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引言我国是陆海兼备的海洋大国,拥有约300万km~2管辖海域,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海洋拥有丰富的油气、渔业、矿产等资源,我国对海洋资源、安全的依赖程度日趋上升,海洋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我国面临诸多挑战。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加强对我国的围堵遏制,周边邻国不断加强军事实力,给我国海洋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钓鱼岛争端、东海及南海划界等争端不断涌现。此外,海上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每年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我国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国家之一。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沿海岛屿有6500多个,岛屿岸线约1.4万多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按我国主张,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近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我国有4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洋卫星系列的发展及其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 言   我国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国家之一。大陆海岸线长达 1.8万多公里,沿海岛屿有 6500多个,岛屿岸线约 1.4万多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按我国主张,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近 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我国有 4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 13%的沿海省、市、自治区。因此,海洋在我国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而利用空间技术监测海洋,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海洋资源、减轻海洋灾害和有效实施海洋管理等方…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是中国拥有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该省所辖海域是中国联系东南亚的主要交通要道,其海上搜救责任范围占全国海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同时随着中国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每年有大量各国船舶和航空器通过海南省及其附近海域,然而由于南海海域地处台风走廊,海况恶劣复杂,这一海域也是中国海上交通事故的多发地带,每年都因海上遇险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地区卫星遥感动态决策咨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全部(10县)、江苏省南部(8市37县)、浙江省北部(6市31县)以及邻近海域,其陆地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建立卫星遥感动态决策咨询系统,可以为区...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全部(10县)、江苏省南部(8市37县)、浙江省北部(6市31县)以及邻近海域,其陆地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建立卫星遥感动态决策咨询系统,可以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系列卫星数据在我国海洋研究领域得到广泛使用。主要研究内容涉及珊瑚岛礁监测、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绿潮遥感监测、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情况监测、悬浮物浓度反演、海冰遥感解译和浮筏养殖信息提取等;数据范围覆盖我国海岛海岸带及近岸海域和南海珊瑚岛礁区。  相似文献   

8.
国外星载微波散射计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70%的面积是海洋。对海洋环境的研究,一直是人类探索和征服自然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先进的探测工具和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这一研究领域,装有多种遥感器、集成多种先进技术的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海洋与渔业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然而,我国的海洋与渔业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海上执法力量仍然比较薄弱,管理尚不规范,非法捕捞、非法采沙、破坏海洋生态资源、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我国周边海域如钓鱼岛、黄岩岛事故频发,海上维权斗争形势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广东渔政执法需求的分析,结合卫星通信应用技术,为广东省100吨级以上渔政执法船建设卫星视频系统,实现执法船只周围海域远距离监控管理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远程协同调度指挥,能有效为渔政执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我国生产渔船护航,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发射短讯     
中国将发射8颗海洋卫星据中国航天网2012年9月10日消息,2020年前,中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9,(4):8-11
21世纪被人类称为"海洋世纪"。然而,要想对这一占地球面积70.8%的不断运动着的水体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掌握其活动规律,探清其蕴藏的巨大资源,用一般方法是很难实现的。就目前和可以预见的将来来看.海洋卫星是认识海洋真面目的最佳利器。利用它可以经济而方便地对大面积海域实现实时、同步和连续的监测。它已经被公认是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4):23-23
2008年6月20日,贾森-2(Jason-2)卫星搭乘德尔它-2火箭从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Jason-2是一颗海洋观测卫星,由法国航天局、NASA、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合作实施,NOAA负责数据分析。Jason-2将接替Jason-1卫星研究地球海洋与气候,Jason-1已经在高1336km轨道上运行了7年。Jason-2卫星由泰雷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建造,以Proteus卫星平台为基础,重约553kg,  相似文献   

13.
《空中交通管理》2009,(8):F0002-F0002
交通运输部救助飞行队是国家唯一一支海上专业空中救助力量,主要担负人命救助。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抢险救灾和国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军事等抢险救助任务。在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统一垂直领导下,现已发展成拥有交通部北海第一、东海第一、东海第二、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4支救助飞行队,大连、蓬莱、上海、厦门、珠海、湛江和三亚7个救助飞行基地、配备了12架救助飞机(10架救助直升机、2架固定翼1的救援体系。分别担负渤海海域、黄海海域、东海海域、台湾海峡和南海海域范围内的海上人命救援和社会公益性抢险救助任务。形成了覆盖重点海域的海陆空立体救助体系,提高了我国沿海海域人命救助的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海洋锋是海洋动力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目前主要利用卫星遥感海面温度数据分析海洋锋.由于夏季中国近海海域海面温度趋同特性,无法利用海面温度数据分析海洋锋,而卫星遥感海色数据可以有效弥补海面温度检测海洋锋的不足,提高海洋锋检测的准确性.基于多源卫星融合数据,利用梯度检测算法对中国近海海域进行海洋锋研究,结合海面温度和蓝绿波段...  相似文献   

15.
数据融合技术在海洋二号卫星数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二号(HY-2)卫星搭载的微波散射计和扫描微波辐射计一天沿轨数据不能完全覆盖全球海域,文章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解决方法。该方法以HY-2卫星获取的海面风场和海面温度场作为数据源,分别利用最优插值算法和时空权重插值法对HY-一2卫星微波辐射计和散射计获取的海面温度场和海面风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基础上,使得一天对全球海域的覆盖率从90%提高到100%。此融合方法可应用于HY-2卫星数据业务化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卫星接收处理系统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作用刘建强黄润恒张德颂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陆地非再生资源的消耗,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我国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之一。大陆海岸线长达...  相似文献   

17.
海洋二号卫星A星微波散射计在台风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二号卫星A星(HY-2A)搭载的微波散射计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全球海面风场观测能力,每天可以观测全球90%的区域,捕捉到全球海域几乎所有的海洋气旋,是目前在轨运行的唯一具有该能力的海洋微波有效载荷。同时,微波散射计还可以确定台风强度、位置、方向和结构,为台风灾害的预警和预防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沙漠风暴行动后,科威特将其领土分成7个区域,由7个多国部队成员国,即美国、法国、埃及、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分别各负责一个区域的战场打扫,即清除炸弹和地雷,拆除掩体等工作,将这些地区恢复到海湾战争前的状况。这个行动称为沙漠清扫行动。 常规弹约系统公司(CMS)主管美国负责清扫的3126km~2的区域,其中包括146km~2雷区。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哑弹位置并将其移走,回收  相似文献   

19.
正海洋二号卫星A星(HY-2A)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它不仅填补了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遥感的空白,也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在轨运行的综合型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卫星在轨获得的数据提高了我国灾害性海况预报的水平,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海洋科学研究、全球变化提供了实测数据,同时也在国际对地观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Y-2A卫星在法国、美国和荷兰等国家的海洋业务系统中分别实现了应用,数据质量受到国外用户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20.
在雷达星-1投入运行3年后,加拿大计划研制下一颗雷达成像卫星—雷达星-2,预计2001年底发射。主承包商为MDA公司。雷达星-2由轨道科学公司的平台和Spar宇航公司的合成孔径雷成构成,天线尺寸15m×1.5m。卫星重2.5 t,平均功率1 kW,峰值功率3 kW(只可持续18 min)。雷达采用电子扫描,工作频率5.3 GHz,按几种方式,分辨率可达3 m~100 m,成像面积为25 km~2~500 km~2,视场10~60°,扫描场1600 km。由于装有640片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