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2018年5月16日至18日,"RADECS Workshop 2018暨第二届电子器件辐射效应国际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构建高端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助推航天强国建设,引领元器件抗辐射专业创新发展。会议由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RADECS(Radiation Effects on Components and Systems)是国际辐射加固领域最重要的权威学术组织之一,本次RADECS Workshop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也是第一次在非欧洲国家举办。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驻四川部队某基地,深入发射工位和技术厂房,看望慰问部队官兵和将执行发射北斗三号卫星任务的科技人员。习近平强调,要强化使命担当,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一直以来,航天人都全力践行着航天报国的理想。截至目前,高分专项已累计分发数据1000余万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域经济发展等提供了有力的空间信息支撑。以高分辨率卫星为代表的遥感技术已成为城乡规划基础资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19,(首)
正伴随着新年脚步的来临,我们为2018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18年,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持续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我们见证了中国航天"超级大年"。"嫦娥"四号发回了世界首张月球背面全景图,"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成功发射,"虹云"工程完成了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成功发射……中国人的"航天梦"正在逐步烙下璀璨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新年脚步的来临,我们为2018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18年,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持续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我们见证了中国航天"超级大年"。"嫦娥"四号发回了世界首张月球背面全景图,"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成功发射,"虹云"工程完成了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成功发射……中国人的"航天梦"正在逐步烙下璀璨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5.
刊首语     
正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指出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国航天由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最近,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正式投入使用。这颗卫星突破了很多制约我国航天技术跨越发展的瓶颈技术,创造了我国及世界通信卫星多个"首次",是中国航天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从2017年20次左右、2018年1个月近10次的航天发射状态看,高密度发射将成  相似文献   

6.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新纪元,开启了我国迈向航天大国的新征程。今年的4月24日是东方红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弘扬航天精神,中国航天基金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发起"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请贵单位予以协助,现将事项函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2月7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发射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3.8吨的"猎鹰"重型火箭,这是30年来全球研制并发射的最强大的航天运载工具,运载能力是我国现役"长征"5号火箭的2倍多。我们并不否认中美航天实力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源自两国航天发展脉络与发展环境的迥异性,但绝不会为此动摇传承和发扬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积聚"八大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提升、建设航天强国的初心。  相似文献   

8.
高菲 《卫星应用》2016,(4):74-78
2016年3月3日、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航天界以及关注航天发展的两会代表、委员聚集一堂,为航天事业建言献策。"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我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李克强总理还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  相似文献   

9.
航天短讯     
<正>孙家栋院士获"共和国勋章"、叶培建院士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据《中国航天报》2019年9月19日报道,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根据主席令,孙家栋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叶培建院士被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2月8日,由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研制提供全部动力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启中国航天器的第五次奔月之旅。这一次,"嫦娥"四号探测器代表全人类,首次登陆探访月球背面。作为中国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为"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提供了全部动力系统,一级使用8台推力为75t的常规发动机,其中芯级4台、助推4台;二级采用1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8月30日-9月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第七次工作会议隆重召开。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代表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作题为《牢记使命责任着力改革创新为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而拼搏奋斗》的大会主报告,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科技集团发展成绩,对航天科技集团面临的形势任务进行了分析,提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对未来三年的发  相似文献   

12.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1,(3):50+143-144
我国成功发射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1年4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3A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4月14日,卫星成功进入预定工作轨道。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6月23日0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随着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入轨,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任务圆满收官。这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航天领域完成收官的首个国家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二院工艺工作新局面──二院召开第六次工艺工作会为贯彻执行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次工艺工作会议精神,振兴航天工艺,二院于1996年4月3日至5日在航天人才培训中心召开了第六次工艺工作会。谈凤奎副院长主持了会议,院党委书记王可立、院长陈定...  相似文献   

15.
<正>12月29日0时0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这是中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至此,中国航天2015年持续高密度航天发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高分四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2次飞行。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5月24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发了"第2号航天政策指令"(SPD-2),以落实国家航天委员会今年早些时候提出的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一系列监管改革措施。指令涉及理顺发射与遥感监管规则、组建负责商业航天的一个"一站式购物"办公室和开展无线电频谱及出口管制政策评审。兼任国家航天委员会主席的副总统彭斯在签署仪式后发表声明说:"这项指令将在注重保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同时,通过为投资者和私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12月18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A系列火箭的第95次发射,2018年的第13次发射,也是其第5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此前,"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送入预定轨道,可以称得上是嫦娥奔月的"专属列车"。  相似文献   

18.
《上海航天》2010,(6):I0003-I0003
2010年3月5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九号,这是航天人为召开的全国两会献上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9.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0,(3)
<正>中国CHINA载人航天工程第五次发射场合练任务圆满完成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4月30日报道,历时近50天的载人航天工程第五次发射场合练任务近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第五次发射场合练任务是交会对接任准备过程中的一次综合演练。合练自3月12日第一批试验设备进场开  相似文献   

20.
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2006年获得国家立项、正式开始工程研制;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取得圆满成功;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火箭执行首次应用性发射,成功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准确送入直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探测器也是世界航天史上发射过的最重的火星探测器。"长征"五号火箭首次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其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行星际探测的序幕,使得我国的航天发射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及工程应用,标志着中国人独立、自主、自由进入空间的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更大、更强的空间探测及开发应用能力,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