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上海市河流水污染监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上海市河流水质监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因子分析的河流综合水质遥感反演的方法。以欧洲航空局发射的哨兵-2A(Sentinel-2A)卫星搭载的多光谱成像仪获取的遥感影像,以及准同步获取的河流断面实测水质参数数据为例,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青浦区和松江区部分河道。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5项主要水质参数为监测指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水质遥感反演的模型,得到综合水质指标用于确定水质类别。实验结果表明:综合水质指标值越小,内陆河流水质状况越良好,水体更清洁。该方法能够应用于内陆河流水质遥感监测,为水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环境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桥  郑丙辉 《卫星应用》2006,14(1):35-40
针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阐述了当前环境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水环境遥感监测、城市环境遥感监测和自然生态遥感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及其成果,并分析了环境遥感技术的特点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和应用在七十年代分析化学领域中是发展较快的一门新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矿物、冶金、化工、水质监测、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等一切与溶液化学相关的领域。本文简单地叙述与此项技术有关的一些问题及其在工厂实验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河流入海口及附近水域的水质进行遥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水质分级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不同水色和水质的水体,减少人为的主观性。如果有同步的水质监测和光谱采样,可以实现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水质遥感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分一号卫星环境遥感监测应用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以来,在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中的精细化和定量化遥感监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高分一号卫星的主要用户,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开展了大量应用示范工作,本文以其对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华、水质、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等遥感监测和评价内容为例,介绍了高分一号卫星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示范情况。  相似文献   

6.
钟劭南 《卫星应用》2005,13(1):34-37
为保护南水北调工程水环境和水质安全,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实施监督、管理,应用遥感技术进行了工程沿线环境监测。介绍了中线工程天津段水环境遥感调查的问题及主要成果,并分析了水资源环境的遥感现状和需求。  相似文献   

7.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首颗生态环境领域大气环境监测专用卫星。卫星搭载了5台有效载荷,可实现CO2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以及对气态污染物、云和气溶胶、水环境、自然生态等要素大范围、全天时综合监测,为生态环境遥感监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从卫星载荷特点及数据获取能力出发,分析了其在生态环境行业的应用能力,并从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监测3个方面,结合在轨测试情况对卫星的应用能力进行详细阐述,可为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遥感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射短讯     
孙学建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12,21(2):34+72+93+132-34
日本拟于今夏发射地球水环境监测卫星据《日刊工业新闻》2012年1月6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计划今年夏天在鹿儿岛种子岛宇航中心,拟用H-2A火箭发射地球水环境变化监测卫星(GCOM-W1)至700km高度的地球轨道,卫星装有两副直径为2m的抛物面天线,用先进微波扫描辐射仪-2(AMSR-2)观测来自海面或地表发出的电磁波,可在的频段中捕捉特征光谱,并观测雨量、水蒸气、海风、海水温度等。  相似文献   

9.
集中监控,就是用现代电子监测、控制装置代替人工,对分布的站点的设备、电源、空调、油机、蓄电池、高低压配电等多种设备和环境的各种参数、图像、声音等进行遥测、遥信和遥控,实时监测其运行参数,诊断和处理故障,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并对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集中维护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数据采集、网络传输、计算机软件/硬件设备和其它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目前国内已有电信、移动和电力等部门对其分布的通信局(站)、微波站或电站的多种设备和环境进行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力图实现偏僻站点少人或无人值守。中国民航目前已建设的雷达导航空管设备已具备一定规模,其中:无方向信标370余套、全向信标/测距设备170余套、雷达50余套,它们都分布在机场终端区和航路上。因此,实现雷达导航设备集中监控无人值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容量是进行河流污染控制、削减污染源与实现水功能目标的重要依据。通过选取适合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对桂林漓江风景区各区段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发现漓江风景区河段的水环境容量能满足沿岸乡镇污水排放的需要,漓江沿岸乡镇污水排放主要受制于污水排放对局部水域造成的景观污染。  相似文献   

