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轴流压气机的气动稳定性模型,最初为一维模型,仅适用于描述喘振发作.对于旋转失速发作,在公开文献中有一些二维模型发表.本文提出了一类考虑压气机径向扰动对失速影响的新的气动稳定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压气机的轴向扰动往往随着径向扰动的产生,径向扰动的强度影响压气机的气动稳定性,在叶尖还是叶根首先产生失速与压气机基元叶栅特性密切相关.本文对轴流压气机二维和三维气动稳定性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引气对跨声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单级跨声轴流压气机NASA Stage35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响转子和静子通道流动的主要物理现象分别设计了多种引气方案.通过数值模拟比较分析引气与不引气状态下压气机的详细流场,结合实验测量结果,研究转子机匣端壁引气位置以及静子机匣端壁引气量对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机匣端壁引气能够有效控制间隙泄漏流的发展,减小叶尖损失,提升压气机性能.不同的引气槽结构和轴向位置对间隙流动的影响机理不相同;静子机匣端壁引气能够有效减小静子叶排损失,提升压气机效率.   相似文献   

3.
压气机转子和涡轮转子是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研究并建立航空发动机整个转子系统的结构方案图形库是航空发动机计算机辅助转子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利用Auto CAD图形软件和Auto Lisp语言编写程序建立的发动机转子结构方案图形库的尝试。在广泛搜集并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外现有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转子部件和涡轮转子部件的基础上,确定并建立了典型零件分类图、典型零件图和典型结构方案图。结构方案的确定是以多级屏幕菜单的形式显示,以交互式的人机对话的方式供用户选择。方案确定以后,通过人机交互对话,对指定的参数赋予特征的数值,可以很快的绘制出转子结构方案图,并可以对结构方案图进行实时的修改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静叶角度调节对组合压气机性能优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线曲率法求解组合压气机的准三维流场,在叶片排前后缘及中间设置计算站,使用样条函数拟合流线;根据组合压气机结构特点,发展了适合其特性计算的损失、落后角模型及计算程序;将特性计算程序与导、静叶角度优化调节方案相结合,确定出不同设计转速下,导、静叶最佳调节角度组合.在90%设计转速,近最高效率点处,利用全三维的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组合压气机导、静叶最佳角度调节前后流场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导、静叶角度调节削弱了压气机叶片排中的激波强度,减少了损失,同时能抑制气流的分离,明显改善组合压气机的流场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分析了轴流式压气机防止喘振方法之一的放气活门。文中开始时简述了轴流压气机喘振现象及其理论分析,也分析了现有轴流式压气机防止喘振的方法。之后着重讨论了用放气防止喘振的理论计算方法,如放气量的计算,放气活门位置的确定及流路尺寸的确定等。本文提供的计算方法,主要参考了参考文献而结合具体情况加以修正。最后对本计算法作了估价。由于没有大量的实验数据,因此这样的方法尚待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某涡喷发动机数值建模与改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面向对象的部件级航空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块,构建了某无人机用小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稳态性能计算模型,并根据该发动机原始性能实验数据,对构建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可信度校核.在模型校核的基础上,为提高该发动机在不同任务载荷下的功能适用性,利用部件匹配技术对该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提出了可行性改型设计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在维持该涡喷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工作线不变,同时保证热强度和结构强度可靠性的条件下,改进组合压气机中的轴流级压气机,可以使该发动机推力有较大提高,耗油率得到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7.
新型功率传递系统构建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SYSTEMⅡ功率传递系统构成原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利用1806双通道功率计配合通过式功率座和终端式功率座构成测试系统的新方案,新方案去除了老方案中的必备设备1805射频控制器,对于1805损坏或因其他原因没有1805构成测试系统的实验室来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电位器及电位器式传感器现在仍广泛地使用着。百分比电桥是测试它们静特性的一种常用手段。本文首先简要论述这种电桥的一般工作原理及其在电位器式传感器特性测试中的应用。为了解决百分比电桥使用中现存的需要反复调零的困难,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电桥方案,即中点调零式电桥。为有利于电位器式传感器性能测试和标定的实际工作,本文讨论了百分比电桥扩大使用范围的途径。最后,还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了几种自制百分比电桥的方案,可供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对“整体结构飞机的制造问题”的一篇综合性报导,内容主要是根据1953年以来英美航空杂志所发表的一些文章。 文中首先对整体结构机翼在空动、结构及工艺方面的伏越性作了一较全面的分析。其后将整体结构机翼的可能制造方案归纳为四大类共12种不同的方案。根据各方案的特点,对其主要优缺点,及存在的困难作了一些分析与讨论。在本文的最后,简要的对整体结构机翼的装配问题作了一些叙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升力式火星探测器在其完成星际转移轨道之后,由预定进入点开始反冲制动改变运行轨道进入火星大气,设计并仿真了进入段的轨迹优化。根据火星的大气密度及引力场参数,建立相应的火星大气模型及引力场模型,确定了升力式火星探测器的运动方程。在满足进入过程的约束条件下,采用遗传算法对进入轨道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不同的推力发动机制动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推力方案二能够实现性能指标最优,并求得着陆速度为136m/s,最终实现了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同轴终端开路探针广泛的应用在固体、液体、生物组织等材料的电磁特性研究当中.而对于不同材料,测试探针强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就有了是否要将探针终端加上法兰增强其强度的需求,另外对于液体样品,生物组织的测试,通常会有不同插入深度的要求.文章基于同轴终端开路探针的辐射模型,以及HFSS仿真,分析出探针终端加不加法兰以...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外天体星壤剖面的潜入式探测任务,对星球表面热场、星壤剖面原位力学特性等科学目标探测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案和典型案例进行了资料调研与分析,并阐明了国际上开展地外天体星壤剖面潜入式探测活动的目的和科学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月面采样科学目标拓展方案以及我国开展潜入式探测的预先研究规划,对蠕动掘进和冲击贯入式探测方案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专对共泵式参量放大器的噪声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且在三坐标单脉冲雷达中所采用冷参量放大器的三种实验方案进行了计算和实验。它们均是在26GHz共泵频率下工作的C波段参量放大器。理论和实验证明了,共泵式参量放大器较之非共泵参放有较高的噪声温度,本文指出采用滤波技术和二次补偿型参放,可以改善共泵式冷参放噪声温度。对于C波段,可以降低约(10~15)K左右的噪声温度。  相似文献   

