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18年5月23-25日,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召开。当前,全球信息化浪潮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本届年会以"位置,增强时代"为主题,凸显高精度时空信息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年会期间,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领导、专家,深度解读北斗系统融合发展对于这个时代的推动作用。我国已经进入增强的新时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北斗系统将逐步完善建成,北斗终端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未来与位置服务和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高新技术融合,北斗导航应用将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大众消费领域预计会占到60%以上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智能穿戴设备市场更是待开采的金矿。如今,不同形态的智能穿戴设备已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生活,目前主要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跑鞋、智能戒指、智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5月23—25日,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位置,增强时代",意为高精度时空信息增强服务通过与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应用,助力信息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领域进入增强时代。本届年会设置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展览展示等相关活动,旨在吸引更多单位和专家学者参与北斗建设和应用,鼓励与引导社会各界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参与和互动,推进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国际交流合作。国内外共计2500余位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4.
正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2018年已经到来。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收官之战——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实践十三号、慧眼空间天文卫星、北斗三号全球组网首发双星等相继成功发射;国际化发展迈出新步伐,委内瑞拉遥感二号卫星和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顺利升空;中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升级换代,观测领域覆盖全球;海事卫星专属1749号段投入使用,卫星和陆地通信实现无缝互联;北斗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运行五周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指出,五年来,北斗系统能力不断增强,应用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国际合作成为国家名片。在北斗系统建设与运行方面,北斗系统立足国情富有特色,国际首创混合星座设计,开创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差分增强融合技术体制,荣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入选2017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北斗二号性能稳中有升,定位精度由10m提升至6m。  相似文献   

6.
随着北斗系统全面建成,北斗短报文在我国卫星测控领域的应用逐渐展开。为了充分利用北斗短报文双向通信功能、保密性好、全球覆盖等特性,参考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CCSDS)的可扩展标记语言的遥测遥控信息交换(XTCE)标准,提出了融合北斗短报文与CCSDS标准的卫星遥测遥控数据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CCSSDS XTCE和北斗短报文的应用现状;其次,考虑到北斗短报文的容量限制,设计优化了卫星遥测遥控数据传输格式和内容;再次,针对北斗短报文传输特性,探讨了加密通信方法;最后,为保证遥测遥控数据传输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设计了数据连续识别和丢包补发方法。结果表明,融合北斗短报文与CCSDS标准的卫星遥测遥控数据系统,可以为提高卫星的设计与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在第12届珠海航展上首次展出的"鸿雁"通信卫星星座系统(以下简称"鸿雁"星座),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自主建设的全球低地球轨道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着眼于全球覆盖、星间互联的天基系统与地面网络的全面融合,为各类用户提供多种卫星数据信息及综合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1月19日,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作为"北斗"三号第18颗、第19颗卫星,此次双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基本系统空间星座部署任务圆满完成,为年底正式开通运行打赢了收官之战。  相似文献   

9.
正1月12日7时18分,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两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后,火箭上面级与卫星成功分离,将其送入预定轨道。本次任务的成功实现了北斗工程2018年的开门红,为我国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我国先后发射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4颗试验卫星,根据全球系统组网建设规划,2018年将初步具备全球导航服务能力,在2020年左右完成全球系统组网,发射的试验卫星将开展全球系统导航信号、星间链路等关键技术在轨试验验证工作。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的建设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4颗试验卫星中的3颗(2颗MEO试验星和1颗IGSO试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9月5-9日,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七届年会暨中国北斗应用大会在绵阳市举行。孙家栋、沈荣骏、陈俊勇、范本尧、许其凤、刘经南、陈学庚、杨元喜等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国内外北斗及相关产业技术机构和骨干企业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正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也是满怀希望的时刻。迎着新时代的和煦春风,2018年全国两会圆满闭幕。这是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召开的全国两会,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两会的召开,让卫星导航应用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杨元喜委员表示,北斗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有上亿台手机有北斗信号。杨长风委员指出,北斗导航全球系统建成以后,无论是精度还是体制方面,都是世界一流水平,能与国际几大先进系统同台竞技。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16,(2):113-119
通过分析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卫星增强服务,结合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总结得到对我国发展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卫星增强服务,以实现低轨道航天器实时精密定轨的几点启示:加快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增强系统;通过冗余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增强系统可靠性;增加我国数据中继卫星支持广播的能力;建立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卫星增强服务标准;增加多系统联合定位技术支持;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2导航电文配合使用;进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卫星增强服务试验以积累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9月19日22时07分,"长征"三号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37、38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工程)的第7次发射,是该系统的第13颗、14颗星,对"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的高速发展,数据正以几何速率增长,全球已经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新时代下的图书馆不再仅仅局限于提供读者借阅与读书的服务,而是朝着更高效、更有针对性、更具特色的信息管理服务模式发展,大数据服务是基于图书馆日常统计数据等结构化数据及一些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而进行的有方向性、有创新的数据管理与应用。在此大趋势下,图书馆应该如何应用大数据发展?大量专业人才应如何吸纳及培养?图书馆有哪些大数据可以被挖掘利用?新时代下的图书馆服务也是智能型的,大数据理念的应用是图书馆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信息技术持续进步,已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驱动着社会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的变革和重塑。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有力推动和综合应用,使得空间信息系统蕴含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和想象空间。国外以One Web、Starlink为代表的大规模低轨小卫星互联星座正在加速部署,我国卫星互联网等巨型星座计划也快速进入论证和实施阶段,太空正在酝酿"质变"。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9月23日05时10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截至目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研制发射277颗航天器。此次发射的双星是继2018年11月"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基本系统空间星座部署任务圆满完成后,2019年中圆轨道(MEO)卫星的首次发射,也正式拉开了"北斗"三号从基本系统向完  相似文献   

18.
正一北斗3卫星系统特色及交通应用意义2017年11月5日,北斗3首批组网卫星以"一箭双星"方式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标志着我国北斗系统拉开全球组网的序幕。北斗3将实现服务区由中国及亚太地区向全球覆盖的提升。同时,在导航定位精度、信号连续性、系统可用性等方面也将实  相似文献   

19.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发展GNSS系统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同时,GNSS产业已经成为国际上八大无线产业之一。本文站在GNSS产业推进和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北斗产业发展瓶颈,研究了国外主要卫星导航系统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主要策略,最后给出了促进北斗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7月29日9点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以一箭双星形式,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33、34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18年7月31日11时,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18年8月25日7点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以一箭双星形式,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35、3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