11.
气象卫星遥感火情监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亚君  郑伟  陈洁  刘诚 《上海航天》2017,34(4):62-72
对气象卫星遥感火情监测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用中红外和远红外通道火点像元亮温与背景差异对火情进行监测的原理,以及可用于监测的主要卫星仪器。给出了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的火点判别方法,包括亚像元火点面积与温度、燃烧辐射功(FRP)的火点强度估算方法,以及过火区面积估算和影响评估方法。气象卫星火点监测精度用人工火场卫星同步观测和用高分辨率陆地卫星对火点监测两种方法进行验证。介绍了风云三号(FY-3)等气象卫星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影响评估等中的应用,包括森林草原火情监测和过火区估算、森林草原火险预警预报、秸秆焚烧火点监测及过火区面积估算、生物量燃烧引起的烟霾天气监测、干旱等气候事件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全球野火监测等。展望了未来气象卫星在火情监测中的技术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卫星导航干扰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卫星导航系统各工作频段干扰信号进行监测和分析,有助于干扰源定位、系统问题排查及指导抗干扰设备的研制,是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干扰监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给出了其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铁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以彩钢瓦房、防尘网、塑料大棚、地膜、塑料垃圾为主的铁路外部环境隐患层出不穷,频繁引发铁路交通重大事故,已经成为铁路安全运营的重要制约因素。铁路外部环境隐患的高效监测是实现治理的重要前提,而遥感技术是目前实现大范围、低成本铁路外部环境隐患监测的最佳手段。为此,文章对光学遥感、合成孔径雷达、激光雷达、地基视频监控等4类遥感监测技术的优势、局限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基于人工特征和基于深度学习这两类监测识别方法的特点及不足;最后,从铁路外部环境多源遥感数据多层次融合、铁路外部环境隐患精准识别模型构建、知识引导的铁路外部环境隐患智能动态监测等方面,对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铁路外部环境隐患智能监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人工脱粘技术,将其研究进展分为结构设计与优化、结构破坏机理、试验技术及数值仿真研究,发现在人工脱粘结构局部设计和数值仿真计算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但在有关人工脱粘前缘处脱粘机理和试验方法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人工脱粘结构的表征研究和实际工况差距还较大,人工脱粘结构模拟表征和破坏机理是高压强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需要关注的关键技术。综合人工脱粘结构模拟表征、宏细观失效机理、数值模拟、失效准则、结构完整性分析与多因素优化设计以及全尺寸试验验证技术,是未来固体火箭发动机解决人工脱粘问题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空间目标监测是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重要基础。文章阐述了空间监测的概念;分析了空间目标与活动监测的基本途径;论述了国外空间目标与活动监测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空间目标探测系统的现状,给出了发展空间目标监测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漓江风景名胜区沿岸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特征以及排放方式,提出“厌氧生物反应器+潜流复合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方式,并通过小试模拟系统分析该工艺对SS、COD、氨氮、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因子的处理效率。解决了风景名胜区沿岸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风景区水质的影响,对于旅游区农村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实验室是指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导下,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为重点,引领国民经济相关行业技术领域整体突破,实现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综合型国家研究实验基地。以专利和论文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成果,是国家实验室的重要产出形式。在现有对国家实验室的评价体系中,论文已经成为公认的评价研究成果,但作为重要研究产出的包括专利等在内的知识产权,相比于论文来说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尚未体现出来。美国国家实验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在实验室知识产权管理上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本文主要选取美国典型的国家实验室,分析研究其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目的是为我国国家实验室知识产权管理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完善航天科技领域实验室知识产权管理,实现研发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详细介绍了斯坦福大学GPS实验室的完好性监测测试平台(IMT)的系统结构、所涉及的完好性监测算法以及对这些算法所进行的综合处理,最后得出完好性标识,播发给用户,可对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完好性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70年代末混沌理论提出以来,混沌理论已经对实验室研究领域存在广泛的渗透,它对传统实验室研究的简单线性、可预测性、独立和封闭性必定产生巨大冲击。实验室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实验室研究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实验室研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用混沌理论视角思考实验室研究,拓宽实验室研究视野并从中寻找对实验室研究启示,以促进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传感器数据对在轨航天器的状态进行监测时,多源信息具有的不确定性会导致通道间判定的不一致,目前工程上主要采用依靠专家经验进一步分析的方法,人工干预增加了判定结果的主观性,导致监测效率不高。本文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融合方法,用以实现自动监测。设计了6种监测异常状态的信度函数,通过比较分析,最终选定根式函数,并根据数据特点进行了分段改进;结合工程需求介绍了参数设定原则。用此方法处理在轨航天器下传的多传感器数据,监测结果与现有人工判定结果相符,融合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