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目前子母弹子弹落点散布计算模型存在不足,影响子母弹毁伤效能评估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试验数据的子弹落点散布计算模型。对子母弹靶场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相邻子弹间距、不同环带中子弹数量的规律,建立了子弹落点散布模型;结合母弹散布,建立了子母弹子弹落点散布计算模型。该模型在给定子母弹散布参数后,可以快速生成群射子母弹子弹群的地面散布,且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为子母弹毁伤效能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弹道导弹子母弹头落点散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弹道导弹子母弹落点散布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解爆坐标系下的弹道模型,分析了8种主要因素对子弹落点参数和落点散布的影响,给出了估算子母弹落点散布半径的解析式。利用本模型计算的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证明所建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子弹的抛射和末端弹道的物理过程建模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各层子弹抛射速度、抛射延时给子弹分布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适当调整母弹弹道、抛射延时等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子母弹的覆盖面积。  相似文献   

4.
超音速子母弹分离干扰流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超音速子母弹分离干扰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合k-ωSST两方程湍流模型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并以AUSM+作为离散格式的数值方法,可较为细致地模拟子母弹分离干扰流场。通过对子母弹特定状态干扰流场结构的分析和对其流动机理的探讨,发现由于激波相互干扰使弹体表面压力分布多变、子弹攻角增大时纵向干扰量大影响子弹分离姿态。本文的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子母弹分离干扰流场流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子母弹不同舱段分离流场特性及运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子弹药在不同装配舱段下抛撒分离过程的干扰气动特性,以2层弹舱轴向排布子母弹系统为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结合非结构动网格技术,通过耦合求解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描述下的三维非定常可压缩N-S流体控制方程及六自由度刚体运动方程,对时序抛撒方式下子弹在不同舱段分离的三维非定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舱段下子母弹分离流场的干扰特性及子弹药气动参数变化曲线,分析了子弹分离过程的运动特性,揭示了子弹与母弹激波在不同分离阶段的相互作用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子母弹分离干扰流场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子母弹分离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分区拼接网格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通过气动方程和弹道方程联立求解数值模拟了子弹从母弹中分离并穿越母弹激波的过程,研究了子母弹干扰流场的气动特性,分析研究了子弹各初始分离状态(如初始抛撒速度、初始姿态角、初始姿态角速度等)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子母弹弹道模型建立及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子母弹子弹的受力情况,建立了子弹为刚体时在三种不同坐标系下的弹道模型及子弹的初始参数计算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仿真结果与精确弹道值的比较,可以看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很好地解决了子母弹子弹的二次弹道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8.
旋转子母弹后抛撒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兵器子母弹中,母弹旋转,子弹采用后抛撒方式抛撒。为了求得子母弹间的干扰气动力,初步发展了一套采用动力相似法准则、母弹旋转子弹抛撒的子母弹抛撒风洞模拟试验技术。结果显示,采用该技术可以求得旋转后抛撒子母弹的干扰气动力。  相似文献   

9.
王宏伟  郭建国  林鹏  周军 《飞行力学》2012,30(3):250-253
针对临近空间特殊的飞行环境和流场特性,以面对称的子母弹为具体研究对象,采用CFD仿真计算的方法,得到了腹抛分离发射方式下分离速度、高度、子弹气动力与姿态角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和分析多者之间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临近空间腹抛分离发射的分离方案,这为今后开展该领域分离发射技术的研究和临近空间气动流场的仿真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蔡佳  苏纬仪  张堃元  李永洲 《推进技术》2013,34(9):1165-1171
