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火星探路者研制工作开始进行美航宇局的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已开始建造,并准备在两年之内发射。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在火星上着陆的部分,即着陆器重270~280公斤,其中漫游车重10公斤。火星探路者探测器的发射窗口为1996年12月5~30日。着陆器预计于1997...  相似文献   

2.
美国“火星奥德赛”轨道探测器已获准再工作两年.即到2010年9月。2001年飞抵火星的该探测器是目前在火星轨道上运行的6个探测器中服役时间最长的一个。这是它第三次进行为期两年的延寿。  相似文献   

3.
山珍 《航天员》2009,(3):34-37
自1962年苏联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以来的近半个世纪里,世界各国先后发射火星探测器30多个。尽管这些“火星使者”中有2/3未能完成使命,但人类探测火星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以美俄为主的航天大国,在火星探测方面又开始暗暗地较劲。已充分掌握航天技术的中国,在火星探测方面自然也希望有所建树。2009年10月,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YH-1)将搭乘俄罗斯的运载火箭,踏上拜访火星的漫漫旅程。  相似文献   

4.
火星探测器全任务期空间环境特征与防护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星探测器任务期间依次经历近地环境、行星际环境和火星环境。文章分析了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发射、地-火转移、火星环绕、直至着陆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的任务全过程中的空间环境特征,并对比了火星探测器与地球卫星等面临的空间环境差异;结合火星探测器的任务特点,分析了探测器在不同任务阶段经历的电离总剂量、单粒子、内带电、太阳辐射、真空、火星大气与火星尘等空间环境剖面,提出了火星探测器的空间环境防护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火星探测器推进系统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星探测是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了解和掌握火星探测器的特点对进行火星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外火星探测器推进系统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了我国火星探测器推进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应用现状,提出了火星探测器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火星上的稀薄大气环境和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要求,对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系统、气动外形、降落伞和着陆缓冲等相关环节的技术特点,为未来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空天瞭望     
"奥德赛"将再延寿两年美国"火星奥德赛"轨道探测器已获准再工作两年,即到2010年9月。2001年飞抵火星的该探测器是目前在火星轨道上运行的6个探测器中服役时间最长的一个。这是它第三次进行为期两年的延寿。"奥德赛"采用太阳同步轨道。延长期的新探测任务要求它逐步改变轨道。变轨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4,(3):45-45
欧空局1月23日称,其“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水冰。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上发现水。该探测器上的红外相机对火星南极地区上空水气中的分子进行了分析,确认了火星南极地区存在水。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火星快车”项目负责人说:“我们已确认在火星南极有水,不过不是液态的,而是冰冻水。这些水冰部分地裸露在火星表面上,并没有被由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全部覆盖。”根据科学家以前掌握的资料,火星两极存在巨大的白色冰冠。过去一直认为这些冰冠全是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以前提供的数据只是…  相似文献   

