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使用激光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系统对激波抛撒水膜形成的云团进行了观测,得到激波抛撒水膜形成的云雾中液滴速率和尺寸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厚度水膜在同等强度激波的作用下抛撒,破碎产生的液滴轴向速率和尺寸以及形成云团的高度都随水膜厚度的增加呈“W”形变化.不同厚度水膜其破碎液滴轴向运动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而径向运动速率差距不大.结果说明,在激波作用初期,激波驱动力起着关键作用,随着抛撒距离的增加,液滴的重力及在气流中所受摩擦阻力的影响越大.液膜厚度越小,透射激波越强,液膜被抛撒的范围越大.形成云团的直径随着液滴的径向速率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侧风作用下的飞机受力进行分析,建立了轮胎-道面相互作用理论模型,得到了侧风作用下两者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侧偏轮胎-道面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轮胎不同侧偏角度以及跑道不同积水厚度等因素对于飞机轮胎与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飞机在跑道滑行时在侧风作用会产生偏离跑道中心线的趋势,道面对轮胎的侧偏力是影响飞机质心偏离跑道中心线距离的重要因素;轮胎侧偏角增大导致轮胎接地非对称性增强,轮胎迎水面的区域长度也呈逐步增大趋势;轮胎迎水面的动水压强呈非对称分布,动水压强较高的区域出现在轮胎的偏转侧,并且最大值接近于1 MPa,此时易出现滑水风险;而随着跑道道面水膜厚度的逐渐增加,道面相应的侧向摩擦因数也在减小,当水膜厚度达到机场运行管理规定中临界值13 mm时,道面摩擦因数仅为干道面时的一半,大大增加飞机偏出跑道风险。  相似文献   

3.
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由于其材料结构及编织工艺的复杂性和众多工艺参数的影响,目前尚未建立成熟的力学模型。本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将编织工艺参数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将弹性模量及强度性能作为输出,建立了编织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的人工神经网络关系模型,并讨论了BP算法及网络结构。这种人工神经网络关系模型对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实验、生产和应用。工艺参数的选取以及理论模型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最后  相似文献   

4.
用超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方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Si/Co/Cu/Co多层膜。发现当Si层厚度达到0.9nm时,多层膜中开始出现较强的平面内各向异性巨磁电阻效应。在Si1.5nm/Co 5nm/Cu3nm/Co5nm多层膜中,作者在其易轴上得到了5.5%的巨磁电阻值和0.7%/Oe的磁场灵敏度。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si/Co界面之间的相互扩散,发现在Si层与Co层间形成了Co—Si化合物层,这个硅化物界面层诱导了其上的Co/Cu/Co三明治膜中的平面内磁各向异性乃至整个多层膜的平面内各向异性巨磁电阻效应。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形貌分析表明,随Si层厚度增大,Co/Cu/Co三明治膜的界面平整度得到改善,从而使巨磁电阻值增大。  相似文献   

5.
在磷酸盐体系下对航空用7050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MAO)处理,主要是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系统、膜层测厚仪、维氏硬度计、粗糙度仪、磨耗试验机和盐雾腐蚀箱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的Na3PO4浓度对航空用7050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形貌、截面形貌、厚度、硬度、粗糙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弧氧化反应的进行,受到电压变化影响,试样表面的弧光从银白色转为橘黄色;不同Na3PO4浓度下制得的MAO膜层均呈现出"火山口"喷射状形貌,随着Na3PO4浓度的增加,膜层的硬度先升后降,磨耗比先降后升,厚度、表面粗糙度持续增大,当Na3PO4浓度为14 g·L-1时,MAO膜层获得最佳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流体力学实验中,平面流动皂膜得到大量应用(如用于模拟两维湍流流动或超声速流动),对皂膜的测量手段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对流动皂膜特性参数的测量尚有可提高之处。本文给出了两根平行弹性线之间在重力驱动下稳定流动的皂膜的表面张力系数及厚度的非接触测量实例。对于表面张力系数测量,针对新近文献中提出的一种基于皂膜边缘的力平衡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半经验方法给出了严格推导,并采用两种方法验证了推导结论,证实了该半经验方法的正确性,同时还得出了一种新的、更简便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方法;对于皂膜厚度测量,结合传统的皂膜流动速度测量方法(如粒子图像测速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色激光干涉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普通单色相机摄像来获取稳定流动皂膜的厚度剖面。  相似文献   

