧状态下的流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对突扩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的高效控制,采用实验手段和数值模拟开展了低频燃烧不稳定的控制方法研究。开展了燃料脉冲喷射开环主动控制实验研究,发现燃料脉冲喷射所形成的周期性放热是抑制压强振动的主要原因。这种周期性放热与压强振动反相时会明显削弱压强振荡幅度,所以喷射相位角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对空气喷射控制方式进行了大涡模拟,这种方式能够比较有效地干扰突扩面上大尺度旋涡的形成,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对燃烧室突扩构型进行改进,开展了被动控制的数值模拟,通过采用台阶突扩面的被动控制方式指出了破坏大尺度旋涡的形成和切断振动能量的正反馈机制是实现燃烧不稳定被动控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廖昌明  沈熊  周力行 《航空动力学报》1993,8(2):117-120,201
本文用二维 L DV研究了两种双侧进气突扩燃烧室中三维冷态两相流场。结果表明 ,这两种燃烧室可在头部产生较强的气相及颗粒相逆流运动 ,且有一种结构还可使头部气相及颗粒有旋流运动。本研究还表明两相间有速度滑移 ,气相及颗粒相均有较高的湍流强度。这些特征都有利于点火 ,火焰稳定及强化燃烧。  相似文献   

10.
对气氢亚燃冲压发动机突扩燃烧室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喷嘴节距S/D和喷嘴离台阶的距离是设计试验件所需的重要参数,它们影响氢射流的穿透深度,氢浓度分布的均匀性和回流区的氢浓度,氢射流和空气进口条件的改变也对氢气穿透深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PIV 技术在3 通道扩压器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验证PIV技术在新型扩压器性能试验中的应用前景,开展了基于PIV技术的燃烧室3通道扩压器试验。对不同前置扩压器与不同头部帽罩的流场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关键参数对扩压器内流场分布和压力损失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PIV技术能较好地得到扩压器的内流场特征,并反映出3通道扩压器具有较好的流场稳定性,在L_m/L_e=0.7,L_i/L_e=L_o/L_e=0.6,L_c/L_e=1.82时扩压器性能最佳。该技术为先进扩压器的结构优化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PIV技术对三级旋流杯燃烧室流场的测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参照单级旋流器设计方法,设计4种三级旋流杯中不同叶片数和叶片安装角第三级旋流器,采用particle image velocity(PIV)技术对三级旋流杯燃烧室流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第三级旋流器叶片安装角和叶片数的增加,主燃区的轴向速度逐渐变小,使得主燃孔射流作用增强;在同样叶片数情况下,增大第三级旋流器叶片安装角,使旋流强度增强;对于第三级旋流器不同安装角、第三级旋流器叶片数增加都使轴向速度变化趋于平缓,使燃烧室内主流受主燃孔射流扰动影响较小,流动更平缓.   相似文献   

13.
航空涡轮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场的PIV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设计了一种基于旋风分离原理的高压粒子发生器,并成功应用于高压状态下的航空涡轮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场的PIV(粒子图像测速法)测量.在氢氧燃烧加热来流温度为813K、燃烧室压力为2.78MPa条件下,应用PIV技术开展了航空涡轮发动机单头部燃烧室复杂内流场测量研究,实现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强旋流、强扰流、宽速域流场的PIV测量,获得了接近燃烧室工作压力工况下的流场速度和流场精细结构.结果表明:该型燃烧室内流场存在多处旋涡结构,形成回流区;流场旋流作用强,横截面流场存在顺时针大涡;主燃孔射流和掺混孔射流作用明显,射流穿透深度较大,对流场结构影响显著;高温高压状态下,流场结构与常温中压状态类似.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旋翼流场特性PIV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PIV技术对悬停和前飞状态的模型旋翼流场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前飞速度、总距、转速、方位等条件下的旋翼速度场和桨尖涡运动,获得了在悬停和前飞条件下旋翼流动特性,为旋翼非定常流动机理研究和桨叶气动设计提供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15.
驻涡燃烧室主流对凹腔涡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矩形模型驻涡燃烧室冷态流场进行了测试,分析了驻涡燃烧室主流速度及结构变化对凹腔内涡流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主流速度对凹腔内涡的大小、形状、涡心位置影响不大,旋涡强度及凹腔回流量随速度增大而增大.主流无稳定器时凹腔内涡心基本居中;主流加入稳定器后,凹腔中心剖面涡较大,涡心偏向后方,稳定器剖面涡较小,涡心偏向前方.实验结果为开展热态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保持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以及燃烧室出口尺寸与单环腔燃烧室(SAC)一致,将燃烧室头部旋流器从双旋流结构设计为三旋流结构,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双旋流燃烧室(DSC)和三旋流燃烧室(TSC)的流动和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两种燃烧室在高温升条件下的性能.结果表明:传统的DSC已不能满足油气比为0.037的高温升燃烧室的燃烧效率等性能需求,TSC可获得比DSC更高的总压恢复系数、燃烧效率以及温升,更低的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和径向出口温度分布系数(RTDF);在油气比为0.037情况下,设计的高温升TSC总压降在5%以内;OTDF为0.162,RTDF为0.106;燃烧效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17.
为了突破传统测量光路限制,实现对航空发动机三头部全尺寸回流燃烧室模型试验件内部冷态流场精细化测量,自主搭建了一套内窥式PIV测量系统,在自模区工况下对其内部冷态流场进行了测量调试。结果表明,在壁面之上预设内窥小孔即可实现测量光路布置,采用大焦距光学适配接口能够很好的解决相机内窥镜成像圈较小的技术难题。通过缩短相机内窥镜工作距离和采取多种消光措施大幅提高了测量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最终实现了模型燃烧室内部冷态流场精细化测量,获得了内部流场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回流燃烧室流动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有/无燃烧状态下燃烧室热态和冷态流场的特征和流动特性,针对某型回流燃烧室单头部试验件,使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燃烧室燃烧状态下不同截面处的热态流场,以及没有燃烧状态下不同截面处的冷态流场,探讨不同总压损失系数对回流燃烧室热态/冷态流场特征及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总压损失系数的增大,冷态条件下各截面流场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如射流孔穿透深度、射流角度、回流区位置及大小、流线等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各位置点速度大小逐渐增大。热态条件下各截面流场随着总压损失系数增大,流场结构也基本保持不变;相同总压损失系数时,热态流场与冷态流场存在差异,燃油喷射与气流的相对运动将会对燃烧室头部的流场结构造成影响,速度较冷态流动时略微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