9.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1,(2):6-11
中国CHINA中国火星探测器模型曝光3月7日,"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在这次展览中,我国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模型首次与公众见面。火星探测器模型在公众面前展露真容,引起了在场观众的极大关注。火星探测器主要由火星环绕探测器和小型着陆探测器组成。将对火星地形地貌、地下水源、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探测、分析。同时,也会对火星表面的气压、温度和风沙等气候情况进行监测,并将拍摄的照片和数据及时传回地面,为后续火星探测任务作准备。火星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由于独特的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5,(3):43-44
欧空局调查人员认为,该局原本不应该为猎兔犬2火星着陆探测器放行。欧空局对由伦敦开放大学科学家皮林格尔教授领导的这一项目提供了支持。但与“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一同飞往火星的该小型着陆器2003年12月25日着陆时失踪,显然是已坠毁。而事故的具体原因一直没有查清。调查人员称,欧空局犯了几点根本性错误,其中包括把猎兔犬2当成了“火星快车”的另一件仪器,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1.
中俄联合探测火星活动将于今年年底前实施。届时,由我国负责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与俄罗斯研制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一起由俄"天顶"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前往火星。目前,"萤火一号"正样星已启运赴俄,将开展一系列相关测试活动。由于发射窗口长达1个月,"萤火一号"将选择最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类社会和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火星探测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从1960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个无人火星探测器至今,人类已发射无人火星探测器47次,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载人火星探测在探索地外生命、星际移民、推动科技发展、提升国家地位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航天运输系统技术是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实施的基础技术,其技术水平对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风险、复杂度和成本具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开展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VLBI网无线电天线和数字信号采集系统跟踪测量了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MEX)探测器,并研发了相应的三程多普勒信号提取算法和软件。对探测器8.4GHz下行载波1s采样的最终结果显示,多普勒数据随机噪声为1mm/s,这些数据已成功应用于对火星探测器的轨道确定。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2,21(4):99-99
据Spacedaily网站2012年6月11日消息,NASA的“奥德赛”(Odyssey)火星探测器一个反作用轮的读数异常,但探测器仍然安全,于6月8日正式进入保护性待机模式。“奥德赛’’于2001年4月7日发射升空,当年10月24日抵达绕火星轨道;2002年2月开始执行科学任务,是迄今工作时间最长的火星探测器。NASA计划将“奥德赛”和“火星勘测轨道器”(MRO)用作信号中转站,为好奇心号火星漫游车在2012年8月登陆火星时传输信号。据该网站7月27日报道,“奥德赛”已成功调整了轨道位置,且工作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5.
袁越 《中国航天》1999,(2):31-33
作为其长期火星探测战略的一部分,美国航宇局去年12月11日和今年1月3日又把两颗火星探测器送入太空。这两颗探测器将分别从火星轨道上和在火星表面上对该行星进行研究。美国两年前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两颗探测器,拉开了其新的火星探索活动的序幕。它...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其长期火星探测战略的一部分,美国航宇局去年12月11日和今年1月3日又把两颗火星探测器送入太空。这两颗探测器将分别从火星轨道上和在火星表面上对该行星进行研究。美国两年前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两颗探测器,拉开了其新的火星探索活动的序幕。它的火星探索计划的目的是研究那里的气候变化、资源情况以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最近发射的两颗探测器的主要任务将是研究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火星探路者",对火星探测器在进入火星大气减速过程中的运动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质心位置、进入条件、大气参数等因素对火星探测器运动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马赫数大于1.2时,探测器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探测火星一直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之一,火星上因存在大气层。降落伞一直是确保火星探测器安全着陆于火星表面的一种重要的气动减速装置。然而,由于火星上大气密度非常稀薄,因此掌握降落伞在火星大气环境下的充气性能是火星探测器着陆系统工程设计中的关键,同时也是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系统工作性能评定的理论分析模型或数值仿真系统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降落伞轴向-径向动量守恒充气模型,研究了大气密度对降落伞充气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大气密度对降落伞充气时间、充气距离、充气过程中伞衣面积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有关降落伞充气性能的一些经验关系式对于火星这种稀薄大气环境已不再适用;在火星稀薄的大气环境下,降落伞的充气时间、充气距离随大气密度的减小将急剧增大;伞衣阻力面积为充气过程中时间的4次多项式关系。该成果对于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系统的工程设计、试验及性能评估等均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经过多次发射推迟之后终于顺利启程 ,追随先行一步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踏上了前往火星找寻水和生命存在的痕迹的旅程。“机遇”号火星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 2 0 0 3年 7月 7日 2 3时 18分 (北京时间 8日 11时 18分 )由“德尔塔 2”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原定于 6月 2 5日发射 ,但是由于天气和技术原因 ,发射工作被连续推迟了 5次。如果一切顺利 ,“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和美国宇航局 6月 10日发射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将于 2 0 0 4年 1月在火星上着陆。美国发射“机遇”…  相似文献   

20.
司马光 《航天》2010,(8):26-29
近年来,日本在空间探测方面一扫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失踪的阴霾,连续成功发射了5个别具一格的空间探测器。其中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和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已出色完成了任务,在全球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