7.
在1:12运七原型全金属模型具有湍流流动的表面上粘贴沟纹膜,研究了沟纹膜对飞机阻力的影响。实验表明,顺流向沟纹膜粘贴在飞机具有湍流的表面上,可以减少飞机阻力5%~8%。  相似文献   

8.
纯钛及其合金表面纳米多孔TiO2膜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含有HF酸和C rO3的电解液中,恒压直流阳极氧化法可以在TA 1和TC 4表面分别制备获得纳米多孔T iO2膜。各阳极氧化参数对于纳米多孔膜的宏观形貌、微观结构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阳极氧化电压的增高,纳米多孔T iO2膜的平均孔径值和氧化膜厚度也随之增大;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膜的厚度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增厚,当达到极限值后保持不变;在较高电压下,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纳米多孔T iO2膜的平均孔径值明显增大;在较低电压下,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纳米多孔T iO2膜的平均孔径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试验表明纳米多孔T iO2膜的生长过程强烈依赖于电场支持下电解液对钛基体的溶解过程(即场致溶解过程)。  相似文献   

9.
液膜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过程中,特别是在发动机中,燃油雾化通常会形成亚毫米量级乃至微米量级的薄层液膜,其厚度的高精度测量对发动机的设计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薄层液膜厚度测量中常用的点测量方法和空间测量方法。点测量方法包括电测法和全内反射法,用于单点液膜厚度的测量,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点,但不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空间测量方法包括电测法、荧光强度法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可同时测量多个位置乃至连续区间内的液膜厚度,获取液膜分布和运动发展信息。其中电测法操作方便、稳定性高,但是会对液膜产生扰动;而光测法为非侵入方法,适用于高速运动液膜的厚度测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配合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透氧性能的类钙钛矿结构La2NiO4 δ材料,XRD实验表明为单一相,讨论了控制溶胶-凝胶过程的条件,成功地制得了均匀澄清的稳定溶胶和稳定凝胶,采用Al2O3多孔陶瓷为支撑体,用上述溶胶制备了支撑致密透氧膜,结果表明在孔径为0.2μm的多孔Al2O3陶瓷片上制备的支撑膜比较理想,膜的厚度约为35um,透氧实验结果表明,该支撑膜比传统方法制备的同种材料无支撑膜有更好的透氧性能,由于膜内部的离子传输过程是制约透氧通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支撑膜的厚度远小于无支撑膜,较薄的膜减少了离子在固相中的传输距离,有助于加快这一传输过程,从而可获得较高的透氧通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复合材料性能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复合材料性能表征十分复杂、困难的情况,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建立了复合材料性能预测模型。模型由3层神经元组成,分别为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以碳/陶瓷复合材料性能与成分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8组实验数据作为学习样本,模型总误差为0.18,用建立的网络预测未知,并给出预报曲线。和试验值相比较表明,所建立的网络能反映碳/陶瓷复合材料组分与其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实验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节省了时间和劳力。  相似文献   

