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航空电整机产品装配线的生产效率,应对航电整机产品装配工艺复杂,批量小、品种多的特点, 应用精益生产理论对航电整机产品装配产线进行优化研究。本文以航电整机产品装配工艺为分析依据,以装配 工艺、空间占地、人员数量为约束条件,通过运用价值流分析定位产线改善目标;通过工时平衡分析和操作标 准化方法改进装配工艺;在改善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物料传送线、设计流转料箱等方式,重新布局产线和 改进装配设备,使得产线产能提高60% 以上,对航电整机产品的现代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航空公司正努力通过升级软件提升航电设备的功能。随着新的空域政策的临近实施以及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产品功能提升,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开始考虑通过升级软件提升其航电设备的功能。美国无线电公司(Arinc)对此也表示认同,认为在提升产品功能方面,现在的航电OEM更愿意采取软件升级的方  相似文献   

3.
航电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地面电子设备,具有很高的绝缘性和可靠性要求,目前航空行业内对其产品外部的三防(防湿热、防盐雾、防霉菌)处理研究较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材料、工艺标准体系[1-2].但是对航电产品内部(内表面和印制电路板组装件)的防护研究较少,且一般大多偏重于印制电路板组装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y,PCA),对内表面的防护不够重视,经常是各个PCA单元防护很好,但整机在试验或使用过程中却频繁出现故障.因此,加强航电产品内部的三防涂料及涂覆处理研究,对提高航电产品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常用涂料都存在一些缺点,针对存在问题,我们研发了一种新的三防涂料.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航电产品的印制板组件互连密度高,微小封装片式器件及高密度细间距芯片大量应用,在产 品组装过程中印制板受到机械应力翘曲而引起器件焊点失效成为痛点问题。本文提出应用应变测试识别组装工 艺风险点,针对性采取工艺优化措施,并采用应变测试量化验证优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 效量化工艺风险,并将组装过程中的产品应变数值降为原来的三分之一,满足了IPC 9704A 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航电系统越来越依赖于复杂的电子系统,以及电子产品的微型化,测试成为解决航电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的关键。在分析基于标准测试总线的测试性技术的标准体系之后,介绍了将边界扫描技术应用于板级测试,系统级测试以及产品现场维护的测试性设计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动测试系统在航电产品测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利益相关方需深刻认识自动测试系统演进路线,以便统筹进行技术规划和管理优化。从航电产品的测试出发,识别重点需要自动测试的场景,并定义系统演进进程的主要评估维度;综合权衡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现状,结合主要评估维度,推断自动测试系统的演进路线图,并分析当前演进进程和未来演进趋势;对演进路线图中各代产品,分别定义产品特征,包括典型功能和架构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7.
舰载航空电子产品腐蚀防护是一个系统设计工程,包括机箱结构设计、金属材料选型及表面涂层设计三个主要方面。对航电产品机箱外表面腐蚀防护设计最重要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类讨论,以提高航电产品机箱整体防护性能,并对影响外表面腐蚀重要环节的外表面防护失效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王亚林 《国际航空》2014,(11):52-53
昂际航电是中航工业与GE公司在两年多前组建的合资企业,初衷是集成和整合双方母公司民用航电系统的产品和技术,作为代表双方优势资源的唯一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参与C919大型飞机的航电系统竞争。这家新创合资企业近期状况如何?在后C919时代将向何处去?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昂际航电航电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宫Alan Jones。  相似文献   

9.
正飞行员人为差错的发生常归因于与航电相关的安全问题,因此对用户来说,航电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仅次于功能性的考虑因素,但幸运的是,航电领域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丰硕发展成果,这些新成果可以极大地提高飞行安全,减少飞行员负担。不管是执飞洲际航线的民航客机还是私人飞机,其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关注飞行安全。Sandel航空电子公司表示,任何航电产品想要进入市场,都必须先确保其安全性,因为对于用户来说安全性已经成为仅次于功能性的考虑因素,或者说已经将安全性视为系统整体功能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机匣产品的结构复杂、制造精度高,产品加工难度很大。为了提高航空发动机机匣产品的工艺设计效率和质量,分析了机匣零件三维工艺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了三维工艺设计的方法,并构建了机匣零件三维工艺设计技术路线。通过某机匣产品验证了三维工艺技术的可行性,为三维工艺在航空发动机的应用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