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全球及亚太地区卫星通信市场展望廖春发一、全球卫星通信市场最新动向最近一二年,全球卫星通信产业继续在飞速发展。由于亚太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通信基础设施的需求激增,以及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000年前后,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  相似文献   

2.
沈怡 《中国航天》1997,(10):36-36,39
美又有两个大低轨卫星系统获许可证作为其全球星座建设工作的第一阶段,星座通信公司将先发射12颗艾科卫星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最近又向两个将通过非静地轨道小卫星提供国际移动电话业务的卫星通信项目颁发了许可证。这两个项目分属星座通信有限公司和移动通信控股有限公...  相似文献   

3.
正在第12届珠海航展上首次展出的"鸿雁"通信卫星星座系统(以下简称"鸿雁"星座),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自主建设的全球低地球轨道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着眼于全球覆盖、星间互联的天基系统与地面网络的全面融合,为各类用户提供多种卫星数据信息及综合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4.
一、卫星通信基本情况我国卫星通信21世纪初发展基本情况如下:(1)卫星固定通信:空间段建设大发展;相应的卫星公用通信网、卫星专用通信网和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网得到较好的发展。(2)卫星移动通信:静止轨道的便携式用户终端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营良好;中低轨道的手持式用户终端的各种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营不佳。(3)卫星直接广播:国外卫星声音直播系统正在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卫星电视直播系统已纳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建设准备工作已开始。(4)卫星宽带通信:积极发展卫星宽带通信业务;密切跟踪新型卫星宽带通…  相似文献   

5.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国家利益的全球拓展和国内外商业卫星移动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已成为全球当前研究和发展的热点。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地面4G网络体制的LEO星座系统构架,从体制分析、隧道传输、网络协议接口映射与业务承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将系统划分为接入网、承载网和核心网,并在承载网中采用隧道传输技术,解决了用户终端复杂的IP地址切换和管理问题;通过用户链路星上资源池映射和接口转换协议的设计,解决了系统的业务传输承载中用户终端识别与数据定向问题。新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网络架构设计,有利于降低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复杂度,便于实现与地面主流移动通信网络和Internet的互连互通,可为我国现阶段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随着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设备的海量连接和各种新业务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应运而生,目前已经进入试验部署阶段。5G是各种先进通信技术的集大成者,代表了地面移动通信网络的最高水平。自1965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以来,卫星通信系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在轨的通信卫星数以百计,为上亿用户提供通  相似文献   

7.
第5 代移动通信系统(5G)可支持大容量、多业务、高速率的无线通信服务,但通信网络主要局限于人口比较密集的陆地地区,基本无法覆盖海洋、空天以及陆地上的偏远地区。而卫星通信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诸多优势,但由于传输损耗大、穿透能力差以及费用高等缺点,使其无法得到大规模应用。因此,5G 网络和卫星通信系统的有机融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满足移动互联网的全地域覆盖以及各类用户对泛在网络接入的客观需求。本文首先介绍卫星通信与5G 融合的发展现状,接着探讨卫星5G 融合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最后指出卫星5G 融合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低轨道星座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 低轨道星座卫星通信系统(简称LEO星座系统)主要是指轨道高度小于5000千米的一组或一群卫星相互协同工作.共同提供通信服务的卫星通信系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LEO星座系统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各国提出数十种星座方案.主要以全球无缝、终端可手持的大容量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为主。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的低成本全球卫星通信系统构想,给出了卫星星座、地面站配置等系统组成及通信方法。采用3颗中轨道卫星和3个地面站,并结合固定星间链路、信令天线与业务天线通信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全球卫星系统面临的设计技术难点。通过仿真分析,该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境外用户与国内实时通信需求,且相对传统全球卫星通信系统,投资少、技术复杂度低,是目前解决我国全球实时通信手段缺乏问题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发展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多样化的移动通信需求和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正在扩展向“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技术近年飞速发展,并已投入广泛建设和应用。卫星因其广域覆盖和抗毁性,比较适应于大区域数据采集和物联业务。近年来随着卫星通信技术能力的提升和产业链条的优化,商业航天蓬勃发展,天地一体成为趋势。天基物联网、天地融合物联网成为新的关注点。国际上近年来涌现出数十个天基物联网系统,部分已投入工程建设和应用,已在天基物联网的系统架构和体制设计上取得进展。针对卫星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建设应用开展调研,对Orbcomm、Kepler、SpaceMobile、ELO等低轨星座物联网系统的建设规划、能力定位、系统架构、星座方案、通信技术、频率资源、市场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天基物联网星座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关键问题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卫星通信与地面第5代移动通信(5G)融合能够充分结合地面移动网络高速大容量与卫星通信广域全覆盖的优势,为用户提供真正的全球无缝接入与高速传输。针对卫星通信场景的特性与地面5G技术深度融合的难点,提出了承载网融合-核心网融合-接入网融合的卫星通信与地面5G融合发展路线,分析了各阶段的融合网络架构,探讨了融合过程中面临的高速低时延承载网回传、移动性管理、统一空口接入等技术挑战,并相应提出了高通量卫星系统、核心网网元功能扩展、低峰均比多载波波形技术等突破途径。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军用航天的国际合作最近有趋热之势.美国欲通过"百星"计划和北约组织中的26个盟国一起打造"太空快速反应联盟";澳大利亚将加入美国军用的"宽带全球卫星通信"星座计划的建设,与美国共享先进的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加拿大将用自己的卫星帮助美国监视别国的卫星.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16,(3):1-8
具备全球覆盖能力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数据传输业务在未来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对外合作等领域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欧洲Galileo的搜索与救援(SAR)业务、GPS的危险报警卫星系统(DASS)和北斗区域短报文通信业务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建设具有更强通信能力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符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未来发展趋势。文章提出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数据传输业务的系统方案、业务模式和链路设计,并评估了系统通信能力,可以作为后续深入论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欧洲航天局(ESA)近来频频充当卫星通信技术的传媒者。7月16日,ESA宣布与Inmarsat公司(位于伦敦)签订"Inmarsat通信演进项目"合同,将进行下一代Inmarsat移动通信系统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广泛评估第6代Inmarsat将提供什么服务——包括低轨卫星星座、星间激光通信和卫星与各类平台之间的激光通信。此次合同签订距离ESA与Eutelsat公司(位于巴黎)、Intelsat公司(卢森堡和华盛顿)就新一代卫  相似文献   