14.
DYL电路为模糊控制器的硬件化提供了新手段。本文根据模糊控制器的算法原理,提出了用DYL电路实现模糊控制器的理论方案,并针对理论方案电路复杂的缺点,介绍了三种简化方案,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中的两种方案还进行了仿真实验。本文给出的例子是对某型导弹横侧向运动的模糊控制,意在探索模糊控制在航空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预测失速颤振发作的经验法中单、双参数法作了介绍,并用相似理论对经验预测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单、双参数法不够准确的原因,说明经验法的发展是建立叶片颤振数据库。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机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叶片颤振数据库的方法。并将预测的跨音压气机失速颤振边界与实验边界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跨音压气机试验台上对BF-1系列转子开展气动弹性失稳和动态响应的实验研究工作。实验中发现该系列转子存在多种流体诱发振动现象。文中着重对失速颤振现象及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旋轴流风机的稳态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任意曲线转动坐标系及重整化群(RNG)方法改进的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通用进出口边界条件"的给法,并利用改进的强隐式(MSIP)方法进行计算迭代,提高了对多排叶轮机数值模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对某对旋轴流风机定常全三维流场的计算,并与设计参数和实验性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后,验证了在风扇/压气机的设计中,不宜在叶尖区分配最大负荷,这种设计对对旋轴流压缩系统尤其不利.  相似文献   

18.
动能侵彻式原位探测是一种获取星壤剖面结构、物质成分和物性参数的有效技术手段.综述了星壤剖面动能侵彻式原位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动能侵彻式原位触探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途径;结合中国未来深空探测总体规划和关键技术攻关需求,提出了适用于月球、火星及小天体的动能侵彻式原位触探方案,为即将实施的地外天体着陆探测工程立...  相似文献   

19.
空间太阳能电站是指能够在轨道上将太阳能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有效采集、转化并传输到地面,再转化成为电能供地面使用的系统。聚光是空间太阳能收集的途径之一,多种SSPS方案采用了聚光方式。文章介绍了聚光式SSPS的研究现状,对现有SSPS方案中的不同聚光技术方案进行了综述分析,将空间太阳能电站聚光技术划分为3个层次,总结成4种模式,详细分析了每种模式的优点与技术难点,并对聚光式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航天运载器磁悬浮助推发射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航天运输为背景,研究了磁悬浮助推发射的磁悬浮、直线电机、空气动力影响和运载器分离发射等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磁悬浮系统比较,确定高温超导体EDS(Electrodynamic Suspension)系统是适合的磁悬浮技术方案,在单元静、动态实验测试基础上,研究其基本静态悬浮导向性能和刚度、阻尼特性,并建立缩比研究试验平台以评估磁悬浮系统的综合性能.通过分析2种直线电机类型及优缺点,确定双边感应直线电机是适合磁悬浮发射系统的一种直线电机加速方式,并确定脉冲磁流体发电的能量供给方案.通过磁悬浮发射空气动力影响分析,优化设计磁悬浮发射装置气动外形和气动布局,得出其基本气动特性,并提出利于实现系统俯仰力矩平衡的气动翼控制方案.研究了运载器同时滑离导轨式定向器分离发射方案,并通过动静法计算分析得出运载器从定向器滑轨上成功分离所需具备的基本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