为了研究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脉冲起动特性,对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在脉冲风洞中流场建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根据运动激波关系式建立了双波结构数学模型,分析了进气道脉冲起动过程中双波结构的产生及传播过程。研究表明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双波结构气动参数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结合仿真发现进气道脉冲起动过程流场的主要特征包括:运动激波与斜激波相交、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以及分离包的空间位置和自身体积变化、进气道自起动过程等。另外结合双波结构计算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影响双波结构流动参数及影响进气道脉冲起动特性的因素,发现初始条件影响进气道的脉冲起动特性主要是通过改变双波结构的强度实现的。 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GNSS导航接收机在干扰源条件下的干扰检测和识别技术。除常见的卫星干扰如脉冲干扰、扫频干扰、BPSK干扰、宽带高斯白噪声干扰外,还添加了QPSK和8PSK干扰进行建模分析,并提取了常见的特征参数,如信号3dB带宽和频谱峰度等。通过研究,高阶累积量被提取作为MPSK干扰类内识别的特征参数。研究了基于决策树和BP神经网络等分类器算法的干扰盲识别,并分析比较了这些分类算法的识别准确率,为抗干扰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用广义尾流模型计算了悬停旋翼下洗流场,在此基础上用工程方法计算了有旋翼尾流干扰和无旋翼尾流干扰两种条件下的某空空导弹的气动特性.将气动力计算和初始弹道计算相耦合,计算了导弹的初始弹道,给出了气动参数沿初始弹道的变化曲线,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旋翼下洗流对导弹的气动特性和初始弹道有显著的影响,在尾迹区内导弹的气动参数变化较大,尾迹区外气动参数变化比较平缓;弹道参数与无下洗流干扰条件下相比也有很大不同.本文揭示了旋翼尾流对导弹的气动干扰规律和导弹的初始运动规律,研究成果对改进机载导弹的发射技术和弹道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无阻尼智能弹簧减振系统的一种参数设计方法.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将系统中的干摩擦阻尼等效成黏性阻尼,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推导出无量纲化的振动微分方程,得到系统频响特性的解析解.对系统幅频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发现:幅频特性曲线簇通过一个公共点,该公共点随质量比的增大向左偏移,随刚度比的增大向右偏移;系统存在一个最优控制参数值,使系统幅频特性曲线峰值最小,其随质量比的增大而减小,但不受刚度比的影响.根据公共点的性质,得到幅频特性曲线簇公共点对应的频率比、最优控制参数和最小振幅的计算公式.确定系统参数的选用原则与范围,并利用公共点提出智能弹簧减振系统参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4.
用辨识方法确定了带反喷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终止过程中的瞬变参数,视这些参数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用Monte carlo方法分析了推力终止过程内弹道的散布。结果显示,推力终止过程中不同时刻压力散布服从正态分布,据此求出了弹道散布的数字特征和分布函数,研究结果对带反喷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监测、精细农业、交通监控、资源勘探、灾害评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卫星导航信号结构公开且到达地面时强度微弱,卫星导航系统极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其中欺骗式干扰因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对卫星导航系统构成巨大的安全威胁。传统的欺骗式干扰检测方法大多采用单一参数进行检测,具有一定局限性。考虑到欺骗干扰源在欺骗过程中会引起一系列参数变化,构造了一个多参数输入的卫星导航欺骗式干扰检测模型,即将多个特征参数作为极限学习机(ELM)的输入,并通过训练和学习将真实信号与欺骗信号区分开,从而实现欺骗式干扰检测。同时,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优化ELM中的输入权值矩阵和隐层偏置,改善由于网络参数随机生成导致分类精度低的问题。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在卫星导航欺骗干扰检测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四旋翼编队控制问题,采用水平通道与高度通道解耦的四旋翼动力学模型,基于集群空间控制方法设计了编队控制器。首先介绍了集群空间控制方法的两个重要概念,即集群空间变量和集群运动学关系,进而以3架四旋翼为例,详细地给出了集群空间编队控制器的设计思路。在选取集群变量并建立编队与单机的运动学关系后,设计了不完全微分PD控制器以产生集群控制指令。不完全微分PD控制与常规PD控制相比,前者抗高频干扰能力更强。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编队控制算法能够完成多架四旋翼的队形放大和队形保持任务,且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较好的抗高频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民航VHF地空通信干扰是近年来困扰中国民航的难点问题。通过对中国某机场干扰情况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明确了主要干扰源及其产生机理。同时结合中国电磁环境的实际情况和民航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从民航自身入手、加强管理、建立监控体系和应急VHF通信接收系统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现有的旋转天平试验装置都是使用弧形弯轨的方式,为了获得较大的迎角范围,都采用了预弯接头的设计。小迎角下,预弯接头正好处于模型的尾流区内,预弯接头会对模型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产生一定干扰。本文基于FD-09低速风洞旋转天平试验系统,采用将预弯接头安装到对称的负角度并翻转模型的方法来开展预弯接头干扰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在小迎角下,当预弯接头处于模型尾流区内时,预弯接头对模型纵向和横航向气动特性都有干扰;但是其干扰主要是引起气动特性曲线的平移,对旋转导数几乎没有影响。本文提出的将预弯接头安装到对称的负角度并翻转模型的干扰修正方法非常简便,可以为旋转天平试验开展预弯接头干扰修正研究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