15.
低轨巨型星座有望对全球航天产业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将对现有外空全球治理机制和规则带来重要改变,开展低轨巨型星座国际协调机制研究对有关新规则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创新性地采用应用层、建设层和影响层3层架构,对低轨巨型星座国际协调需求以及现有国际协调机制的作用与不足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应用层国际协调需求主要包括电信服务市场准入、与地面通信系统融合、提升用户体验等3个方面;建设层国际协调需求主要包括频率轨位协调、设施共享、系统互联互操作、卫星系统研制和发射技术标准化、自由的全球化航天上游市场等5个方面;影响层国际协调需求主要包括应急通信服务、减少数字鸿沟和扶贫、空间碎片、频率干扰响应与处置以及天文观测等5个方面。低轨巨型星座运营商和政府监管机构在国际协调需求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未来有可能在国际上形成两种低轨巨型星座协调机制,一种服务于运营商利益,另一种则主要用于解决监管部门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卫星通信,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占据统治地位30年之后,即将进入低轨道卫星星座通信的时代。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出现,可以说是在小卫星技术、卫星发射技术、地面蜂窝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等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这种系统是迈向“四海为一村”的第一步,将成为卫星通信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可称之为倒置的蜂窝状系统。在传统的地面蜂窝状通信网络中,基础设备在地面,蜂窝区是固定的,移动用户在这些区域“漫游”实现通  相似文献   

17.
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星座系统能保证全球范围内任何两个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成为卫星通信研究的热点。由于LEO卫星相对地面高速运行,星座的拓扑结构快速动态变化,路由问题一直是LEO卫星网络重点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基于准全球星星座系统,分析了LEO卫星网络的拓扑结构特点,重点研究了路由算法。文章采用首选最短路径和次选最短路径的路由算法,对准全球星星座和Courier系统的星间链路性能通过分析和仿真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8.
星座与星座轨道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仍在轨运行中的低轨道铱星星座 (IridiumConstellation)、全球第一个双向移动卫星通信星座 (ORBCOMM)和高轨道全球定位系统 (GPS)导航星座为背景 ,深入分析国外应用卫星星座的轨道控制技术 ,系统总结星座的飞控方案、星座轨道控制和测控策略。最后作者试图对目前正在研讨中的三星时差定位星座和中巴资源卫星 (CBERS)星座的测控技术谈一点设想。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15,(4):1-6
论述中轨道移动通信卫星星座的特点(相对于高、低轨道),提出10种可供选择的星座方案。每种方案都具有区域通信、地带通信、加强地带通信等3种功能,采用5颗工作卫星组成的方案B和采用8颗卫星组成的方案J,除了可为现在建设的"一带一路"地区提供实时、廉价、使用方便的移动通信服务外,还可以为将来在南美洲国家建设高铁工程提供移动通信,并且也可使占全世界85%以上的人口受益。  相似文献   

20.
个人移动卫星通信方案30多年来,通信卫星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全球通信业务的发展,最初是开拓了越洋电话和洲际电视转播,后来又开通了国内通信和海洋舰船的移动通信,而今个人移动通信已遍及全球。但是,个人移动通信的成本居高不下,所以人们在寻求一种通用性的个人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