12.
流体薄膜流动定量测量是分析结冰相变传热过程的必要手段。基于图像处理的数字图像投影技术(DIP)可实现对流体薄膜的非侵入式定量测量。对DIP技术的基本原理、图像互相关算法和标定方法进行了介绍,设计并搭建了DIP测量系统和平板水膜流动实验台。DIP测量系统的整体误差在5%以内,证明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在平板水膜流动实验台上开展了一系列水膜流动实验,采用DIP测量系统复原了平板水膜流动的三维全貌。通过测量结果拟合得出平均水膜高度、无量纲水膜高度与水膜雷诺数之间的关系,并与理论推导和文献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整体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金属结构服役过程中裂纹实时监测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电位法原理的裂纹监测薄膜传感器。首先,建立了该薄膜传感器的有限元模型并对传感器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各监测点之间的电位差变化可以判断裂纹扩展方向和长度。其次,应用离子镀技术在铝合金中心孔试件表面制备了薄膜传感器,薄膜传感器与基体表面结合良好。最后,进行了基于薄膜传感器的裂纹监测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分析相邻两次监测数据的变化程度可以判断裂纹所处的扩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路谱对车辆制动过程中轮胎动态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作者建立的非线性时变轮胎模型,仿真分析了路面不平度幅值及路空间频率变化对地面附着性能的影响.得出路面不平度增大时,使路面对车轮的附着能力下降,因而使制动距离增长的结论.同时说明非线性时变轮胎模型能较真实地体现路面不平度的影响,对不平路面上车辆制动性能仿真是一个有效的轮胎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视频交通参数检测中的车辆分割需要准确地检测与车辆连在一起的阴影和车灯产生的亮斑。一般地,路面与车辆的图像在灰度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推导了图像在光照变化情况下的一种灰度结构——极点与极性分布图,并提出了一个基于该分布图的车辆阴影与亮斑检测算法。该算法能够精确地检测车辆阴影,车灯照射产生的路面亮斑和因其他原因被误为车辆的路面。该方法使用对光照变化不敏感的灰度结构,阴影检测准确而稳定,计算量小。  相似文献   

16.
反映路谱对车辆制动性能影响的轮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平路面上车辆制动时轮胎与路面相互作用时的变化特点,建立了一种能反映在接地印迹上路面不平度对车轮垂直力,制动力及地面制动力矩变化影响的非线性时变轮胎模型,阐述了非线性时变轮胎模型的主要特征。运用非线性轮胎模型仿真计算了不平路面上汽车的制动过程,其仿真计算制动加速度变化与汽车实际制动过程中的变化有相同的规律性,通过仿真计算,说明本文所建立的非线性时变轮胎模型对不平路面上车辆的制动性能仿真研究具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包含座椅垂直振动、车身垂直、仰俯、侧倾振动以及4个车轮垂直振动的整车8自由度悬架物理模型,并应用达朗伯尔原理建立其动力学方程,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A,B,C不同等级路面激励进行时域模拟仿真。通过模态叠加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整车的模态特性和3种路面激励输入下各个自由度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振动响应量。在悬架参数的设定范围内,分析了座椅、悬架、车轮等的刚度、阻尼参数变化对车辆行驶性能的影响;根据博弈论,对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博弈分析.利用Stackelberg寡头博弈对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车辆的乘坐舒适度和对路面的损坏等性能指标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无迎角平板作为模型,用多片表面热膜作为测量元件,在低速风洞中测定边界层转捩位置及其随来流速度变化的规律,并在等精度重复测量的基础上给出边界层转捩特征点位置测量的精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测定边界层转捩位置及其变化规律的实验技术,能够满足应用性定量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应用面元法和有限法建立了柔性蒙皮在气动载荷作用下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位于变形后缘上表面的柔性蒙皮在气动载荷作用下将被"吸"成鼓包形状,且这个局部变形对翼型后缘部分的压力分布具有很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柔性蒙皮在气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随其弹性模量、厚度和初始预应变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柔性蒙皮的变形量随着翼型后缘偏角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并不是随着后缘偏角的增加而增大;增加蒙皮的厚度可以减少柔性蒙皮的最小弹性模量和最小拉伸刚度,但蒙皮的厚度受限于机翼的结构空间;满足Jacobs形变准则的蒙皮最小拉伸刚度随着蒙皮预应变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