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 YZL—30是抗拉强度为30公斤/毫米~2的优质铸造铝合金。该合金是我部参照美国Tens—50合金的化学成份和热处理制度研制的Al—Si—Mg—Be—Ti系合金,它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良好的气密性和铸造工艺性能,适用于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泵壳及其它结构复杂、要求有较高机械性能和气密性的优质铸件。国外相应的铸铅合金如美国的Tens—  相似文献   

2.
国产的 RJJ—36—6井式回火电炉,由于它能强制循环,使炉温均匀,是一台很好的回火电炉。鉴于铝合金淬火温度要求范围狭窄。温度高,合金元素的溶解速度就越快和越完全,同时合金元素在合金中的分布也越均匀,这就使淬火后的成品或半成品具有更高的机械性  相似文献   

3.
7B04铝合金锻件淬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7B04铝合金为高纯的7A04合金,属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该系列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但耐蚀性能较差。该合金的热处理状态有T6,T74和T73三种。其中T6为峰值时效状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差的耐蚀性。T74和T73为过时效状态,材料的强度性能略有降低,但耐蚀性能增强。7B04合金的使用品种较多,包括板材、厚板、锻件、棒材等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锆微合金化6013型铝合金(Al-1.35%Mg-1.03%Si-0.895%Cu-0.539%Mn-0.112%Zr-0.436%Zn)(质量分数)的抗晶间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经470℃/24h均质化处理,变形量约150%的压缩变形加工,560℃/2h的固溶处理和151℃/8h+191℃/8h时效处理后,锆微合金化6013型铝合金具有良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按GB/T7998—87和ASTM G110—92标准进行晶间腐蚀实验,其最大腐蚀深度为227.23μm,明显优于相同实验条件下的6061-T6(560℃/2h固溶处理,160℃/2h时效处理)合金。且锆微合金化6013型铝合金的显微硬度值达147.05 HV,较6061-T6合金高12.81%。分析表明,锆的微合金化作用及合金主成分特点改善了合金的显微组织,使得晶粒细化,析出相断续弥散分布,这是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腐蚀件的外观形貌观察、微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开展W152钨合金的腐蚀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W152钨合金长期处于湿热环境中,其粘结相最会先被腐蚀,产生一种黑色的胶状物。基于W152钨合金在湿热环境中的腐蚀机理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并进行试验验证,对工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6.
钛是铝合金基体的强烈细化剂。钛加入铝合金能与铝形成Al_3Ti的化合物,它与铝发生包晶反应而成为结晶核心使铝的基体细化。在铝合合的熔铸中,钛主要以铝钛中间合金形式加入铝合金。由于Al_3Ti的比重较大,在液态能产生比重偏析而造成合金成份的不均匀,且能集聚成粗大的针片状脆性化合物分布于合金中,从而削弱了基体,恶化了合金性能。为得到加钛合金的细化效果,要进一步开展对铝合金加钛工艺的研究。铝合金加钛后的细化效果与Al-Ti中间合金质量有关,但主要地决定于合金的熔制工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变形铝合金凡乎都具有共晶转变的多元合金。由于各种合金的化学成份及成份含量不同;同一合金其共品转变点数目、共晶温度也不同。对热处理强化变形铝合金而言,其淬火温度愈接近最低共晶点,超温或局部超温而引起组织过烧的危险性亦愈大。LY_(12)属Al—Cu—Mg系合金,三元共晶(Al+CuAl_2+Al_2CuMg)与淬火温度上限很接近,因此,对过烧很敏感。有关单位对LY_(12)过烧的组织特征及过烧对静拉伸的影响进行了不少工作,本试验着重于过烧温度淬火对抗蚀性、工艺性、物理性能的影响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确是该合金过烧程度的判断原则。  相似文献   

8.
国产大飞机及其发动机的自主研制需采用M152合金制造发动机机匣,该机匣盘锻件尺寸大、结构复杂,工作时承受很大的载荷,对其综合力学性能要求苛刻。为提高M152合金机匣锻件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水平,需要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系统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淬火、回火制度对M152合金机匣组织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锻件的显微组织,测试了锻件的室温拉伸、冲击和硬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M152合金锻件经1010℃淬火,油冷,565℃回火,空冷热处理后,可实现强度、韧性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9.
用SAXS研究锂对7000系铝合金相变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芳  李金山  周铁涛  刘培英 《航空学报》2008,29(4):1037-1043
 为了深入了解锂对7000系铝合金的影响,以获得优良性能含锂超高强铝合金,对含锂7000系铝合金进行了研究。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实验方法对7000系及含锂的7000系铝合金进行相变动力学研究,得出了析出相颗粒尺寸和体积分数。根据获得的这些数据进一步确定成核、长大和相变3个阶段的激活能。结果表明:含锂合金的析出相长大和粗化进程比无锂合金更加缓慢;含锂合金的成核激活能小于无锂合金,长大激活能和相变激活能都大于无锂合金,说明含锂合金析出相成核容易,长大和整个相变过程都比无锂合金困难。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形变热处理制度和化铣工艺对147铝合金板材抗晶间腐蚀性能影响的试验总结。系统试验结果表明,为了提高147合金的抗晶间腐蚀性能,可采用向槽液中添加硫代硫酸钠的化铣工艺,改进合金的时效制度、控制合金的形变量等三种有效措施。采用以上三种措施后,可将147合金的平均晶间腐蚀深度下降一倍,即从0.16毫米下降到0.07毫米。但三种措施中以形变量对提高合金的抗晶间腐蚀性能的效果最为明显,即把合金变形1.5—7%后,晶间腐蚀深度下降40—50%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在 ZL101铝合金的铸造生产中,有两种倾向影响到合金的质量,一是合金的多孔性,一是合金的变质处理效果。往合金中加入0.25%的铈族混合稀土对于提高合金质量,简化合金工艺,有着明显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对 ZL 101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铝合金在激光粉末床融合技术(LaserPowderBedFusion,LPBF)中的高裂纹敏感性,总结了近年来通过微合金化方法改善 LPBF铝合金成型性及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微合金元素在成型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重点讨论了 Er、Zr元素对微观组织的调控即晶粒细化,总结了 LPBF微合金化铝合金的成型工艺研究,分析了微合金改性后热处理工艺诱导第二相弥散析出及对应力学性能的研究。对未来 LPBF铝合金微合金化研究提出展望,开发新的微合金改性铝合金并探索适合工业生产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低成本、高强度的 LPBF铝合金。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 ,一种比 2 0 2 4合金更轻、更强的耐腐蚀铝合金已由法国PechineyAerospace公司开发出。对6 0 5 6合金的试验时间已超过 1年 ,目的是未来应用于“空中客车”A380上。 2 0 2 4合金不可焊接 ,必须用铆接才能装配。现已开发的 6 0 5 6可焊材料 ,其金属相对腐蚀不敏感。另一种被称为 74 4 9的铝合金已被开发并应用于机翼 ,一般认为可提高耐蚀性 10 % ,并已于2 0 0 1年 4月装在“空中客车”A340— 5 0 0 / 6 0 0上完成首飞。第三种在研的铝合金为 70 4 0合金 ,由于强度增加 10 % ,其应用厚度可在 15 0~ 2 4 0mm之间…  相似文献   

14.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采用轴对称等温压缩实验,研究了B93铝合金在热加工中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合金组织的影响,基于动态模型计算出B93铝合金加工图,分析合金热加工的流变失稳区并确定了合金热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变形速率和变形温度对B93铝合金的微观组织有影响;合金的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变形速率的提高而增大;B93铝合金最佳的热加工制度为:变形温度420℃左右,应变速率0.001 s-1。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比重小、抗腐蚀性能强的铝合金在现代工业和国防中已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可焊铝合金的研究及其应用更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课题,然而高强铝合金一般可焊性较差。例如,Al-Cu-Si-Mn 系合金中的 LD10合金,(相当于美国2014合金),虽具有较高的比强度,但它的焊接性  相似文献   

16.
2D70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D70是可热处理强化的耐热铝合金,一般用在高温场合.以2D70铝合金自由锻件为对象,研究了热稳定化处理对合金室温、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合金的高温持久、蠕变性能,并观察了合金在这些高温试验条件下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2D70铝合金的耐热性较好,可在150℃长时使用,175℃以下时,合金的性能和组织变化都不明显;高温下合金的断口呈现沿晶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7.
提高铸造铝合金质量的技术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国内外有关铸造铝合金熔炼技术的最新进展,以亚共晶铝硅合金为主要对象,就合金液的精炼、变质、细化处理等,论述提高铸造铝合金质量的技术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Al-Cu-Mg-Ag系新型耐热铝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合金成分设计、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及热处理工艺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系统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对Al-Cu-Mg-Ag系新型耐热铝合金的研究及其进展情况.与第二代超音速飞机的其他备选材料相比,Al-Cu-Mg-Ag系合金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和成本优势,代表了中强耐热铝合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铝合金是目前飞机蒙皮,长桁和框的首选材料。但第三代铝锂合金在密度、断裂、疲劳、耐腐蚀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铝合金。因此,铝锂合金正逐步在机身结构中得到应用。本文通过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铝锂合金机身壁板结构的压缩、拉伸和剪切承载能力和变形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铝锂合金机身壁板结构和常规铝合金壁板结构的失效模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常规使用的“低温—高温双级时效”和非常规的“高温—低温双级时效”对7475铝合金综合性能的影响。通过各种试验表明,先高后低的双级时效制度,将会成为一种提高Al-Zn-Mg-Cu系合金综合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